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被忽视的侠之大者,被淡忘的文学巨匠,笔下何止鸳鸯蝴蝶

1967年2月15 日,一个孤独的老人搁下了他一生未辍的笔,骤然离去,与这个对他冷落半生的世界温柔告别。

他叫张恨水,一个被老舍誉为是"唯一一个举国知名的作家",他的缱绻在他留下的文章里,他的温存在他隽秀的文字里,他的缠绵在他长达72年的春秋里。

如今再提起这个人,已经很少有人知晓,但如果提起那曾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很多人尘封在心底的回忆会被瞬间释放出来,还记得童年里的那些午后,大家就这么围坐在电视前,被《金粉世家》里的缠绵悱恻深深吸引。

张恨水:被忽视的侠之大者,被淡忘的文学巨匠,笔下何止鸳鸯蝴蝶

电视剧《金粉世家》剧照

除了《金粉世家》之外,张恨水还创作了包括《啼笑因缘》在内的诸多经典作品,以一人之力推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章回小说走向繁荣,张恨水功不可没。

但身后的张恨水似乎并没有收获应有的声誉,就像传记作家解玺璋感叹的那样:"现代文学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张恨水的位置"。

关注底层人的悲欢,感知大时代的离合,这是张恨水文章始终不变的主题。在那个新旧思想相互交织的时代,惯写风花雪月的张恨水成了因循守旧的封建余孽,而他代表的文体也被当时所谓的文学上流讥讽为"鸳鸯蝴蝶派"。

但这一切都与张恨水无关,他就这么静静地坐在那里,继续用他的笔书写着自己"平淡如斯,实在如斯"的快意人生。

张恨水:被忽视的侠之大者,被淡忘的文学巨匠,笔下何止鸳鸯蝴蝶

年轻时期的张恨水

01

出生于武术世家的张恨水并没有秉承祖辈血脉里尚武的精神,反而反其道而行之,对文学充满了兴趣。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从幼年起张恨水便随着父亲辗转各地,见识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也养成了他博览群书的好习惯。随父奔波的日子,读书慰藉了他孤独的心灵,而多年的阅读积累,也为他日后的章回体小说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那个新思潮涌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的时代大背景下,张恨水得以阅读了大量的国外名著小说,后来家中虽然有意送他去国外留学,但这一切都随着父亲的去世化为泡影。骤然剧变的家境让张恨水不得不选择辍学,从十八岁那年起,他便辗转于各类报社,以文字编辑为生,工作之余他还在报纸上发表小说,以此来赚取稿费补贴家用。

小地方对于文学的诉求并不多,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张恨水不得不选择北上,做了一名"北漂"青年,而在每天工作繁忙之余张恨水仍握笔创作, 随着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春明外史》的发表张恨水他一举成名,伴随着井喷式的创作,他的声望更是被推到巅峰。


老舍评价他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1930年《啼笑姻缘》刊发没多久,便成为了现象级巨作,此后连续加印26版,而到迄今为止,这部小说已经被14次搬上了银幕。

张恨水:被忽视的侠之大者,被淡忘的文学巨匠,笔下何止鸳鸯蝴蝶

张恨水现象级巨作《啼笑因缘》

有人评论说:"1931年不妨称为张恨水年,《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樊家树间的恩怨情仇,牵动着无数男女的心思。小说出版后,电影、话剧、弹词等种种媒介顺势改编,受欢迎程度持续10年而不堕。"

弹词大家姚荫梅在后来回忆道:"我1935年演唱《啼笑因缘》,来听书的八成手中都捧着这本书,我唱一句,他们对一句……"

大众对张恨水小说的痴迷,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追文热潮。上有鸿儒,下至白丁,张恨水小说吸粉无数,大家都紧追故事的进展,小说中的人物走向也成了每天街头巷尾百姓热议的主要话题。

因笔下的痴男怨女情感纠葛,让人非议其小说尽是"风花雪月,鸳鸯蝴蝶",鲁迅曾多次发文抨击张恨水文章,可回家又免不了母亲一通教诲,因为鲁迅先生的母亲是张恨水的铁杆粉丝。

但面对他人诟病,张恨水总是泰然自若:"不管是捧我的,还是骂我的,都是在为我做义务广告。"

不辩不争,潜心创作。

张恨水:被忽视的侠之大者,被淡忘的文学巨匠,笔下何止鸳鸯蝴蝶

潜心创作的张恨水

02

小说的成功并未让张恨水放慢写作的脚步来享受片刻清闲,他仍笔耕不辍,从清晨到静谧的夜晚,张恨水沉浸文字中,执笔构建自己的小说世界。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的长度有限,流水逝去追不回。张恨水取此笔名,就是为了告诫自己珍惜时光。从文一生,他全凭手中一支笔养活全家几十口人,养育儿女,供弟妹读书,作为家中长子和家庭顶梁,张恨水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他不敢懈怠。

他一生共计写了通俗小说一百余部,约有二千余万字,再加上短篇小说、杂文、时评、诗歌、散文等作品,这位民国第一畅销书作家一辈子写了将近三千五百万字左右的作品。

相对于创作才能极高但仍孜孜不倦的张恨水,"很多的人的努力程度远达不到拼天赋的地步。"

从未放弃学习的张恨水在结束晚上的写作后,会在睡前再看书至少两个小时,文艺、哲学、科学,涉猎广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必须'加油'才能跟上时代,理解时代"。

哪有什么天赋异禀,只是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热爱,优秀的人向来都只是在孤独的翻山越岭。

张恨水:被忽视的侠之大者,被淡忘的文学巨匠,笔下何止鸳鸯蝴蝶

从未放弃学习的张恨水

细算起来,张恨水的爱情小说多是悲情结局,艺术来源于人生,这与他曲折的情感经历不无关系。

民国时代,众多文人饱受包办婚姻之苦,张恨水也不例外,十八岁的张恨水无奈辍学后,母亲开始给他张罗婚姻大事。"孝"字当头,母命难违。父亲过世后,他懂得母亲的操劳和不易,他没能像鲁迅那样倔强而决绝的抗争,面对母亲的苦苦相劝,他只得无奈答应,这便有了张恨水的第一次婚姻。

后来远离家乡的张恨水,在北平遇到了第二任妻子,她容貌清丽,性情直率,给了张恨水些许家的温暖,可惜她并不认识字,不能进行更深度的思想交流,这让他心生孤独。

他的行为用现在的道德标准来看有"渣男"的嫌疑,对于前两任妻子,张恨水也一直在尽自己的责任,安排住处,每月寄给他们丰厚的生活费,确保生活富足。

寻觅真爱的张恨水,终于在他36岁的时候,遇到了美好的爱情,这就是他的女学生周南。初次见面两人聊文学,谈历史,才貌双全的周南让张恨水惊喜不已,互生情愫的两人冲破年龄的枷锁,最终走到了一起,张恨水过起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幸福生活。但事与愿违的是,周南生病早逝,而张恨水也终此一生再未有风月。

张恨水:被忽视的侠之大者,被淡忘的文学巨匠,笔下何止鸳鸯蝴蝶

张恨水与妻子周南

03

小说不仅给张恨水带来超高名气之余,同样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入。提及民国时期收入最高的文人,非张恨水莫属。充足的稿费让他得以举家安置在北平,衣食富足。

当不需再为生计操劳时,他终于有了闲情逸致,来做让自己内心欢喜的事情。张恨水常去古玩和旧书摊,一次见到旧书摊中的《四库备要》如获珍宝,毫不犹豫掏出20两黄金买下,欣然离去,令卖主目瞪口呆;写作之余,张恨水喜欢饮茶,热衷养花作画。在当时的赈灾书画义卖活动上,他的菊花图被拍卖了20万,巨款悉数捐出,一时成为京城美谈。

饮茶赏花,吟诗作画,修身养性,怡然自得。但比起诗酒人生,小酌几口叹人生百味,张恨水更喜欢一座庭院,一壶清茶,几块点心的悠然茶生活。

"花盆炉子的火,烧得旺旺的,碧螺春的茶香飘散在满屋,似乎听不到外面呼啸的西北风,和'打倒'的喧嚣。"

兵荒马乱的时代下,仍能花间一杯茶,这般的泰然难能可贵,生活依然继续,而这也是对残酷世间最好的告慰。

张恨水:被忽视的侠之大者,被淡忘的文学巨匠,笔下何止鸳鸯蝴蝶

悠然茶生活

"书生顿首高声唤, 国如用我何妨死。"在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张恨水遗憾自己"百无一用"的书生身份,不能为国家贡献更大力量。于是,以笔代刀,转变方向开始写抗战小说,要以语言唤醒国难临头下懵懂的国人。

他自费出版了《弯弓集》,表达了一个作家爱国的赤诚之心及坚定的使命:"今国难临头,必兴语言,唤醒国人。他歌颂抗战英雄,"为阵亡的战士以及奋起抗日的中华儿女"创作抗战纪实小说,鼓舞前线将士,号召全民抗战。

战乱时期,他住在重庆,一边提防天上的敌机轰炸,一边忍受当地蚊子叮咬后的起泡剧痛。纵然生活陷入困境,住一间漏雨的小茅屋,每天戴着老花镜捡米里的沙子,条件异常艰苦,张恨水仍未放下笔杆。像个孤勇的战士,他一边为报纸撰写连载小说,一边发布一些时文杂评,文字中洋溢着满怀的侠义,对于他犀利的评论时事的文章,连当时以激进著称的陈独秀都曾劝说其"收敛一些"。

老舍先生曾说"恨水兄就是重气节,最富正义感,最爱惜羽毛的人。所以,我称他为真正的文人。"

晚年的张恨水通过诗来总结自己几十年的写作生涯"鸳鸯蝴蝶派或然?孤军作战廿余年。卖文卖得头将白,未用人间造孽钱。"

张恨水:被忽视的侠之大者,被淡忘的文学巨匠,笔下何止鸳鸯蝴蝶

张恨水书法作品

04

文学评论家解玺璋曾这样评论道:张恨水年轻时代读的那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塑造了他独特的文人气质,和清高雅致的文学追求。回首中国文人历史,你能看到,只有他一人落落寡合地站在一方清幽"

晚年的的张恨水是落寞的,因"复辟章回体旧小说""鸳鸯蝴蝶派"标签在身的张恨水没有稿约,被世人冷落和遗忘中,一代小说大家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雅俗之间,张恨水终生只是静静地握着手中的笔,在文学世界抒发自己的一腔热忱,然后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实的,光怪陆离的民国世界,也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念念不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