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個時代的驕傲

雷蒙-阿隆在《歷史哲學》中說過:

歷史總是為生活服務的,它提供範例,評價過去,或者把目前這個時刻安放到生成變化中去。

對砸缸的疑問

很多人都曾一直思考,司馬光砸缸救出的人是誰,為什麼老師不講呢?

為什麼一個在現在看來大家小時候大部分都會做的一件事,能這麼廣為流傳呢?

司馬光砸缸講的是司馬光如何急中生智,遇事沉著冷靜,依靠自己的所學所思來拯救落水同伴的故事。

為什麼會廣為流傳

之所以這件事能廣為流傳,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 1.時人因素
司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個時代的驕傲

據《宋史》記載,司馬光生於官宦家庭,是個典型的官二代。

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看這地名應該可以看出司馬光名字的由來。

而且司馬家是世代都當官的,在當地的聲望和地位那都是很高的。

所以總會有人為了巴結權貴,來想方設法的套近乎。於是乎,在司馬光砸缸事件發生後,這些人就把這件事畫成了畫,來進行宣傳。

  • 2.文化因素

宋朝講究程朱理學,著重審視人的內心世界,認為萬物根源是理,理賦予人類善性。人們應該通過推究事物的理,來達到認識真理的目的,即格物致知。

司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個時代的驕傲

司馬光砸缸這件事首先體現了司馬光作為人的本善。

一群小夥伴都在一起玩,當有一個小朋友失足墜缸,其他人都望風而逃,唯有司馬光堅守原地,想法兒來救同伴,這便是善。

其二,司馬光自幼喜愛讀書,聽老師講解一遍《左氏春秋》,就理解它的內涵,並且還能給家人講出來。可見司馬光的格物能力還是很強的。

司馬光在遇到危機時,還能臨危不懼,坦然處之,與讀書所學不無關係。這便是致知。

如此地符合當時的社會價值觀,當然會受到社會的大力弘揚,所以司馬光的故事也就在社會中流傳開來。

  • 3.宋朝的時代自信
司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個時代的驕傲

司馬光砸缸事件流傳方式就是《宋史》和民間版圖畫。

每個朝代的史官雖然都堅持剛正不阿,實事求是的史學觀。

但是畢竟是當朝人,在有值得推崇的人或事時,都會不可避免的有些個人主觀色彩在裡面,來體現本朝的一些自信。

司馬光砸缸的意義

古時有說法,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寫在史書上的神童更會讓人覺得當時朝代的人才質量,不禁生出敬佩和感慨之情。

卡爾-貝克曾說過: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史學家。

司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個時代的驕傲

所以說,司馬光砸缸砸出的是救人善舉,救出的是兒時玩伴,展現出了當時的社會實況。

所以,不要再糾結被救出的人是誰。因為,有司馬光砸缸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