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升級後,我們需要怎樣的創新創業教育?


“雙創”升級後,我們需要怎樣的創新創業教育?


01

雙創教育應與區域發展、城市發展緊密融合

“當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勢必與區域經濟相銜接。上海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建設中承擔著重要作用,作為這座城市中的高校,我們也責無旁貸。”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劉蘭娟專訪時表示,“長三角一體化不僅是國家戰略,更是城市內生需要。上海作為長三角大灣區中心,必須主動作為。”

美國舊金山灣區的發展給了她許多觸動,“這裡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研發中心之一,聚集了大量創新創業企業,它們的產業發展需求可直接與斯坦福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對接,反過來看,它們的科研成果轉化、學生創業項目等也能豐富硅谷和灣區的發展,這是一種雙向的促進,在長三角地區,我們也亟待有這樣一種協同發展模式。”

“第一,深化產教融合是長三角雙創教育一體化的突破點,直接瞄準培養人才的瓶頸,可真正把產教融合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第二,深化文教融合要借力"互聯網+"的賦能手段,拓展"文化+"新思維,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產業對其他產業的融合和催化作用;第三,應充分發揮高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支撐作用、在前沿科技的載體作用、在文化創意的引領作用。”


02

解決3+3雙創教育痛點,建設雙創“生態文明”

誠然,雙創升級版發展的基礎在於打好雙創教育,目前尚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主席、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徐小洲開門見山,“新時代對新型創新創業人才有迫切需要,因此創新創業教育也必須改革創新,轉型升級。”

“我國雙創教育的主要矛盾在於數量和質量的難以協調。”他在專訪時告訴記者,“從高校內部來看,主要存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與學生創新創業熱情不足三大問題。目前的高校師資中,誰來授課?雙創課程在專科課程、通識課程中如何佈局?師資與課程的質量該如何評估?學生們又如何跳出傳統的評價制度來擁抱創新?”

同樣地,在高校外部也存在三大問題,“第一,社會大眾對雙創的認可接受程度依舊有待提高,不能簡單用"賺沒賺錢""破沒破產"來看待創業這種新生活方式;第二,雙創人才與企業還需要更多來自政府部門的制度保障;第三,社會應該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具有引領性的雙創平臺,更多企業應該擔負起這一責任。”

面向創變時代的雙創教育,首先應該基於人的現代化,著力發展人的個性並且培養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能力。其次,雙創教育應該基於校企、校地協同,著力重構未來教育新生態。學校只是知識傳播的一個界面,不再是全部。

“未來,學生來學校更多是為了寄託精神和結交夥伴,這才是學校存在的真理。站在學校變革的前奏,企業、社區和眾創空間開始成為新的課堂,企業家和社會創客成為新的導師。教育的任務不再是被動式學習,而是主動性的任務生成和實現。”他也提到,人工智能和知識簇群開始取代教師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則是“學生夢想實現的陪伴者”和“學習場景開發的研究者”。包括課程和教材在內都應該適應新新人類的需求進行變革,《創業畫布》就是此類最新教材的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更應該基於現代化強國目標,著力提供新技術和高端人才的戰略支撐。”


03

高校激勵與社會平臺為雙創“精準賦能”

“雙創教育不同於傳統教育,走出高校後,這些創業者最需要的也不再是一個講解理論的培訓班,他們或許面臨資金、人才、政策法律疑惑、技術壁壘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精準診斷、精準對接、精準賦能,提高雙創要素配置效率,幫助創業者共渡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