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裝備發揮“大”作用

央廣網重慶3月15日消息(記者趙聰聰 通訊員陳曉霞 曾理)“徐主任,患者現在呼吸不好,氧飽和度持續下降,請你來看看。”3月15日,接到醫生劉剛從病房“紅區”傳來的求助,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二科主任徐智快步走出值班室。

從值班室到更衣間,再到防護服穿戴完畢,整個過程需要30分鐘左右。而患者病情不等人,怎麼辦?

“小”装备发挥“大”作用

徐智正在通過通聯繫統查房(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只見徐智迅速走到辦公區的一個房間裡,房間的桌上13個平板電腦一字排開。他徑直走到其中一個顯示屏前,拿起旁邊的對講機說:“告訴我患者現在的具體情況。”屏幕裡,患者呼吸急促的樣子清晰可見,醫生劉剛正在患者身旁,通過對講機向徐智描述患者情況。

“現在患者需要上呼吸機,你跟著我說的做。”調整患者體位、取出口裡的假牙、連接好呼吸機管道、調整呼吸參數……在徐智的引導下,劉剛一步一步操作,並調整了醫囑,及時給患者用藥。2小時過後,患者轉危為安。

“小”装备发挥“大”作用

這套系統能幫助醫生隨時查看紅區內患者情況(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這套通聯繫統,可以實現遠程會診、查房、保持病房與其他區域溝通等多種功能。”徐智向記者介紹到。他口中的這套“系統”,是由8個對講機、8部手機和13個攝像頭和13臺平板電腦組建而成,分佈在重症病房、辦公區、更衣區等,在區域之間建立了實時連接通道,能夠隨時將病房情況傳遞到其他區域。

“這些都是平時生活中普通物品,但在抗‘疫’病房裡卻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徐智說。記者在病房看到,和普通病房不同,傳染病病房和其他區域是完全隔離開的,進出都有嚴格的路線和通道,穿脫防護服就需要近1個小時,這套系統的使用,無形中拉近了區域之間的空間距離,為患者的救治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據徐智回憶說,一天夜裡,新入院患者張先生腹股溝周圍出現青紫,當班醫生將這一情況報告給正在值班室休息的徐智。徐智得知後,通過平板電腦查看了患者一般情況,同時讓醫生將患者的血液檢查結果和患者腹股溝情況的照片通過“紅區”手機發送到“綠區”手機上,血液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凝血功能欠佳,他判斷青紫是深靜脈置管後滲血所致,果斷指導醫生妥善進行了處置。

“小”装备发挥“大”作用

正在處置患者的徐智(央廣網發通訊員供圖)

“這樣的情況很常見。”徐智說,“我們還常常通過它進行多學科會診。”3月6日夜裡22點,科裡收治了一位90歲的女性患者,病情比較重,接診醫生髮出會診請求。徐智和心內科專家於世勇、護士長羅春梅等一起來到屏幕前,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判斷患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立刻進行氣道清理。”徐智和於世勇分步驟指導一線醫生吸痰、吸氧、給藥。同時,羅春梅也指導護士配合進行,防止患者誤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危急情況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1小時後病情平穩。徐智向記者介紹,感染二科的醫護人員,分別來自呼吸科、心內科、腫瘤科、感染科等多個科室,每當有病情複雜的患者需要會診時,他們就會通過這套系統進行多學科會診。

“這些裝備都是隊員們帶過來的。”徐智說。出征前,徐智所在的陸軍軍醫大學充分調研前方情況,針對性帶上了這些看似平常的用品。“裝備不大,作用不小。”徐智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