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中醫醫院:發熱門診是他們日夜堅守的“家”

紅網時刻2月11日訊(通訊員 粟青梅)抗擊疫情,不容有失,治病救人,刻不容緩。既要仔細排查發熱人群,又要救治危重患者;既要“病人零漏診”,也要“醫護零感染”,這是醫院在抗疫期間必須面對的難題。或許這裡沒有奔赴武漢的逆行背影那樣光鮮,但正是每個人恪盡職守的不懈努力,才讓這座城更安全與溫馨。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作為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被明確為長沙市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之一。星沙本部和東院區的發熱門診承擔發熱病人篩查預檢等工作任務。與時間賽跑,改建隔離病房;醫護人員不分晝夜診治、護理留觀病人;給予隔離病人及時的心理呵護……一套套疫情防控“組合拳”無不體現了發熱門診“健康守護者”的責任與擔當。

长沙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是他们日夜坚守的“家”

24小時不停轉,一天內完成預備病房改造

醫院的發熱門診是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發熱門診24小時不停診,醫護人員一天三班倒。為了儘可能地縮短患者等待時間,提高效率,實現合理分流,醫院開放網上預約掛號功能。在門診和急診入口處,來院就診患者之間保持一米的間距,有序等待就診;所有人員進行測溫、手部消毒、登記……

在醫院本部發熱門診、預備病房負責人陳迎介紹,醫院根據傳染病防控要求,將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均嚴格按照院感標準重新設計,從掛號、候診,到就診、檢查、取結果,整個流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充分考慮到。如果患者為疑似病例,需要到隔離病房進行留觀檢查,並立即上報相關部門。

“1月23日(農曆大年二十九),醫院黨委集體決策,快速反應,將原骨傷科病房進行改建,用於發熱門診病人的留觀篩查。按照院感要求,將病區依次分為清潔區、潛在汙染區、汙染區三個區域,每個區域對應的防護標準不同。同時,我們對排氣系統等進行重新改造,達到隔離病房標準。”陳迎說。

當時改建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不足,張貼標識標牌、打掃衛生等後勤工作都是醫護人員在操辦。大年三十深夜,預備病房初步改建完成。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等相關人員在醫院度過了難忘的除夕夜,大家像打了雞血似的,精神飽滿地迎來了新年。發熱病人較多的時候,陳迎和劉霞往往要忙到凌晨三四點才下班,值班人員也是經常加班加點的工作。

耐心服務每一名患者,醫護人員是戰友也是家人

“防護服穿起來不透氣,醫護人員常常一待就是八個小時,出來的時候,護目鏡上都是一層的水汽。為了節省防護服,很多護士在值班時不吃不喝。”劉霞說起病房裡的姐妹一臉心疼。劉霞原來是醫院婦產科副護士長,大年二十九臨危受命,被緊急抽調到預備病房負責護理管理工作。

“預備病房和普通病房不同,家屬不能進入,特殊時期也沒有護工。患者的一日三餐都由醫護人員配送至病房,缺少什麼生活用品也是醫護人員一個個送進去。”劉霞說。然而不是所有患者都領情,有些患者剛來的時候不配合,“他們覺得自己又沒有感染,為什麼要隔離。”劉霞鼓勵護士們做好解釋工作,用細心服務贏得認可。

醫院送來的水果、牛奶,醫護人員捨不得吃,都分給患者。有位爺爺出院的時候說:“我在很多地方住過院,從來沒有哪個醫院像你們這樣周到。”臨走時,還寫下一封感謝信送給醫護人員。

“到了晚夜班交班時間,有些護士妹妹主動延長交班時間,就是為了把細節交接得更清楚一點。”劉霞說,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都是特殊時期臨時組建的,大家在短時間內迅速地團結在一起。“到現在,發熱門診的工作已經成為一種日常,彼此之間是戰友,也是家人。”

二次請戰,再赴戰場

“我熟悉就診流程,我可以勝任發熱門診的工作。請讓我實現對患者的承諾,讓我繼續堅守”。2月15日,值守發熱門診的第二批醫護人員工作期滿,換上第三批醫護人員。陳迎被一張張熟悉而堅定的面孔感動了,原來第一批隊員中的幾位醫護又主動請纓再次加入到戰鬥中來。

由於醫院第一批隊員很多是春節前即到發熱門診支援,院領導充分考慮這些具體情況,照顧隊員們的身心感受,要求工作滿14天后可以撤離“戰場”,在醫院經過7天的醫學觀察期,他們便可以和家人團圓。讓陳迎詫異的是,不少白衣戰士短暫休整後主動提出“二次請戰”。

發熱門診醫生張珍就是再次逆行中的一員。她從大年二十七就開始進駐發熱門診,到3月6日值最後一個晚班,已經近40天沒有回家了。張珍是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也是一個1歲孩子的母親,丈夫在山東工作,本以為趁過年家人能聚在一起。1月21日下午,她參加院內組織的新冠肺炎知識培訓後,就跟家人商量,讓媽媽帶著孩子回山東和其先生團聚,自己一個人留在長沙過年,整個春節都堅守崗位。

熊熙是醫院本部腦病科主治醫師,從疫情開始一直堅守發熱門診,也是二次請戰。其愛人也在醫院工作,除了上班,回家還要輔導10歲兒子的學習、照顧1歲多女兒。已有二十餘天未和家人見面的熊熙下班後只能回醫院的宿舍休息,通過手機視頻緩解思念。

80後護師劉煉,已在醫院工作14個年頭,也是第一批進入發熱門診。別看她個子嬌小,但熟悉環境迅速,做起事來有板有眼,還經常當心理輔導員,安撫科室的小妹妹;90後護師黃曉敏,大年三十值班,她爸送飯過來,遠遠看著她吃完才離開,看到父親溫暖的背影,她強忍著的淚水奪眶而出;90後護師黎燦,孩子剛滿一歲,自1月22日第一批進入發熱門診,隔離期結束後又主動請戰,在2號樓進行體溫測量工作,每天像士兵一樣堅守在大門口,一站就是幾個小時;80後護師張勝銀,是兩個孩子的媽,她一直在發熱門診當陪檢員,每天接送病人做檢查來來回回跑上幾十趟,鞋都穿壞了兩雙;80後主管護師胡靈芝接到任務後,立馬將倆娃送回老家。在工作中,她總是耐心指導患者七步洗手法,詳細指導用藥注意事項以及居家隔離的有效措施;90後護士葛蓓,本來訂好了車票準備回家,臨時接到通知要去發熱門診支援,她毫不猶豫把車票退掉,安安心心進入工作崗位……

守護長沙東大門,排查每一位發熱病人

长沙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是他们日夜坚守的“家”

在東院,由於毗鄰長沙火車站,自春節前起,醫院就陸續派出多名醫護人員堅守出站口,為每位來長的旅客逐個測量體溫、詢問流行病史,對體溫異常者仔細排查登記並轉診。很多發熱旅客就近轉運到東院發熱門診。這時總有一箇中年男醫生走上前來詢問情況,部署安排,這就是門急診主任羅湘輝。有一位留觀待查患者說:“羅主任,你天天上班,要給你頒個獎!”但他卻說:“這些獎要頒給我們武漢的戰士們,他們比我們更累更辛苦!”患者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身邊的同事眼睛也溼潤了,別看羅湘輝總是充滿正能量,處理各個棘手的問題,自己腰病犯了卻只是偷偷地在辦公室貼止痛膏藥。

副護士長肖建芬從1月22日開始一直沒有休息,每天最早一個來科室,最晚一個離開。甚至在凌晨一點還在群裡發消息,再三叮囑護士姐妹工作中的注意事項。

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自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和麵罩後,就不能再喝一口水吃一口飯,並且他們不僅要給就診的每位患者進行治療,更要給病人送上“精神食糧”,安慰患者不要恐慌,安心接受接查和治療。預檢分診和急診的醫護人員,自疫情開始也是一直堅守在崗位上,負責每個來院病人的問診、體溫檢測及分診,專線陪同發熱病人就診,在風裡雨裡跑著,從來沒有一句抱怨。

驚蟄已過,春天已來。醫院已全面恢復醫療服務,全體醫護人員將整裝再出發,持續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