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洞·心晴丨在家這樣制定學習計劃,完成率槓槓的! ​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同人群的心理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解同學們在此次疫情中的心理健康狀況,基於同學們的需要提供

科學有效的心理服務,切實幫助同學們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心理應激,主動適應生活、學習的變化。現邀請同學們抽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對以下問卷內容進行填答。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您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答即可。


前些天,心理中心通過網絡方式,對我校同學們目前的心裡狀況進行了最新一輪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幫助”這一項目,有48.86%的同學們選擇了“學業輔導”,還有46.31%的同學們選擇了“時間規劃”,這兩個選項分列所有選項的前兩名,可見,這段時間同學們獨自在家學習,缺少了往日的學習氛圍,在學業和時間安排上都遇到了較大的困擾。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業困難和規劃問題,往往都和學習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密切相關。一個可以被執行的學習計劃,最重要的就是目標的制定;其次是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地分配時間。兩者的有效結合,才能保證學習計劃的完成。除此之外,制定和執行學習計劃,還和個人對自身的期望密切相關,對於經常對自我期待過高的人,需要使用特定的方式降低期待,以減少執行計劃過程中的挫敗。

在調查問卷中,有的同學反饋“在家完全學不下去,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也有的同學反饋“學習規劃能力差,不會安排學習時間”。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心理學的方式,通過調整目標的制定以及完成目標的方式,得到有效解決。下面就來具體介紹。

一個合理的、可完成的學習計劃,包括這樣五方面的內容:


1使用正面描述:

很多人在制定第二天的學習計劃時,首先想到的都是“不做什麼”,比如“我明天不能再打遊戲了”,“我下週不能再賴床了”等,這樣的計劃,容易讓人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上,是一種自我責備和自我否定式的計劃,而且這種計劃的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一個現實的目標,就好像我們一直在與身邊的敵人們纏鬥,卻並不知道該奪取的是哪一座城池。

因此,制定一個好的學習計劃,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正面描述,“我要做什麼”,比如我明天上午要看20頁政治書”,“我明天晚上要聽一節高數的網課”等,這些目標幫我們指明瞭清晰的方向,使我們完成計劃必備的第一步。


2包含明確的行為:

還有一種學習計劃,雖然是正面描述,但是計劃的描述太過於寬泛,難以找到執行的立足點。比如“我明天要複習英語”,這個計劃雖然正面描述了目標,但是“複習”這部分太過於模糊——要複習的內容具體是什麼?複習的方式是什麼?複習的時間有多久?這些問題不明確,執行的力度就很容易打折扣

所以,制定學習計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定要包含明確的可操作的行為。比如,對於上面的例子,一個更好地計劃是——我明天下午2點到4點做一套19年考研的英語真題,這就是一個更容易被執行的學習計劃了。


3要有一個真正的目標:

還有這樣一種學習計劃也很常見,就是規定做某一件事的時間和頻率。比如“我每天背100個單次”,“我一週看一章《軟件編程》”。這些計劃看似都靠譜的,但你會發現,經常是隻能堅持一兩週,之後就妥妥地放棄了。為什麼呢?不是因為沒毅力,而是它們都缺少一個“真正的目標”。“每天背100個單詞”,是為了考研還是出國?考研或者雅思對於詞彙量的要求是什麼?“一週看一章《軟件編程》”,目的是為了研究生跨考計算機,還是畢業當工程師?當我們對於計劃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缺乏認識時,我們就更容易半途而廢。

所以,制定學習計劃,必須包括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目標,比如“通過每天背100個單詞,為年底考雅思做準備,明年去澳洲讀研”,“通過一週看一章《軟件編程》,掌握編程原理,為畢業去BAT做開發打基礎”。這樣的計劃就有了特別的意義,你會看到自己每一天完成計劃時,都離目標越來越近,這個計劃就更能夠堅持。


4引入旁觀者視角:

很多人都會覺得完成計劃是自己的事,跟別人沒什麼關係。但其實,計劃能否順利完成,關鍵的一步,就是要讓你的計劃和別人產生聯繫。

舉個例子。有個研究生,假期的時候想趕一下畢業論文的進度,但每每制定完第二天的計劃,卻總是拖著不完成,後來,這個研究生就想了個辦法,鼓起勇氣給自己的導師發了封郵件,把自己未來一個月的預期進度都報給了導師,並且告之自己每天都會把當天的實際進度發給導師。結果,這個研究生雖然心裡還是想拖延,但一想到導師在監督著自己,如果完不成進度就會很丟臉,於是就堅持著按計劃完成了論文。

在這個例子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導師這個旁觀者,以及研究生和導師的關係。因此,想要增加計劃完成的可能性,就需要藉助關係的力量。

比如,可以組建學習小組,大家每天彙報各自的進度,對於按時完成的採取一些獎勵措施;或者可以把自己的計劃發到朋友圈,並每天更新進度,請朋友們監督等。


5時間規劃減半做:

人們在做時間規劃的時候,一個很常見的傾向就是容易高估自己的完成能力,於是,很多人會要求自己每天學習10個小時,完成8個學習任務等。這樣的規劃方式,不僅難以實現,更嚴重的是造成一次次的挫敗,不斷地打擊自信心,最後導致“破罐子破摔效應”,從計劃每天10個小時,一下子變到完全不做任何計劃,反正自己也完不成。

這裡介紹一個“時間規劃減半”,即當自己雄心勃勃地制定完學習計劃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計劃中的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全部減半,比如從每天學10個小時減少為5個小時,從完成8個學習任務減少為完成4個,並且“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兩者完成其一,就算是完成計劃。

這樣的減半方式,可以極大地降低完成計劃的難度,從而逐漸幫助自己樹立起“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形成自我的正反饋。而當自己能夠連續一週完成減半計劃之後,再開始嘗試逐漸增加計劃的難度。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制定學習計劃和時間規劃的原則,希望同學們都能好好利用在家的學習時間,離自己的學業夢想更進一步!

礦洞·心晴丨在家這樣制定學習計劃,完成率槓槓的! ​


礦洞·心晴丨在家這樣制定學習計劃,完成率槓槓的! ​

來  源/礦大北京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

礦洞·心晴丨在家這樣制定學習計劃,完成率槓槓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