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智庫: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週刊》宋雪蓮對話經濟學家周德文

國科智庫公益直播系列活動(一):


中小企業還能活下去嗎?

復工復產還那麼難嗎?

政策還能更普惠嗎?

物價還會上漲嗎?

房地產政策還會鬆動嗎?

報復性消費還會重現嗎?…..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週刊》宋雪蓮對話經濟學家周德文—

疫情下中小企業的危與機


2020年新春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很大沖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帶來的不只是一場抗疫戰,更是一次對經濟韌性的考驗。


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召開會議,明確提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但中小企業到底該如何應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又會如何?


國科智庫: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週刊》宋雪蓮對話經濟學家周德文

為此國科智庫專門組織了這次系列公益直播活動,希望從各個方面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支持,加強企業家共克時艱的信心,深入認識和積極應對這次經濟考驗。


2月23日晚上8點半,首期活動正式開始,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週刊》宋雪蓮主任就疫情下的中小企業發展與經濟學家周德文展開直播對話。


以下為直播對話實錄文字:


李培龍:

直播間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我是國科智庫秘書長李培龍,很高興能夠邀請到著名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主任、國科智庫中國經濟三十人,首席經濟學家、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中和正道集團主席周德文先生作為嘉賓,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週刊》主任宋雪蓮女士作為特邀對話嘉賓、主持人,一起對話疫情下的經濟發展問題。

大家一起有請兩位嘉賓。


宋雪蓮:

周老師好!李老師好!各位企業家朋友、網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週刊》宋雪蓮。

誰也沒有想到,我們度過了一個最憋屈的春節,直到今天,新冠肺炎也沒有迎來真正的拐點,我們不得不還要堅持一段時間,來打贏這場新冠肺炎攻堅戰。當然,防控疫情迫在眉睫,但復工復產也時不我待,如何做到兩手抓,兩不誤?這是擺在各級政府、各類企業面前最迫切的問題,更是我們國家級媒體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很高興在這裡對話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老師,也很高興大家可以在這裡對自己關心的話題向周老師提問。希望我們今天的探討可以給身處疫情當中的中小企業帶來啟發。有請周老師和大家打個招呼,做下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經濟學家周德文,今天晚上很高興與各位朋友進行交流,探討防疫和恢復生產的關係,如何更好地做好防疫的同時,更好地恢復生產經營,重振經濟。謝謝大家!


問題一


宋雪蓮:

周老師您好,聽說您在疫情初被“困”在了雲南,可以告訴我們這期間都發生了什麼嗎?

1月23號馬上要春節,我和幾個朋友計劃到雲南山哈尼族村莊裡過年,初三回來。結果疫情爆發,無法返回,就困在了2000米高的哈尼族村莊裡。


問題二


宋雪蓮:

周老師,不僅您被困在雲南,全國經濟在春節前後也幾近停擺,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我們很想知道,截止到目前,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直接經濟損失都幾萬個億。僅僅山西大同的補差都三千億左右,同時給廣大的中小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困惑和壓力。中小企業全國佔比90%以上,給中小企業的生存帶來著威脅,目前這種威脅還存在。


問題三


宋雪蓮:

疫情對企業的衝擊,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衝擊,特別是實體中小企業的衝擊巨大,這已經不僅僅是房租、人員成本等壓力了。如果實體經濟不好,就會在上下游各個行業傳導,經濟這是一盤棋,沒有企業能獨善其身。不知道現在您周圍的企業家們對恢復經濟有沒有信心?他們目前狀態怎麼樣?

這次疫情對中國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中小企業深受其害。在我身邊的企業家們,他們對戰勝疫情,恢復生產大部分都還是有信心的。他們覺得有政府的支持,社會的關愛,他們也在積極努力共克時艱,取得恢復生產的勝利。當然也有一部分企業比較迷茫,比較困難,對未來信心不足。


問題四


宋雪蓮:

您在疫情還很嚴峻的時候,就率先提出了在積極防疫的同時,也要積極做好企業復工復產準備,您當時是怎麼想的?企業對復工復產積極嗎?社會、政府積極嗎?

企業對復工總體積極,他們盼復工,也有點怕復工。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採取了積極措施比如搶人才,搶員工進行企業的復工。


問題五


宋雪蓮:

但是我們知道目前全國復工率還不是很高,企業復工難在哪?

企業復工比較難,由於疫情的原因,各地政府都制定了復工的條件,有些比較嚴厲。比如要求員工單獨住一間,準備好足夠的口罩,這給企業復工造成了很大的難處,一部分企業還處於觀望中。


問題六


宋雪蓮:

我們知道,對於恢復經濟來說,復工刻不容緩,但企業主頭上還懸著一把利劍,讓人提心吊膽,那就是萬一因為復工出現聚集性感染,誰來負責?防疫是硬任務,發展是硬道理,我們該如何尋找防疫與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企業復工承擔著一定的風險,防疫的任務還很艱鉅。很多企業員工都是非本地的,比如萬一發生疫情,就要停工隔離,企業也可能要承擔一些相應的責任。所有的企業在復工過程中不願意出現問題,我建議不要過於追究企業的責任,積極復工也是在承擔社會責任。

企業在復工之前要做好必要的防範,但不能因為過度的防疫不去復產復工,那將會得不償失。在政府的支持下,企業做好防疫措施,有序恢復生產是必要的。


問題七


宋雪蓮:

未來疫情發展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年收入50億規模的餐飲巨頭西貝的現金流尚且支撐不了三個月,更何況抗風險能力更差的中小企業?對於現金流告急的中小企來說,現階段應該怎麼做?

中小企業防範風險能力比較差,資金壓力比較大。2019年面臨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戰等,中小企業的資金本來就很緊張,加上疫情雪上加霜,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資金準備不足,壓力巨大。甚至有的中小企業面臨著資金鍊斷裂,非常困難。

一般中小企業兩三個月基本就撐不下去了,第一個月顆粒無收,大多支出沒有收入,能夠堅持兩三個月就很不容易了。

全社會對中小企業要更加關愛,政府及金融機構都要採取一些政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

我在這裡提出兩個建議:

第一、在3個月企業復工期間,企業到期的貸款是否可以延緩半年甚至一年,利率是否能夠下浮一些,儘量減輕企業的負擔。

第二、在特定時期,建議增加一些特定的貸款,尤其是針對一些關係到國計民生,與防疫有關的產業等,幫助更多的企業更快更好地恢復生產經營。


問題八


宋雪蓮:

為支持企業渡過難關,2月以來,國務院和各職能部門紛紛送出大禮包,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的影響,讓企業恢復生產後有一個緩衝期,但如何確保每一家企業都能享受到政策紅利呢?有一些政策針對的是特殊行業,是否要注重一下政策的普適性。

現在一些政策針對於一部分企業,在非常時期需要制定一些普惠性政策,比如為企業減稅,恢復生產的六個月內減免稅收,惠及到所有中小企業。

我們關注到,現在國家已經在勞保、醫保等方面出臺了一些很好的政策。我覺得力度可以再大一點,目前中小企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活下去很不容易。房租、員工工資要照發,成本很高,政府社會應該儘量為中小企業減壓,讓他們度過難關。


問題九


宋雪蓮:

最近,中國的物價漲得有點兇,那在貨幣和供給短缺的雙重打擊下,您覺得物價會不會失控?

困難時候,物價確實有一些上升。但是我個人認為不會出現失控的情況。因為政府的調控能力還是很強的。物價上漲有兩種因素,一種是一些客商利用危機發國難財,政府要做好打擊。另外一種因素,物資緊缺導致物價上漲,政府要做好物資調控保障民生,使老百姓正常的生活下去。


問題十


宋雪蓮:

疫情過後,房地產政策有可能鬆動嗎?會用房產來刺激經濟嗎?


大家都很關心房地產,疫情對房地產也會影響很大。我個人認為,房地產雖然會有所影響,但不會產生斷崖式的下降,政府也不允許房地產價格迅速下降。那麼各地政府為了恢復經濟可能也會出臺一些刺激房地產正常發展的一些政策。


問題十一


宋雪蓮:

疫情期間,人們看到很多企業在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但也有企業把疫情作為一個絕佳的藉口,可以讓企業以極低的成本承擔債務。有的企業忙著止損,用破產保護自己的利益,無視員工的權益。而有的企業卻看到危機的另一面隱藏的機遇,順勢轉型,積極創新,尋找出路。對此您有什麼話對企業說?

在危機來臨時,企業也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比如不裁減員工,不逃稅債,與員工同命運。員工也要體諒企業主的難處,我也看到有的員工主動提出工資減半或者緩發,這些都是社會責任的表現。


問題十二


宋雪蓮

我還想問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除了中小企業以外,其實,還有因疫情致貧的群體,他們可能就是破產企業的員工,或者因為疫情無法出村的農民工,或者因新冠肺炎陷入絕境的家庭,目前是否有相關的政策措施跟上,以確保他們最基本的生活?中小企業在其中又能做些什麼?

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有一些基層的老百姓和被裁員的員工陷入困境。除了政府出臺一些政策幫扶之外,社會也應該來關注這些弱勢群體,我也很高興看到全國的企業家,包括一些明星,一些中小企業,通過捐款捐物來幫助這些困難群體。大家共度維艱,難關一定能夠過去的。

這次疫情比較兇猛,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即使社會政府採取了一些扶持救助措施,有的企業為了生存也會裁員。政府和社會應當給予中小企業更多地支持,讓中小企業生存下去,中小企業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留住員工,拯救這些家庭。


宋雪蓮:

我的問題還很多,但是我想把時間交給大家,讓大家有多的時間和周老師進行交流。再次謝謝周老師。請大家多提問。


以下問題來源於研究機構、在線教育龍頭企業、金融企業、知名房產企業及旅遊企業。由國科智庫秘書長李培龍代為提問。


問題十三


李培龍:

周老師您好,受一些企業的委託,在這裡向您請教三個問題,

疫情對線下產業的影響和限制有哪些?哪些產業會迎來機會?疫情對線上教育行業是否是一個機會?

疫情後,線下線上的產業都會發生一些變化,進行調整創新。線上的產業,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線下的一些產業,比如傳統的中小企業會倒逼轉型升級的步伐。一些科技型的企業,可能得到更好地發展,企業要做好準備工作。


問題十四


李培龍:

隨著線上辦公等互聯網形式的開工,中小企業在用工、市場開拓上應該有哪些思考或變革的方式?比如共享員工等。

很多企業在疫情中,會改變辦公方式,比如在家辦公。那麼疫情過後,可能更多的企業會採取這種方式。但是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辦公模式,我覺得可以積極探索,一些有效、有益的方式也可以向全社會進行推廣。


問題十五


李培龍:

2019年底,企業和普通老百姓對於未來經濟發展預期已經有轉好的期待,此次疫情將會對2020年全年的經濟發展趨勢帶來怎樣的影響?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戰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2020年開門不利,疫情疊加了這種困難。但是我們已經至少失去了三個月,那麼下半年如果制定更好的幫扶政策,企業增強信心,弘揚企業家精神,把企業的時間損失搶回來。我認為,2020年經濟發展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可能也會在產業上有一些模式創新。


問題十六


直播間同濟大學朱國華教授:

您如何看待商會協會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對中小企業的價值?您認為從法治方面政府應該做什麼工作?

在這次疫情來臨的時候,全國的商協會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商協會衝擊在第一線發揮作用,幫扶商協會里面的中小企業,組織捐款捐物,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政府可以聯合商協會更好地幫扶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健康發展。


問題十七


直播間網友王天江:

周老師您好,這次疫情對管理諮詢行業有何影響?

您好,這次疫情對諮詢行業會產生影響。我已經注意到,很多管理諮詢的企業已經把業務搬到了線上,這很受企業的歡迎。對於管理諮詢行業來說,既是危機,更是機遇。面臨困難,中小企業更有一些問題需要諮詢和解決。我個人認為,管理諮詢行業會取得一定的發展。


問題十八


直播間網友鶴霖:

這次疫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港澳地區都不同程度帶來新的影響,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毋庸置疑,這次疫情也對國際造成一些困惑。各個政府之間也要相互支持,比如日本對我們進行援助。現在日本也發現了疫情,我國也積極進行幫扶。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問題十九


直播間包大人:

周老師好,我想替我身邊的企業家問兩個比較實際的問題 1、危機背後孕育著機會,疫情影響下您看好中小企業可能會有哪些方面的機會? 2、不少餐飲、旅遊業企業家認為,疫情過後餐飲旅遊行業會有報復性消費,對此您認為是否會發生?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疫情之後,第三產業可能會出現一些報復性的消費。為了刺激一些產業的發展, ,在線上的一些生態和模式將會層出不窮。現在很多培訓已經搬到線上,這都有很大的機遇。

疫情後,與醫療、大健康相關的產業,也會得到迅速的發展。還有智能製造業,比如用機器代替人,可以減少一些風險,這些產業也會得到迅速的發展,所以危機中還是有很多機會,大家一定要有信心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