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購買的六大誤區,你知道幾個?

無論是支付寶裡的螞蟻保險,還是琳琅滿目產品的各種其他互聯網保險平臺。

越來越便捷的購買渠道,越來越有吸引力的保險責任範圍,都在推動著保險進入尋常百姓家。

保險是一個典型的中產消費,會伴隨著人均GDP的增長,而進入加速期。

從全球保險業發展的經驗來看,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的時候,居民對保險業的需求會持續快速增長。

目前大家熟悉的社保是廣覆蓋低水平,因此需要商業險的支撐,這一點相信很多朋友都明白。

但是畢竟保險是一個金融屬性非常強的產品,除了保險責任和保費之外,真正完全瞭解保險產品,普通讀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天,我們總結了保險購買的幾大誤區,看下哪些是我們曾經的認知錯誤。


1、保險應該買大公司的,小公司的保險不能買

公司有大小之分,無論是從資產規模、保費收入規模,還是品牌宣傳和員工人數,都能很容易的把保險公司分為大公司和小公司。

保險購買的六大誤區,你知道幾個?

但是,保險產品確實跟公司規模大小關聯不大。

因為跟大家息息相關的,除了保費高低之外,還有保險責任範圍。

通俗一點講,保費就是你的“買菜價格”,保險責任範圍就是你的“買菜的分量”

從這一點來說,不同公司的保險產品,確實是有“性價比”的區別的。

一般而言,單從性價比來說,小公司的產品會優於大公司。

但是,這樣就代表一定要買小公司產品嗎?

也不盡然。

拿汽車舉例子,現在的國產汽車,有不少都是從發動機、變速箱到懸架都是進口設備,大尺寸輪轂、智能導航、真皮座椅也是一應俱全,而且售價比同級別的進口汽車要便宜不少。難道所有人都買國產車,進口車沒人買嗎?

顯然不是。

保險產品有其長期性的特點,無論是理賠的快捷便利,還是保險規劃師的全程服務,一般而言,大公司的產品也有其獨到之處。

所以怎麼選,都是根據家庭實際需要,見仁見智。

但要記住,不存在說這家大公司產品能買,那個小公司產品不能買的說法。


2、即便買了小公司的產品,公司萬一倒閉就賠死了

保險行業是門檻極高的行業,在中國,保險公司的註冊條件有很多,其中有兩點很重要:

  • 設立保險公司,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兩億元,且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
  • 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時,應當向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交材料。

這樣苛刻的條件,就在保障著投保人的利益。

不僅如此,無論是保險公司發生了分立、合併哪種情況,原有保單的責任都會由新保險公司繼承繼續履行。

有人會問,保險公司解散怎麼辦?

這個更要放心了,因為我國不允許保險公司解散,厲害吧。

保險購買的六大誤區,你知道幾個?

當然,保險公司破產會怎麼辦?

迄今為止,我國沒有保險公司破產

即便是未來有保險公司破產了,根據保險法的規定,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達不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

所以,別過分擔心了。


3、保險我已經買的很全面了,增加保額沒必要

如果你有基礎的保險意識,並且為自己和家人配置了不少種類的保險,那麼恭喜你。

不過,很多朋友對於保險的廣度和深度,還是理解不夠清楚。

以我們為粉絲朋友贈送的重疾險舉例,這份保險市場售價根據投保人年齡不同,而在十幾到幾十元之間,一年期,保額是一萬元。(想要領取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結尾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如果發生了重大疾病,這款我們贈送的產品,能賠付最高一萬元。

但是,真的當重大疾病發生,一萬元夠嗎?

應該是不夠的,所以,這時候增加保額的重要性就出現了。

比如,保額增加到30萬?或者是50萬?

也許,在計劃外的悲劇發生之後,這幾十萬就能解決燃眉之急。

但是,如果不增加保額,通過這款免費產品,一萬元雖然賠付了,還是離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還有一些距離。

通俗一點講,就是一兩米飯也是吃飯,豐盛的三菜一湯也是吃飯。

更高的保額,意外著更好的保障,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保費支出。

具體的選擇,還是上面那句話,根據實際需要來。


4、購買保額特別高,就萬事大吉了

之前說過,保險產品有其金融屬性,購買保險的行為,通俗的講,就是我們通過支付保費,來換取保險公司對未來風險發生的保險責任。

所以,這裡有兩個關鍵點——保費和保險責任需要平衡,這就好比成本和收益的關係。

以比較常見的短期意外險舉例子。

保險購買的六大誤區,你知道幾個?

如果一名上班族,疫情期間,需要在家裡小區的體育場鍛鍊一下,是不是可以買意外險呢?

顯然,沒問題。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低風險的決策,買3天保費就是95.6元的高端款,真的有意義嗎?

所有的保險產品的保額決定,都要結合實際需要,可以略作提升,但沒必要杞人憂天。

正如網絡段子所說,錢都還在,人沒了。

這裡就是反例,人還在,錢都沒了(都買超高額保險花完了)。

開個玩笑,全當拋磚引玉。


5、我收入不高,買保險花銷太大了,所以不買

在上面講過,保險是大眾的需要,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保險需求會越來越旺盛。

那麼是不是收入不高,就完全不需要保險?

是不是收入不高,保費就會成為家庭的嚴重負累呢?

顯然不是。

小碗牛肉麵,和大碗牛肉麵額外加肉,費用顯然是不一樣的。但是小碗牛肉麵不僅可以充飢,也能吃的不錯。

這個通俗的例子,放在保險產品上,也是一樣。

也如同汽車購買,也有個低配版吧,總比自行車要快吧。

選一款百萬醫療險和一款綜合意外險,加起來一年也就幾百元而已,但是保險責任和保額,已經可以覆蓋相當不錯的風險。

記住這兩個保險的學名,能買的地方多著呢,問你的保險規劃師去。


6、我朋友是保險公司的,我把他的保單直接抄作業了

這個例子,可以換成我朋友是精算師,我朋友是保險規劃師,我朋友大學就是學保險的。

總之,就是“我有一個懂保險的朋友”系列。

但是,保險產品跟一般的股票或者基金不一樣的是,保單的配置是因人而異的,不然那麼多保險規劃師是幹嘛的?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需要保障的範圍也不同,消費水平不同,能承擔的保額也不同,自然最終的保單也就不一樣了。

當然,說了這麼多你還是不知道怎麼配備保單,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諮詢”

如果我有時間恰巧看到你的留言,我會給你回覆。

開個玩笑,有粉絲留言,必然回覆的。

聽了這麼多,保險購買的六大誤區,你中招了幾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