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虎媽”有點“虎”

媽媽在家帶孩子在現在的社會已經是常態,許多媽媽在生過孩子後,都是辭掉工作,全職在家帶孩子。

帶孩子的辛苦只有帶過孩子的人才知道,從孩子蹣跚學步,到孩子進入小學,然後中學,高中,大學,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對一個人精力和耐心的考驗。


這樣的“虎媽”有點“虎”

在帶孩子這方面,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方式。媽媽們更喜歡用“虎媽”來形容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什麼樣的行為和方法才能稱作“虎媽”呢,有多少假的“虎媽”,又有多少真“虎媽”。

假“虎媽”

一、咆哮式“虎媽”

這種媽媽是最常見的,生活中任何小事都可能點燃她的怒火。首先她們對孩子的愛是不用懷疑的,沒有不愛孩子的媽媽。只是在面對孩子犯錯時,或者作業寫錯時,她們經常會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但是她自己並意識不到。


這樣的“虎媽”有點“虎”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在小字條上寫上,他們覺得父母說的最讓他們傷心的一句話。

“你怎麼這麼笨”

“你看鄰居家的***比你強多了”

“你太讓我失望了”

“我再也不管你了”

這是出現最多的幾句話,當媽媽們說出這些話時,都是隨口而來,卻完全沒有想到這帶給孩子的傷害。

語言上的暴力,只能短暫地讓不良情緒得到發洩,但是它帶來的後果是想象不到的。多少年後,孩子可能還會記得那句讓他傷心的話,也許因為這句話,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二、暴力式“虎媽”

還是先給大家講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吧。

一天早上,我的鄰居著急地敲開了我家的門,她帶著她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到了我家,她的女兒眼眶的周圍和脖子上起了類似疙瘩一樣的東西,一片一片的,看著挺嚇人的。她說讓我陪她一起上趟醫院。

到了醫院後,醫生看了這個小姑娘一眼,就問了媽媽一句話,孩子是不是情緒有大的波動。這個媽媽支支吾吾的說,早上她收拾書包的時候,找不到昨天寫的作業,我就順手打了她一下。醫生說,病因找到了,這個疙瘩沒有事,不是疾病原因造成的,以後儘量不要讓孩子激動和打罵孩子,不然這種情況還會出現。

我的鄰居就是一個典型的暴力型“虎媽”,孩子一旦犯錯就會招來一頓打。我曾勸過她不要這樣打孩子,但是她說,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聽話。


這樣的“虎媽”有點“虎”

發生在周圍的有很多類似的事,這件事的後果不是很嚴重,但是我們經常會聽到或者見到,因為家長的暴力行為,造成孩子受傷,離家出走,甚至自殺。

假“虎媽”出現的原因

一,社會環境

現在社會的攀比風氣太重。家長們一見面都是在比孩子,比教育環境。在這種大環境下,家長們的壓力增大的同時,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孩子的身上。這種壓力在處理不當的時候,會轉變成暴力行為。

二,家庭原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全職媽媽的辛苦,和不被理解,長期的壓抑,找不到情緒的宣洩口,在教育孩子方面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出來。

三,教育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出現問題,沒有系統的教育方法,只是一味的打罵孩子。


這樣的“虎媽”有點“虎”

做媽媽容易,做一個好媽媽不容易。怎麼樣才能當好“虎媽”而又不那麼“虎”呢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調整好心態。

孩子是自己的,不是用來攀比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

在孩子還不能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的時候,你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他

什麼時候都不要使用武力,因為你控制不了你在憤怒時下手的輕重

幫助孩子選擇一個興趣,並堅持下去

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和孩子在一個世界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