南懷瑾老師:眾生不是都能成佛的


南懷瑾老師:眾生不是都能成佛的


“眾生不是都能成佛的”


功夫是修出來的,靠不住的

佛母者,智慧為母,大智慧成就。所以學佛修道最後的成就不是功夫,是智慧;智慧不到,不會成就。功夫是修出來的,靠不住的,凡修得成功的東西就壞得了!只有一個東西不會壞:不生不滅的大智慧,也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講不生不滅的大智慧。修行要先由禪定開始修,“禪定為父,智慧為母”,只有禪定與智慧能生一切導師,導師就是佛,眾生之所以能夠成佛,非修定得慧不可。


想了生脫死,或者死時乾脆利落一點,除了修定,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你說打坐算不算修定?不算,如果打坐還要聽腿指揮,那不要學打坐,兩腿一麻就唉喲下坐,那不是聽腿指揮嗎?那不叫修定,那叫修腿。

打坐只是練習修定的方法之一而已!與定不相干。打坐腿痛是四大業力牽制之故,四大一身都是業力,因業力而病。病由業生,業由心造,因為心不能了,所以說“以業力故入生死”。


禪定的心鏡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這樣

“禪非智無以窮其寂”,修禪定功夫時,如果沒有大智慧的定,就不能達到涅槃寂滅的境界。什麼是涅槃寂滅的境界,也就是智慧的解脫。那麼,智慧如何成就呢?


“智非禪無以發其照”,智慧的妙用如果沒有經過禪定功夫的鍛鍊,就不能如太陽般照亮天下。智慧是大照明的明燈,非經禪定修持,就無以發其照。


“謂禪無智,但是事定”,光作功夫,打起坐來迷迷糊糊、舒舒服服地在那裡享受,這叫凡夫禪,充其量只是靜的境界,還不算禪定。

因此,禪若沒有智慧的發照作用,只能算是一點靜坐功夫而已!與定不相干,這點千萬注意!


“若得智慧,觀於心性,即為上定”,在禪定功夫中,由佛法的智慧達到明心見性,才是上等的定。


“若智不得禪,乃為散善分別慧”,你先研究經教的理,佛理搞通了,很有智慧,但是功夫不到、定力不夠,妄念一動,或生理一起作用,你就把握不住,縱使把《華嚴經》全部背得,也抵不住事,此即“智不得禪”,禪定功夫不夠。“乃為散善”,如此不能說你不善,算是好了;也不能說你不在學佛,是在學佛,然而走“散善”,不是知止為善。因此有智慧學問好,沒有真定禪定的功夫,只能算是散善而已!仍屬人道中的事,這個散善叫做分別智慧、妄想智慧,不是真智慧;不是能得解脫、證涅槃的智慧。


“若有定,如密室燈,寂而能照”,

智慧若有了定力,如密室中的燈不晃動,永遠在清淨境界中,照見萬法萬象。禪定的心鏡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這樣。


“離動分別成實慧故”,這個時候,真得定力的智慧,沒有分別心,都照見。照見不是不知道,是知道而無分別雜念。換句話說,雜亂的念頭不跳動,此心寂照,這才是真實的智慧法門。


“眾生”不是都能成佛的

“眾生”是包括了有生而無命,無知覺、無思想的;“含生”是含有塵性的生命,有知覺、有感情。唯有含生的生命才能成佛;沒有知覺、沒有感情的眾生不能成佛,只能成為佛的附屬,謂之眷屬佛,是附屬國土而已!


知時知量,調正身心,這才叫修行

“煉磨餘習,直取相應”,道是悟了,習氣則是要靠自己修行作功夫,慢慢磨轉過來,然後直下承當。


“一切時中,不得忘照”,任何時候,隨時隨地,不要忘記照顧自己的心念。


“自量生熟,各逐便宜”,把自己過去所走的老路、惡業的熟路疏遠隔離,轉變為生路。把不習慣的修道之路慢慢熟練。修道是證自量境界,唯有自己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別人沒有辦法評估,所以是“自量生熟,各逐便宜”。用什麼方法呢?唸佛也好、打坐也好、參禪也好,任何方法都可以用。


“此是修定時,此是修慧時”,什麼時間該修慧?什川時間該修定?肚子餓了就吃飯,口乾就喝水,你自己要“自量生熟,各逐便宜”。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法,或者什麼時候該換一個方法,要懂得變通。視自己情況而變,該靜時,不隨境物轉動;不需要靜時,做別的或看經也可以。知時知量,調正身心,這才叫修行。


恭錄自《宗鏡錄略講》

摘錄人:老嶽


南懷瑾老師:眾生不是都能成佛的

《宗鏡錄略講》

老古繁體正版

老古文化事業出版

老古書屋線上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