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全因为女娲娘娘心眼小?错

《封神演义》朋友们都看过,大战的双方殷商和周之间本来和平相处没有什么仇怨,就是因为纣王题了一首诗,惹恼了女娲娘娘,这才派出三只妖怪迷惑纣王,让纣王沉迷酒色,屠戮忠臣,压榨百姓,最终自食其果,国破家亡。可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当时的中央王朝殷商早就和位于西方的周人结下了死仇。

武王伐纣,全因为女娲娘娘心眼小?错

首先来说这第一桩商周间的血海深仇。话说有一天,一位君主到西方的渭水边打猎,玩得挺高兴,发现了一只狐狸,正准备射,大晴天的突然来了一道雷,不偏不倚,恰好打中了他,当场变成了焦炭。由于当时讯息不发达,大家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只是听说王西去,驾崩了。而这位“王”,就是当时的商王武乙,是历史上一位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的君王,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按辈分来说,他就是史上鼎鼎有名、因为封神演义变得更加妇孺皆知的那个大暴君商纣王的曾祖父,商纣王他爹的爷爷。

武王伐纣,全因为女娲娘娘心眼小?错

“谁害死了武乙?”一直以来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天字号的悬案。

若按一般而论,被雷劈死,那就是得罪了上天。武乙是人间之帝王,也就是天之子,为什么还会得罪天帝呢?据说就是因为武乙曾经闲着没事制作了一个人偶,把它称为天神。武乙与“天神”赌博,命令旁人作评判,“天神”输了,武乙就想法来侮辱它;武乙又制作一个皮袋,在皮袋中装满血,然后高高挂起,朝天射它,称做“射天”。这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侮辱天神的严重事件,这一点纣王倒是很好的继承了曾祖父的爱好。

对上天不敬,怎么会有你的好果子吃?射天之后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果然不久之后,便有了被雷劈杀这一事件的发生,难道他真的是遭了天谴了么?天谴的说法自然太过离奇,其实所谓雷劈死人放在现在不算稀奇,也有很多雷劈人的新闻。那么为什么死于雷电的武乙,会以天谴的笔法记录在史册之上?要知道,这样描写不是在抹黑自己的君主吗?

这其实要从商朝的制度上说起。殷商的国家体制,其实是二权分立的,政权归商王,神权则归巫师

。严格说起来,巫师的地位还在商王之上,因为他们是天意的代言人。武乙射天,难道只是好玩么?当然不是,他的潜台词就是:天意并不靠谱,巫师更是胡扯,你们都得听我。所以,这一系列看似不可思议事件的背后,是王与巫师的斗争。武乙的死,背后很可能是一场内部权力争斗,甚至是巫师杀害了武乙,然后以雷劈死人的报告传递到朝廷。而武乙生性残暴,贪于享受,贵族大臣们对他都很不满,正好借着天意,换个君主,顺便在抹黑一把。

武王伐纣,全因为女娲娘娘心眼小?错

武乙的死还有一种说法,是被西周所害。武乙在位时殷商国力已经开始下降,四方夷人不断进犯,而武乙针锋相对,率领大军连连击败四夷,使一度中衰的殷商再起暴强之心。就殷商整个政权而言,他很称职。但问题是,他既然这么为国家为江山社稷死拼,为什么竟然有闲情逸致跑到到渭水这边来打猎玩呢,而且在国都周围不能打猎吗,非要跑很远到渭水打猎?实际上他是为了收拾那边已经日渐强大的周人,也就是封神演义里面正义的化身,姬昌他们一族。

在《竹书纪年》里记载得很清楚,武乙在位的时候,最大的心头大患便是周。周这个表面上听从中央号令的部落联盟,原本武乙没有放在心上,甚至为了拉拢周人还表现出某种善意。当周的首领季历,也就是《封神演义》里周文王的爸爸来到朝歌朝拜时,还曾下令嘉奖,给予土地、美玉、良驹。然而武乙后来发现自己小看了这个季历。季历有大才、有野心,他领导部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训练军队,使周的实力蒸蒸日上。外加后来武乙听闻,季历率军讨伐实力强大的鬼戎部落竟然大获全胜,俘获二十敌酋的战报时,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武王伐纣,全因为女娲娘娘心眼小?错

为了将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武乙决定先下手为强。可是现在周那边兵强马壮,一旦打起来,就算自己能赢,也会元气大伤。于是武乙就想出了一个瞒天过海的计策,自己打着巡猎的目的,让他们放松警惕,然后在带兵杀他个措手不及。但是季历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了武乙的小算盘,干脆就来了个将计就计,趁着武乙领兵出征,派人把他刺杀了。

不过要注意,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性,反正很多学者专家都觉得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那为什么大王死了,商朝没有派兵兴师问罪呢?要么是

商朝忌惮欣欣向荣的周;要不就是朝廷那边的祭祀巫师们觉得这倒是好事,就找了个雷劈的理由把这件事遮过去了;或者是证据不足,没有充足的理由,只能不了了之了。

总之不管是被雷劈死的还是被刺杀的,武乙就这么在一场郊游之后再也没回来,他的儿子文丁昭告天下即位称王。而此时周的领袖季历,继续着自己的扩张事业,周的力量越来越强大。面对这种局面,新即位的商王文丁也是坐卧不宁,但是直接发兵攻打,一是没有好的理由,二是自己刚刚登基还没有坐稳王位。思虑许久,文丁决定先对周人施以怀柔,他给了季历一个官衔叫做“牧师”作为犒赏。

武王伐纣,全因为女娲娘娘心眼小?错

季历得了这个官职之后,就更积极地与西方的那些个戎狄作战,连连获胜。甚至在胜利之后,乐呵呵地赶到商都献俘报捷。文丁心理虽然不痛快,但是也只能捏着鼻子给予季历封赏,其中最大的封赏便是“西伯”封号。季历受封后大喜过望,继续东征西讨,使周俨然成为西方一霸。

周的强大,让商越来越不安,文丁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就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实际上是将季历囚禁了起来,不久被杀。至于如何死法,《吕氏春秋》的说法是“困而死”,也就是说大商判了季历一个无期徒刑,季历就这么死在了监狱了。而《竹书纪年》说得更直接:“文丁杀季历。”

无论如何,季历死在了商的手中,这个消息传至周,他的儿子必然要以商为自己不共戴天之仇敌——这便有了后来《封神演义》中演绎的情节:周人伐商。而他的儿子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也是《封神演义》中西周伐纣的关键性角色!

武王伐纣,全因为女娲娘娘心眼小?错

但是面对杀父仇人,姬昌并没有着急发兵报仇,因为和商相比,周的实力还是不够,此时讨伐殷商为父报仇,绝无获胜把握。然而不打这一仗,周人之痛,不共戴天心头的恨,如鲠在喉。怎么办呢?说来也巧,商朝那边的商王文丁,不知怎么地也忽然死了,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帝乙。两边都换了新主人,看彼此都不顺眼就爆发了一点小摩擦,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帝乙二年,周人伐商。这一仗显然并不十分激烈,小邦周胜不了大朝殷商。可是殷商的新掌门人帝乙也不打算与周多做纠缠,小胜即收兵而止,姬昌退回西岐。

商王帝乙当时不穷追猛打是有理由的,因为他眼中有更大的祸患,这便是东边的夷人部族。自从武乙在位时起,这些所谓的“东夷”便不断侵袭殷商的后方家园。此刻,帝乙需要急迫地解决西方的周人问题,以抽出身来去消灭令他烦心不已的东夷部落。同样在周这边,意识到凭现在自身的实力,好像还无法完胜敌人的姬昌,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寻求与大国商的和解。

双方都有和解之意,那么哪怕是杀父这般天大的仇恨,也可以轻松化解。于是商周握手言和,姬昌继续做商朝的一方诸侯,帝乙也可以抽出手来对付东夷。

武王伐纣,全因为女娲娘娘心眼小?错

后来帝乙病逝,新君继位,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商纣王(帝辛),再往后姬昌也走了,武王姬发接班。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不论是《封神演义》还是西周正史,对周文王的死都没怎么细说,含含糊糊就死了。但事实呢?周文王的死似乎没那么简单!

这是因为在若干年后,他的儿子武王在伐纣的战场上说了一段话:“如果我战胜了纣,那也不是因为我勇武,而是因为我的父亲文王啊,他实在是无罪而死啊!”这段话大家看出问题来没有?如果文王是安正常死亡,他儿子为什么要如此抱怨,翻来覆去地说自己的父王有罪还是无罪?

事实上,上个世纪,先秦史的研究者们,便早已提出他们的推测。认为商纣王一登基,跟他爸不一样,就想死磕西边的周,于是发兵西进与周发生了激烈冲突。结果一场恶战之后,姬昌丢了命。当时的这种推测,恰好被一次考古所佐证,那便是陕西周原曾发掘出的甲骨文,其中有一片卜辞说,周的方伯被殷商给杀死了。

武王伐纣,全因为女娲娘娘心眼小?错

于是,历史的天平再一次平衡了,商这边的君主是年富力强的商纣王,他急着要稳定朝局,将殷商天下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周那边则是积累了几代,天下三分已得其二,心怀血海深仇,想要代商而立的武王。

历史的拐点已经出现,封神演义和历史上的情节开始从这个时间节点重合,双方大战即将打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