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有個朋友連著安利了幾遍《十三邀》,讓我對這次的採訪對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向在訪談中顯得高高在上的許知遠這次似乎放下了身段,訪談期間都把小本本掏出來記筆記了。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因為這期大師,他從2013年就在邀約,直到2019年才終於見到了面。

他就是許倬雲老先生。

一位歷史學家,1930年出生於無錫,父親參加辛亥革命,但他由於先天的肌肉萎縮,只能待在家裡。讀書,是他做的最多的事情。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他是王小波的老師,亦是王力宏的舅公。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許知遠評價他,說他是寶藏,是密碼。

40分鐘的節目,不知道對你的啟示有多少。

傳統對中國有多重要

許倬雲說,中國尊敬過去,注重延續,來龍去脈。這是中國的好處亦是中國的缺陷。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中國強調以人為本,但也有其副作用。中國人講倫理,人情社會特徵非常明顯。

這就構成了優勢和弱勢的差別。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不管在哪個社會,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強者制定標準,約束弱者。

弱者有機會的時候,就會跳起來推翻,但推翻後還是會用自己覺得適用的倫理制度,繼續約束他人。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提到當年的五四運動。

之前的被動挨打,讓中國人引起對科學知識的極度渴望,好不容易抓住的救命稻草怎會輕易放手。

對於“德先生”和“賽先生”的解釋有些淺顯了。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於是就出現了新的教條。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科學應該是一種追尋的精神。

不是因為愛迪生髮明瞭電燈他才是科學家,成果不應該是唯一的衡量標準,也許我們更願意稱呼他為發明家。

真正有著科學精神的人,是在他前面那些不斷探索卻未曾留名的人。

中國太注重名垂千古了。

什麼時候能夠緩過來?是真正文化自信的時候。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全球的危機,其實是人沒有目的

美國的衰落還要從很久以前說起。那時國外有基督教,相信神的存在,相信神會歸納出自己的一套的體系,人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理性追逐,理性就是找到進步最好的方法。

但神被揚棄了,族群的聚合因為都市化而散開,更因為網絡的發達,每個人都能彼此影響。

但是,可貴的是有人自己想,聽到的訊息太多,人們只是在被動的接受,很難再去主觀判斷,也不知道該怎麼挑選。

更多的人整天是盲目的,不知道人生的意思是在哪裡,荒唐度日。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在許倬雲看來,當今社會中的聚集趨勢,會打架的人,最組織人的人,有錢人,頭臉人物的聚集,最後都會轉向寡頭政治。信仰求知和民主都在萎縮。

而這種文化焦慮,不單單在西方,東方也開始顯現出來。

今天的教育,我們只是被教育出來的凡人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很多人說自己喪失了思考的能力。

大學教育也無法拯救。

因為我們看到的文化都是被精心裝扮出來的,是舞臺式的文化。但日子過得太舒服,也不會思考這個問題。

大家都忙著趕時髦追明星。一個流量明星的飯圈文化問題也能讓媒體行業震驚。

疫情期間,多的是魔幻現實主義。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人們在思考嗎,最起碼有一部分還是在的,但大多數人是麻木的。

一篇文章被和諧,我們看不到它對言語自由的束縛,反而是把它翻譯成各種各樣的形態,最終失去了傳播本身的價值。

我們以為這是一種抗爭,但在各種甲骨文、金文甚至摩斯電碼的版本問世後,你真的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真相嗎?

想要自救的時候不妨看看許倬雲先生的話,說不定會有新的啟發。

雖然討厭許知遠,但這位90歲爺爺的話振聾發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