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古建築的特點與特色結構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江西省婺源縣)。它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古民居、祠堂、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物中。


徽派建築文化特點


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徽派建築在總體佈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佈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黛瓦、粉壁、馬頭牆為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磚雕、木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徽派古建築的特點與特色結構

徽派古建築的特點與特色結構


徽派古建築的特點與特色結構


徽派建築的特色結構

門樓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建築大門,均配有門樓(規模稍小一些的稱為門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一般農家的門罩較為簡單,在離門框上部少許的位置,用水磨磚砌出向外挑的簷腳,頂上覆瓦,並刻一些簡單的裝飾。富家門樓十分講究,多有磚雕或石雕裝潢。徽州區門樓三間四柱五樓,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磚混合建成,門樓橫仿上雙獅戲球雕飾,形象生動,刀工細膩,柱兩側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華貴。畫面層次所雕百個頑童形態各異,神韻畢現,栩栩如生。門樓是住宅的臉面,成為體現主人地位的標誌。


徽派古建築的特點與特色結構


徽派古建築的特點與特色結構


穿堂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又名回廳。穿堂的位置在大廳背後,與大廳緊連,是大廳進入內室的過渡建築。大部分為木地板,小三間與大廳相背,人口則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一明堂,二個房間。穿堂較正式三間為小,有天井採光。


徽派古建築的特點與特色結構


徽派古建築的特點與特色結構


大廳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大廳為明廳,三間敞開,有用活動隔扇封閉,便於冬季使用。一般大廳設兩廊,面對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設屏門,日常從屏門兩側出入,遇有禮節性活動,則由屏門中門出入。大廳的變化式有時有邊門人口,天井下方設客房,招待來客居住,或者由正門人口設兩廂房。大廳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於禮節性活動,如迎接貴賓,辦理婚喪大禮等,平時也作為起居活動場所,是整套住宅的主體部分。


徽派古建築的特點與特色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