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媽媽們都遇到過這種尷尬的場面,帶著孩子在公共場合時周圍一片安靜,就只有自己家的孩子在那不停地嘰嘰喳喳。雖然自己可以理解這是孩子成長的天性,但在公眾場所難免會影響到他人。

曾經就發生過這樣的事件,火車上旅客都在休息,一個孩子一路上都在吵吵鬧鬧,雖然孩子媽媽在路上一直安撫孩子安靜一點,奈何孩子不聽勸,最後惹來了周圍人的不滿,紛紛斥責孩子沒素質沒教養。

面對年幼無知的孩子不分場合吵鬧的情況,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很無奈。因為有時候無論你怎麼好說就是不管用,最後沒辦法只能通過吼罵威脅的方式來讓孩子安靜下來。這種方式對有些孩子或許管用,有些孩子則會從吵鬧變為哭鬧,一發不可收拾。

那麼家長如何讓孩子懂得“吵鬧”在公眾場合帶來的不良影響呢?本文將講訴一個有趣的物理學實驗,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做一次,孩子便能深刻明白“安靜”的含義。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孩子總是不分場合的吵鬧?一個物理學“費鹽”實驗,讓孩子學會控制“音量”

愛吵鬧是孩子成長中一種天性的釋放,這是大多數孩子必經的過程。但孩子不分場合地吵鬧難免會引來周圍人的非議,有些孩子能夠被家長勸導或是震懾住,但有些孩子就是軟硬不吃。對於這類的頑皮孩子,家長可以試試用一些有趣的小實驗來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在公眾場合要控制自己的“音量”。

  • “費鹽”實驗過程

實驗步驟:

①準備三個同樣大小的空杯子(紅酒杯最佳)、一袋鹽、保鮮膜;

②將三個杯口都蓋上保鮮膜,蓋緊無縫隙;

③在每個杯口上的保鮮膜灑上等量的鹽;

④拿出一個杯子,另外兩個杯子放遠一點。分別讓孩子用最大的聲音對著第一個杯子用持續的聲音叫喊;然後再用中等的聲音對著第二個杯子叫喊;用很小的聲音對著第三個杯子叫喊。孩子每次與杯子的距離要相同。

⑤分別觀察三個杯子上鹽的反應。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實驗結果:

①當孩子用最大的聲音對著第一個杯子叫喊時,可看到的現象是:杯子上的鹽自動向上噴射,且噴射的幅度很大很快。

②當孩子用中等的聲音對著第二個杯子叫喊時,可看到的現象是: 杯子上的鹽也是自動向上噴射,但噴射的幅度和速度相對較小。

③當孩子用較小的聲音對著第三個杯子叫喊時,可看到的現象是:杯子上的鹽部分向上噴射,且噴射的幅度小速度慢。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 “費鹽”實驗原理

“費鹽”實驗運用的是一項物理學中聲傳播的2個原理:①聲音是有物體振動而產生的聲波,並通過介質(空氣、液體、固體)進行傳播;②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物體的振幅越大,則產生的聲音響度越大。

這個實驗中當孩子的聲音引起杯子內空氣振動,從而也引起了保鮮膜跟著一起振動。所以人肉眼能看到的就是保鮮膜上的鹽會隨著孩子的叫喊聲而發生共振,且聲音越大,物體(鹽)的振動幅度也會越大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 家長如何通過“費鹽”實驗讓孩子明白在某些場合學會“安靜”

在年幼時期的孩子,他們經常不分場合地產生吵鬧行為的原因是因為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聲音大小,家長經常對著孩子說“噓,小聲點,不要打擾到別人了”。家長這樣對孩子說,孩子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年幼的孩子是無法做到感同身受(被吵)的體驗。

所以家長在帶著孩子做這個實驗時,一邊給孩子講述這個實驗的原理,一邊聯繫生活中孩子的聲音做類比。比如當孩子用最大的聲音去對著杯子叫喊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寶寶你知道嗎,你剛才的聲音好大,你看鹽都被你嚇跑了。上次媽媽帶你坐飛機,你也是聲音這麼大把一起坐飛機的叔叔阿姨嚇得不行,下次不要這樣了好嗎”?

對於在公眾場合不聽家長勸告的頑皮孩子,家長不如試試做個小實驗,讓孩子認識聲音產生的原理及影響。通過孩子聲音與鹽的反應,孩子能從中體會到自己的聲音大小原來有這麼大的作用,家長加以言語引導,孩子便能從中理解“音量”的含義。

當然,這個物理小實驗還能讓孩子從中收穫不少知識哦。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除了用做實驗的方法預防孩子產生吵鬧行為,還有什麼方法?

幼年期的孩子由於心智不成熟,很多時候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只能通過各種奇思妙想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精力。在家裡翻箱倒櫃,吵吵鬧鬧家長都可以理解,但在公共場所,作為沒有帶孩子經驗的人來說,他們無法理解並接受孩子的吵鬧行為。所以家長要學會運用一些方法預防孩子產生吵鬧行為。

  • 外出前,約法三章

家長每次在帶孩子外出前,提前要和孩子說明去哪裡、路上可能會經歷什麼、然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和孩子約法三章,提前做好預防工作。為了避免過程中出現什麼意外,家長帶著孩子外出前做好交流非常重要。

孩子作為外出人員中的參與者,家長也要學著給予孩子尊重和選擇權,這樣才能提前規避一些外出可能發生的問題,孩子也能夠更好地做到控制自己的行為。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 根據孩子喜好或不可預料的需求,提前準備好可以安慰孩子的東西

帶著孩子出門前,為了避免途中出現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家長要根據平時孩子的習慣愛好,準備一些可以安撫孩子的玩具或是事物。以防在不可控的情況下,家長可以拿來應急,這些東西家長最好隨時放在身邊。比如孩子當天坐車覺得很不舒服,家長隨身要帶一些暈車藥或是緩解不適的零食,以便隨身拿出給孩子服用。

  • 平時要言傳身教公眾場合的社交禮儀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給孩子講解公共場合禮儀規範,比如通過一些小故事講解社交禮儀的重要性等。除此之外,家長言傳身教的禮儀才更容易讓孩子銘記於心,這種禮儀藏在生活中各種小事裡,家長可以一邊做一邊給孩子講解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加深孩子印象

  • 適當讚揚孩子

帶著孩子外出時,如果家長髮現孩子表現得很好,家長可以適當地用言語表現孩子“寶寶,你今天怎麼這麼棒,不吵不鬧,越來越乖了哦,如果你能夠堅持到我們到家都這麼聽話,那就最棒了”。給予孩子適當的誇讚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榮譽感,孩子會因為被誇讚而讓自己做得更好。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家長要學會了解孩子發生吵鬧背後的原因

孩子在公眾場合發生吵鬧的行為,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然後對症下藥。孩子的吵鬧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家長不要一味地使用吼罵的方式來傷害孩子。

  • 精力過於旺盛

幼年時期的孩子由於每天有著充沛的精力,且天性愛玩樂。有時候家長帶著孩子坐在車上,孩子也總是這裡摸摸那裡看一看,甚至還能自言自語說個不停,似乎有著多動症似的。其實這與孩子的天性有關,所以孩子很難像大人一樣能夠坐著一動不動保持安靜。

  • 對新事物感到好奇

家長帶著孩子去到一個新奇好玩的地方時,孩子由於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新事物,所以難免會對新環境的食物感到好奇和有趣

。在這種探索慾望的驅使下,這裡摸一摸,那裡瞅一瞅,還時不時蹦出“十萬個為什麼”出來,這是孩子認識新環境的一種表現。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 覺得無聊

可能在某些公眾場合呆的時間久了,孩子會覺得無聊

。比如坐火車時,一路上看到的風景都大同小異,孩子難免會感覺到煩悶乏味。如果又沒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是得不到大人的關注,孩子就難免會發生吵鬧的行為。

  • 平時習慣影響

有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吵吵鬧鬧習慣了,家長也從不會去教孩子或是糾正孩子這些行為,從而也就導致了在公共場合也和家裡一樣,不懂得公共場合的社交禮儀。

  • 引起家長關注

有的時候家長只顧自己聊天或是玩手機,而不會去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這種忽略也會讓孩子感覺到不滿,所以孩子會通過吵鬧來博取家長的關注。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孩子在公共場合發生了吵鬧行為,家長該如何做?

孩子在公眾場所已經產生了吵鬧行為,這個時候家長除了安撫和教育孩子外,同時還應對周圍人進行致以歉意。這也是對孩子一種言傳身教的體現。

  • 不要在公眾場合打罵孩子

在公共場合打罵孩子,這種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一時,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有些孩子會因為家長的打罵而變本加厲地哭鬧,製造更大的噪音還可能讓孩子蒙上心理陰影,覺得家長在這麼多人面前不尊重自己,從而失去自律性,甚至變得內向自卑。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 孩子發生吵鬧行為,家長要及時道歉

如果孩子在公眾場合發生了吵鬧行為打擾到了他人,家長一定要及時地主動道歉,避免矛盾的發生。同時,這也給孩子上了一堂言傳身教的課程,是有教養的體現。孩子也能從中反省到自己的不當行為而有所收斂。

  • 找個安靜的地方,和孩子好好“說”

孩子在公眾場合發生了吵鬧,家長先不要急著責怪或是吼罵孩子,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吵鬧的情況。是孩子不舒服了還是孩子覺得厭煩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嚴肅提醒孩子“現在在公眾場合,吵鬧是不對的”,然後進行適當地安撫孩子或是和孩子玩一些親子小遊戲。

孩子如若不聽勸,還是執意吵鬧,家長不要對孩子使用一些過激的方法,比如打罵。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激動,一發不可收拾。實在控制不了,那就

帶孩子到安靜的地方好好“說”,並告訴孩子如果再這樣只能立刻回家不玩了,如果不願意回家就要尊重公共場所秩序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教育方式小貼士:家長不要為了讓孩子安靜,而採取“欺騙”的教育

有些家長為了圖一時的效果而對孩子採取“欺騙”的方式,比如有些家長承諾如果保持安靜就給孩子買某個玩具,最後孩子做到了,然而家長的承諾卻沒兌現,這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巨大的。

  • 欺騙教育會讓孩子有樣學樣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是什麼樣,孩子也會是什麼樣。家長不要為了哄好孩子,圖一時的效果,而採取一些欺騙孩子的小手段來達到目的。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愛說謊,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孩子吵鬧不分場合?一個“費鹽”實驗,讓孩子自覺地乖乖聽話

  • 欺騙教育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幼年時期的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如果父母經常欺騙孩子,孩子會覺得非常失望和心痛,從而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 欺騙教育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如果父母經常性欺騙孩子,會讓孩子逐步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孩子會認為父母做什麼都在欺騙他,即便有時候父母是說的真的,孩子都會抱有懷疑態度。

欺騙這種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儘量不要使用。偶爾的善意謊言可能對孩子無害,但是經常性的謊言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極大的心理傷害,家長不要為了圖一時的效果過度濫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