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全新时代

导语:

十四世纪始,西欧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拉开序幕,揭开了欧洲近代历史。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兴起,随后席卷欧洲大陆,影响深远,从文化思想上要求人民追求自由个性解放。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是全世界人类的无价之宝。自十六世纪以来,莎士比亚对世界文学创作的影响深远,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莎士比亚以起无上的才华将诗与剧的结合,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个人天才与群众艺术的结合,打造出一个属于他的空前绝后的时代。可以说莎士比亚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灵魂,凌驾于所有的作家之上;他所创作的戏剧作品超脱了那个时代,成为世界的艺术与珍宝。

莎士比亚、荷马、但丁、歌德并称"世界四大诗人",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成为历史的映照,向读者忠实的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与世态。同时也为后世的作家提供了范本,成为创作戏剧的标杆与准则

十六世纪英国戏剧舞台

在英国十六世纪时期,戏剧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大众娱乐。每当有盛大节日或者举办集市的时候,各地的乡民便欢欣雀跃,从四面八方赶到城中赶来看戏。当时不论大小的乡镇、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剧院。而且各个剧团一年中基本不歇业,往来于各个城镇,进行演出。

这个时期的戏剧样式丰富,例如奇迹剧、道德剧,更有流行于下层人民的哑剧、闹剧等,非常受到人民喜爱。加之当时商业迅速发展,市民要求增多,生活质量提升,越来越多的戏剧登上了戏剧舞台。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全新时代

英国早期的剧院

而且当时的剧场形式多样,实施完备,为戏剧的演出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而且大多也为室内剧场,解决了观众的看剧问题。因为早期的剧场只为贵族设立了专门的看剧之地,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剧场不断扩修,设施更加完备。当时的剧院具有双层舞台,层次感十足,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得当时剧场非常容易展现剧中幽会的场景。

有着申入观众席的T形台,可以让观众更直接的近距离观看戏剧的表演。而且舞台上还有着可以直接升降暗格,便于人员的上场与离场。同时也满足了多种戏剧表演形式。而且剧场经过历代的修建,可以同时容纳更多的人。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全新时代

伊丽莎白女王

而英国的戏剧在经过都铎王朝初期的发展之后,摆脱了原来宗教色彩浓重的特点,逐渐向下层民众倾斜。到了伊利莎白女王时期,伴随着工商业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戏剧日益受到市民欢迎。而且出现了受到政府庇护的戏剧团。而1588年英国击溃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戏剧的发展也达到了鼎盛。

历史剧、喜剧、悲剧

可以说,莎士比亚是一个多面手,他的一生创造了大量形式各异的戏剧,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在莎士比亚初期的创作中,主要注重于历史剧、喜剧,这个时期处于伊丽莎白的统治盛年,英国国内安定,经济发达,莎士比亚乐观的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逐步实现,而不是想象,因此作品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全新时代

莎士比亚

这一时期他创造了大量的历史剧,例如《亨利六世 》《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这些历史剧以英国上百年间的动乱为背景,塑造了众多的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坚决反对封建的理想。他追求和谐社会,维护人文理想的,提倡人文主义,要求君主进行改革而改变现状。

在他的历史剧中鲜明的表现了两种思想,一是反对社会混乱,因为制度以及昏庸君主导致的社会混乱。二是拥护开明君主。他强调开明的君主要具备贤明公正、英勇坚毅这样的品格。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人文情怀。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全新时代

福斯塔弗形象

而之后的喜剧与悲剧中,创造了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喜剧形象的福斯塔夫。以福斯塔夫为中心,展开描写了了其一系列的生活背景,展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而且擅长通过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的作品,歌颂美好,揭露丑恶。后期因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以此为主题创造了大量的悲剧,例如《李尔王》、《哈姆莱特》等,剧本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严峻的社会批判意义。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正面人物,并使他们与邪恶力量相互斗争,在斗争中生存或者死亡。

传奇剧

到了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历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早年的莎士比亚从历史剧出发,经由喜剧的开明乐观,悲剧的痛苦失望,到达传奇剧的喜剧与悲剧的和谐,恰好显示出人类欢居乐园、失去乐园、复得乐园的完整过程。展现了人生的欢乐与痛苦。

因为莎士比亚在经历人文主义的高潮到衰落之后,不再像之前那样,对人文主义抱有过高的理想,但是莎士比亚并未完全放弃人文主义的理想。由于社会的黑暗,使得其在人文主义的基础之上,不得不寻找新的解决方法甚至。把希望寄托于乌托邦的理想,借此来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他的社会理想。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全新时代

《暴风雨》

代表作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而《暴风雨》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最后一部完整的杰作。讲述了意大利北部米兰城邦的公爵普洛斯彼,被弟弟安东尼奥篡权夺位之后,带着三岁的小公主流亡在海岛上的故事。用一种魔幻描写手法,夹杂了魔法、妖怪、精灵等元素,最终普洛斯彼通过魔法降服了弟弟安东尼奥,重新夺回王位,返回意大利。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全新时代

哈姆莱特剧照

在莎士比亚后期的创作中,他看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悲剧与传奇剧中塑造了大量的性格鲜明的形象。例如哈姆莱特,这样一个忧郁的丹麦王子,对人生厌倦,对死向往。哈姆莱特的忧郁恰是人文主义理想破灭后莎士比亚的精神状态。

这些原因使得哈姆莱特带有某种偏执狂式的激情,最终导致主人公的失败与毁灭。这是一种性格悲剧,又是激情悲剧,直面人性的幽暗。

总结

莎士比亚的创作一直都尊重现实,并且在《哈姆莱特》中提出了"镜子说",认为戏剧和表演要追求真实,反映现实,这时对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文艺创作理论"模仿说"的继承与发展。强调艺术作品的"真"。因而在这一原则下莎士比亚创作的人物都独具个性,却又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展现了某一时代的特性与社会状况,因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群像。

莎士比亚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庞大的词汇量不无关系,据统计莎士比亚的用词多达三万,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才使得他的作品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因为在庞大的词汇量的支持下,每一个人物都拥有着其独特的语言性格。种种因素才使得莎士比亚的作品三百年来依旧影响深远,无人可及。


《欧洲文学史》

丹纳《英国文学史》

王佐良《英国文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