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張廷玉為何擅自把老八連夜送給康熙的奏摺燒了?

宋安之


康熙將八阿哥胤禩連夜送來的肖國興證詞拿給張廷玉來看,本就說明了他並沒有真正想要廢黜胤礽太子之位的想法。

廢立太子,既是國事,但這更是康熙皇帝的家事,而在這件事情上,康熙一直以來都是表現出了乾綱獨斷,不會顧及朝臣們的意見。

如果康熙真的想要以此廢黜太子,必然會直接將證詞按下不表,然後找機會直接將胤礽廢黜,以此來保全皇家的尊嚴。然而,這次康熙直接將供詞原原本本的拿給了張廷玉,正是說明他此時並沒有廢黜太子的意思。

康熙給張廷玉看肖國興的供詞,也是希望將兩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傳遞給張廷玉。

其一,這是康熙極為信任張廷玉的表現,如此的機密的文件給張廷玉看,無疑是極大的太高了張廷玉的地位,也是在拉攏張廷玉,讓張廷玉站在自己的一邊。

其二,康熙也是藉此表達了希望張廷玉能夠幫助自己,繼續扶保太子胤礽,穩定胤礽的地位,同時要做好應對外界對於太子乃至對於他本人的批評的準備。


張廷玉將肖國興的證詞直接燒掉,並沒有受到康熙的懲罰,此時的張廷玉就已經明白了一切。

張廷玉燒掉肖國興對於太子胤礽極為不利的證詞,本就是對於康熙態度的一種試探,張廷玉需要知道康熙對於太子胤礽的真實態度。

如果在燒掉供詞之後康熙沒有處罰自己,則恰恰說明了康熙並沒有對胤礽下手的想法,即便是此時康熙有了這樣的想法,張廷玉也可以穩定朝局為由進行自保。而弄清楚康熙皇帝的真實意圖才是首要的任務。

果然,康熙並沒有處罰張廷玉,並且只是用太子胤礽“病了”的說辭來為胤礽做“開拓”,甚至還讚許了張廷玉的用心良苦,而這也使得張廷玉瞬間明白了康熙的意思,那就是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扶保太子就是康熙希望張廷玉去做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讀懂了康熙的想法,領悟了康熙對於自己的暗示,才使得張廷玉在“百官舉薦新太子”的過程中,與康熙意見保持了一致,支持其復立太子胤礽。


實際上,張廷玉燒掉這份供詞也是為了自保。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

張廷玉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八阿哥胤禩連夜將肖國興的證詞送呈了康熙皇帝,知道這件事情的人非常至少,而這份供詞所牽扯的干係又是如此之大,在張廷玉手中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現在,自己既已瞭解了其中的全部內容,雖然他不擔心這個時候康熙會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但是張廷玉也是要為日後做著打算。

而直接將其燒掉,並連連說道自己從未見過這樣的奏摺,就是要將自己與肖國興的證詞撇清關係,更讓自己與康熙皇帝廢立胤礽的太子之位相隔絕,以此來實現自保。

不得不說,張廷玉在整部《雍正王朝》之中,的確是“人精”版的存在。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是一部燒腦的劇,給人留下了很多個意猶未盡的疑問,比如張廷玉擅自把老八連夜送給康熙的奏摺燒了,康熙一個屁都沒放,這一段就有點燒腦,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很多人都知道,這一段的由來是因為刑部冤獄牽連出了大清建國70年以來的最大貪腐案,事件的罪魁禍首卻是太子胤礽。像這等惡劣貪腐之案,又不得不查,因此康熙下令徹查此案,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主動替皇阿瑪分憂。老四在鄔思道的幫助下得知這場案件牽連太子,動了太子,其實就是間接動了皇上,所以他的出擊就是先拿下能為帝王分憂的功勞,再引老八出洞。而老八因為急於想扳倒太子,果然上了鉤。

老八聽說老四去請功辦案,他也去搶功。因為急於扳倒太子,讓聰明的老八忽視了一個問題:既然你老八都知道這場案件和太子有關,難道精明無比的康熙會不知道?刑部歸太子掌管,沒有太子的允諾,這些人敢如此膽大包天?很顯然,康熙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因此,康熙抓住這次機會,放長線釣大魚,看看有誰想對太子動手?不細看,很多人都會以為故意將自己弄成風寒的老四是最狡猾的狐狸,其實這隻最厲害的狐狸是康熙。

在太監給康熙彙報老四胤禛病了之時,反覆問了一遍“是真病了嗎?”這裡就埋下伏筆,為何要問兩遍?很明顯康熙在意老四胤禛的想法:胤禛這時候病了,是不是知道了什麼?但可悲的是聰明的老八胤禩卻因急功速求扳倒太子而暴露出狼子野心,成了康熙鉤上的大魚。

當老八胤禩將肖國興舉報太子的奏摺呈給康熙後,康熙問這份摺子還有誰看過?老八說只有他一人。要知道審理這場案件,康熙還委派了老十三胤祥協同老八辦理。而此刻居然胤祥不知道,老八竟敢越過胤祥單獨提審肖國興,足以暴露出他想扳倒太子的急切之心並且還想一人獨貪此功。這時候的康熙已經看得明明白白了,隨後老八又說出那番為太子辯解之話,康熙更是覺得他虛偽。

康熙打發走老八後,他的心情是極度煩悶的,因為他開始正式地意識到他的兒子們開始互相廝殺了,就跟以往的朝代中那些為爭皇權而不顧親情的兄弟一樣,他的大清也將面臨這場災難。於是,他走向了南書房找張廷玉,因為張廷玉是最瞭解他的人。就像張廷玉聽到腳步聲就知道是康熙來了一樣,雖說他們是君臣,其實內心勝過知己。

康熙一開始並沒有拿奏摺出來,而是關心張廷玉兒子的病情,並在其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父親難啊,看著他們平平安安成人難,教他們堂堂正正做人難,指望他們克紹箕裘光大祖業,就更難了。”康熙的言外之意是:“我還指望你們光大祖業,而你們卻先自己殺起來了。”張廷玉一聽就知道康熙是在為他的兒子們發愁了。

隨後,康熙拿出老八連夜遞來的奏摺,奏摺中寫的就是太子如何貪贓枉法,這奏摺一經公佈,太子必廢,兄弟們為爭奪太子之位就要各顯神通,相互打殺了。除此之外,放在最眼前的一點就是老八在處心積慮地扳倒太子,這就是康熙不想要看到的,所以張廷玉為何擅自把老八遞來的奏摺燒了,因為康熙就是這麼想的,不然他還沒閉眼,就會看到兒子們死的死,傷的傷了!同樣,在此之後,康熙為了兒子們能和諧相處,開始打擊老八在朝中的勢力。


讀名家名著


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劇情,真實歷史上並不存在。直到清聖祖去世,張廷玉一直在侍郎的職位上倒騰位置,始終沒能更進一步,更別說是位列中樞了。因此,廢黜皇太子這麼大的事情,真不是張廷玉一個副部級官員能夠摻和得上的。真實歷史如何,我們就不去糾結了,就事論事,只說電視機《雍正王朝》裡的劇情。為什麼張廷玉要燒了胤禩連夜送給康熙的那封信?並不是張廷玉膽大包天,而是張廷玉切準了老闆的脈。



胤禩把寫封信送給老爹為什麼?無非是再懸崖邊上再踹胤礽一腳,把胤礽踢向萬丈深淵。可是,作為一個父親,這是康熙最不願意看到的。同時,作為皇帝,是否廢黜皇太子,那是皇帝自己的事情,要廢,理由也必須來自皇帝,是正大光明的理由,而不是這類陰謀詭計。胤禩把寫封信送來了,康熙看了,如果以這封信來定胤礽的罪,等於是公開表示皇太子之位是皇子們可以通過陰謀詭計來謀取的,這對於穩定當時的政局是相當不利的,畢竟諸子奪嫡已經近乎白熱化了。但是,信已經送來了,康熙又不能當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而且自己更加不能燒了了事。換句話說,彼時的康熙是糾結的。而張廷玉恰恰切準了老闆的脈,一把火燒了這封信。什麼意思?這封信我老張給燒了,老闆你不知道內容是什麼,我也不知道,誰也不知道!老闆你要廢黜皇太子,只是老闆出於對江山社稷未來發展的考量,覺得胤礽不適合皇太子之位,這裡面沒有什麼陰謀詭計。張廷玉的這一舉動等於是遞給了糾結中的康熙一個臺階,因此康熙先是大怒,轉而就不再追究了。就是因為張廷玉所做的恰恰就是康熙自己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



除了給老闆遞上臺階,張廷玉此舉實際上也是再給自己找退路,是在避嫌。從劇情來看,康熙跟張廷玉所說的一番話實際上就是在變相徵求張廷玉的意見。同時,寫封信也是康熙交給張廷玉看的。這個時候,如果張廷玉看了,勢必要當面表態。可這是涉及皇子爭鬥的帝王家事,無論張廷玉如何表態,都無法做到讓各方面都滿意。而這類事情,一旦表態表錯了、站隊站錯了,是會禍及滿門的。張廷玉燒了這封信,既是給老闆康熙遞上了臺階,同時也是給自己遞上了臺階。我老張始終是站在老闆你一邊的,這封信的內容是什麼,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老闆你說向東,我便向東,你說向西,我便向西。老闆你的態度就是我的態度,我不為任何其他人的態度所左右。



而且,張廷玉燒掉寫封信的事情,即便傳到胤禩耳朵裡,也不會與胤禩結下什麼樑子。因為胤禩送信的舉動本身已經惹怒了父親康熙,張廷玉此舉讓康熙直當沒這回事,實際上也是變相幫了胤禩。否則,康熙如果不依這封信處理胤礽,勢必就要處理胤禩,這是存在必然聯繫的。而張廷玉此舉,恰恰讓這件事悄無聲息地平息了,在胤禩而言,張廷玉也是幫了自己。畢竟,同樣的事情,解讀的角度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除了胤禩之外,對於其他皇子而言,張廷玉這是為公之舉,依然也挑不出什麼刺兒來,這就是劇中張廷玉能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只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劇情,並不是真實歷史事件。但是,基本上還是符合張廷玉這個人的處事原則的,不輕易表態、不摻和皇子爭鬥、一心為老闆著想,這正是張廷玉後來能夠為清世宗所重用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