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資深鋼琴教師對琴童家長說的話,句句令人深省

一、音樂終身受用,孩子小體會不到,但是以後一定能用到

學音樂的人,成年後沒有後悔學音樂的,反而是後悔以前沒再努力一點學的更好!中途放棄的人更是悔的腸子都青了,但是錯過那個年齡段就什麼都補不回來了。學音樂並不是非要成名成家,但貴在堅持,終身受用。要想孩子有所成就,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從小到大,十年如一日。

2、儘量滿足孩子的學音樂需求。

3、儘早確定目標,下定決心。

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位資深鋼琴教師對琴童家長說的話,句句令人深省


二、家長讓孩子學音樂的初衷,對孩子日後的成績有很大影響

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藝術,大多數並不是想讓孩子成名成家,享譽全世界。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將來也不想當音樂家!於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廢了。如果有家長問我這個問題,我個人觀點——孩子不願意學,也得讓他學。因為學音樂從來都不是娛樂、消遣或遊戲,而是一項影響孩子一生的事業。


我要對學音樂藝術孩子的家長說:學任何一樣藝術都是學業,就像孩子去上學、去完成作業一樣。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沒興趣就學不好,不如不學。我對家長說:別問孩子,問自己!兒童的心理特徵,自然是“來得容易去得快”,他們的興趣容易發生轉移,說白了,他們對玩最感興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厭了。此時家長就應該認真對待,家長不管,孩子就學不好。


還有的家長覺得學樂器就是文娛活動,培養高雅的情趣,是閒著沒事時候的消遣。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一般是不會堅持督促孩子學的。試想,如果孩子對寫作業沒有興趣怎麼辦?家長一定不會說“不想寫就別寫了”,而是想盡方法讓孩子完成作業,並且完成的質量還要好。在這些方面,家長的辦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樣的辦法來對待孩子學樂器,就沒有難題了。


一位資深鋼琴教師對琴童家長說的話,句句令人深省


三、哭著練和笑著練,出來的效果其實沒多大區別

大多數琴童學鋼琴的關鍵不在興趣,甚至也不在於天賦,但是有的家長會這樣想——強扭的瓜不甜,孩子沒興趣怎麼會學得好呢?其實: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因此說99%的孩子都不願受苦去練是正常現象。但是,只要家長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孩子就能學得好;相反,家長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學習,就不大有可能了。


學樂器的關鍵不在興趣,沒興趣的孩子不一定比有興趣的孩子學得差,有興趣的孩子也一定就比沒興趣的孩子學得好,關鍵是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及心思。或者乾脆這樣說,哭著練和笑著練,練出的效果沒多大區別。


四、每天半個小時,堅持十年,比只練三年每天3個小時強

對於文化課相對較緊張的孩子,每天需用多少時間練琴?

其實每天0.5~1個小時,暑假寒假多練,還算是不錯的。有句老話叫做:貴在堅持。如果每天20—30分鐘,堅持10—15年,水平也能達到不錯的程度了,不信你讓孩子試試。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堅持,那麼就要大人介入管教了,鼓勵、引導、獎勵,偶爾適當加入威嚴、強制的手段,讓孩子學下去。“沒興趣學不好”對成年人而言還是比較可能的,而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腦瓜還處於未完全開發階段,你放什麼進去,都有發芽開花接種的機會。


一位資深鋼琴教師對琴童家長說的話,句句令人深省


五、你是在學音樂,不是來享受的,吃苦是必須的

用兩個比喻來形容學琴:就像是手工藝人在打磨一件工藝品,雖然過程很枯燥乏味,各種素材和手工活讓人受盡辛苦,但是成果一定是讓人震驚而值得所有努力及付出的。學鋼琴也一樣,雖然前期舉步維艱,陪練過程讓人頭大,但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早就告訴我們要得到先付出的道理。


想想孩子在辛苦練琴之後,坐在鋼琴前流暢、驕傲地彈奏出一首首曲子,想想孩子在練琴過程中養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想想孩子以後的道路有音樂相伴,這其中的付出卻很值了不是嗎?


一位資深鋼琴教師對琴童家長說的話,句句令人深省


六、讓孩子專攻一門還是多門齊進?

每一門藝術都需要長年的堅持,日積月累才能有所獲。不建議一次學習多門樂器或者藝術課程,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實在有興趣,天賦又不錯則另談了。

需要說明的是,不論學什麼樂器,一定要有恆心。如果學一門棄一門,那麼相信我吧,您的孩子會很快學會了一樣技能——放棄,而家長的經濟上花費也會大很多。


最後要知道,成就孩子最寶貴的時間就是4—15歲的年齡階段,抓住這個時間讓他學好課外的一項技能吧。術業有專攻,“門門通不如一門精”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建議家長和孩子在選擇樂器的時候做好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