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月·三十六宮秋夜深 唐代:杜牧

三十六宮秋夜深,昭陽歌斷信沉沉。

唯應獨伴陳皇后,照見長門望幸心。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金陵圖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雲 唐代:來鵠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閒處作奇峰。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長信怨 唐代: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照鏡見白髮 唐代:張九齡

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

誰知明鏡裡,形影自相憐。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他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這是一首憑弔六朝古蹟的詩。詩的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臺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物是人非。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韋莊(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韋莊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所著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樂府三絕”。《全唐詩》錄其詩三百一十六首。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軍閥混戰,又逢大旱,農業生產荒蕪,廣大人民苦不堪言。處在這樣的現實中,來鵠觀察變化莫測的夏雲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這首詩,不僅僅是抒寫久旱盼雨、憎厭旱雲的詩。詩中“雲”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雲的特點,又概括了社會生活中某一類人的特徵。那千變萬化,似乎給人們以灑降甘霖希望的雲,其實根本就無心解救乾枯的旱苗。當人們焦急地盼它降雨時,它卻“悠悠閒處作奇峰”。不言而喻,這正是舊時代那些看來可以“解民倒懸”,實際上“不問蒼生”的權勢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時至今日,詩裡所描繪的人格化了的“雲”是依然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古代詩歌中詠雲的名句很多,但用勞動者的眼光、感情來觀察、描繪雲的,卻幾乎沒有。來鵠這位不大出名的詩人的這首《雲》,可謂最富人民性的詠雲之作。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來鵠(?-883),即來鵬(《全唐詩》作來鵠),唐朝詩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傳來鵬家宅在南昌東湖徐孺子亭邊,家貧,工詩,曾自稱“鄉校小臣”,隱居山澤。師韓柳為文,大中(847-860)鹹通(860- 874》間,才名籍甚。舉進士,屢試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後,福建觀察使韋岫召入幕府,愛其才,欲納為婿,未成。廣明元年(880)黃巢起義軍攻克長安後,鵬避遊荊襄。

王樹山書法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閒處作奇峰 唐·來鵠等詩賞錄

張九齡(678-740)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襲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這首五絕正是“曲江罷相後,慨功業不遂而作也”。

王樹山書法 內容源自網絡 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