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紫竹林是觀世音菩薩的住所。那個誰都看不上的小杆子孫悟空一遇到過不去的坎,就翻筋斗雲到南海紫竹林叫場外援助,求助觀音大士。

南京城北許府巷附近,也有一個紫竹林,它的由來也與一座紫竹林禪寺有關。


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南朝佛寺志》記載,東晉時這一帶崗阜連綿,林木幽森,地勢險要,建有一座耆闍寺,又名祗洹寺,因為這座寺後來出了名,所以這座山也被叫做了耆闍山。

耆闍寺經宋、齊兩代發展,到梁代時已成為南朝的著名寺廟,佔地廣闊,僧侶眾多。殿宇依山建造,高屋飛簷,富麗堂皇。寺內香客如雲,終日煙霧繚繞,鍾磐之聲不絕。


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耆闍寺的歷任住持多為大德高僧,如知識淵博、曾撰寫《續高僧傳》的道登法師,在齊永元二年(500年)參加齊隆寺法鏡大的圓寂法事時,陳說前賢高論,字字珠璣,傾動四座,贊聲不絕。道登法師後來為魏孝文帝講《成實論》,聽得魏孝文帝感動不已,在詔書中以朕師道登法師”相稱呼。


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耆闍寺內一棄用的井欄,細細看去,井欄上寫有“紫竹林、仙人井”的字樣

另一位住持是安廩法師。他於梁太清元年(547年)從徐州來到南京,粱武帝蕭衍親自敬供迎接,並邀約他住在宮內講授《華嚴經》。陳永定元年(557年),他又被召入內殿,敕住耆闍寺,經常入宮給陳武帝講授經史。


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 耆闍山古寺遺存的一對石鼓

耆闍寺地勢險要,與濱江的獅子山、幕府山遙相呼應,為進出南京的北大門。六朝時,常為屯兵之所

陳楨明三年(589年),隋兵大舉南下時,陳後主緊急設防,派遣護軍將軍樊毅率都在此駐守。

陳作霖所著《金陵鎖志九種(上)》一書記載:“耆闍寺,東晉時所建也。在雞籠山西。前者紗市,市中有蠶室,為六朝皇后躬桑之所。齊梁以來,有高僧登道,安稟迭居此寺。陳張正見陪衡陽王登覽,於此賦詩。至隋師渡江,後主命樊毅屯兵寺前。國亡寺廢。”

到了唐時,這座經歷了興衰的耆闍寺還因了詩人孟浩然一度成為“網紅”,在一首題為《與張折衝遊耆闍寺》詩中,是這麼描述這座古寺的:“釋子彌天秀,將軍武庫才。橫行塞北盡,獨步漢南來。貝葉傳金口。山樓作賦開。因君震嘉藻,江楚氣雄哉。”

繁華歸於寂寞

明時耆闍山上重建了一普緣寺,也許便是紫竹林禪寺的前身

明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年),名僧顓愚觀衡禪師經湖南、江西來到南京,先在清涼寺說法,後來因為喜歡上了城北這處耆闍寺舊址的靜僻,發誓建寺。在眾多鄉紳的資助下,購買了劉氏竹園,開始營建工程。

當時的世人都仰慕顓愚高僧風範,說他衣服簡樸只為禦寒,每天只吃一頓粥一餐飯,所有事情都親自動手,待人接物非常和善有禮,王公大人和村民農婦都一視同仁。出遠門也不租車,只穿一雙草鞋徒步而行。

這位德高望重的和尚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建成了蔚為可觀的禪堂、殿寮、靜室等房宇。因寺外古木蓊鬱,紫竹環繞,故題名為“紫竹林”,在此弘揚賢首宗法界緣起學說,是當時中國著名的華嚴宗道場。


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普緣寺外古木蓊鬱,紫竹環繞,故題名為“紫竹林”


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清順治二年(1645年),68歲的顓愚禪師坐化於紫竹林,在此立了衣冠冢,其靈骸歸葬老家雲居山,天界寺僧人道盛為他撰寫了塔銘。

在他之後,是他的徒弟妙明按掌院事。這位業務能力很強的大師花費近20年的時間,將這原本荊棘叢生、荒蕪破敗之處擴充為南京城北最大的寺院——紫竹林禪院,成了金陵名剎,城北勝地。


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現存紫竹林地理位置圖

據記該寺鼎盛時,有大殿、廊房百餘檻。進入山門,為彌勒殿、伽藍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多寶殿、禪堂等建築;殿內供有旃檀金身菩薩、羅漢70餘尊。段後為顓愚法師衣缽爪發塔、普園塔、般若堂、放生所等。院內還有竹林尊者、羅漢橋、仙人井、觀音洞、白鶴池、鸚鵡亭等十二景景色絕佳,院內300餘畝鬱郁蒼蒼,宏偉壯麗。

可惜,再多的繁繁花盛景也抵不過戰火無情。

繁花太平天國時期,紫竹林禪寺毀於兵荒馬亂,僅存茅屋三間,沒於蒿草叢中。雖然後來經過修繕,但在1937年南京淪陷時,寺房又被日軍佔為軍用倉庫,這時寺中僅有兩三人駐守種菜。


南京地名探源“紫竹林”的來源


▲老照片:南京紫竹林禪寺原址

1949年後,建國後尚存僧房一棟三間。1984年6月公佈為鼓樓區文物保護單位。紫竹林禪寺西廂房後邊,1982年文物普查時,井中有水,井欄完好。現井已封死,六角形石井欄,高0.5米,內徑0.35米,外徑0.5米,井欄仍在院內牆邊。1998年紫竹林禪寺殘存大殿被南京市傳染病醫院拆除,現為CDC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