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對將領的5項要求,也是現在企業管理者的必備能力

2020年03月15日 | 第[661]篇原創

作者 | 張大寬

來源 | 餐謀張大寬(ID:dkxy029)


當老闆的,把人用好

--張大寬


《孫子兵法》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計篇

“五事”排第四位,就是“將”。

孫子講,為將者“五要”,智、信、仁、勇、嚴。

這裡需要注意一下,這五項素質的排序。我們常說,為將者要“智勇雙全”。

而在這裡,孫子將“智”放在了第一位,而將“勇”放在了最後,為啥這樣呢?

這牽扯到了這本“孫子兵法”的核心理念,兵法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戰之法”。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高手。

不戰而勝,遠遠好過百戰百勝。打打殺殺的,都是走到最後沒有辦法了,但凡有一線希望,不戰而勝才是最合算的。

那,不戰而勝靠啥呢?很明顯,靠勇是沒戲,只能靠“智”。所以,智排在了兵法的首位。


《孫子兵法》中對將領的5項要求,也是現在企業管理者的必備能力


名家註解

杜牧[1]說“先王治國,是以仁為首,而兵家打仗,則要把智放在第一位。有智,能根據情況權衡利弊,隨時變通;有信,賞罰分明,士兵們也不會不明不白的受懲罰或者得獎賞(這個很重要,俗稱“死的明白”)。具備仁的特質,無論對人還是物都能做到愛惜,不隨意浪費。而能做到勇,則定能做到決策果斷,勇往直前。還要能做到嚴,軍法嚴明,令三軍都能遵守軍法。”

錢基博[2]曰:“將以智為本,以勇輔之。而勇之為驗有二:一曰臨大危而不挫其氣,一曰當大任而不避其艱。一言以蔽之曰:不畏艱險而已。夫不畏艱險,或起於輕生之習性,或激於愛國之熱情。生輕則氣銳,情熱則多力,而意氣陵厲,自無畏難苟安之心矣。孫子論將有五才,若與克氏(克勞塞維茨)五者(智、勇、果敢、熱情、識力)之數相當。其實克氏所論之五者,孫子智、勇兩義足以盡之。而信、仁、嚴三義,則足以匡克氏之所未逮。獨其稱‘智’以冠五才之首,亦猶克氏以智為本之指也。顧孫子所以論將之用智者有二:一曰智足以知戰,二曰智足以愚士,則非參諸他篇不曉。

鈕先鍾[3]說:“這五個字的意義是眾所周知,不必作太多的解釋,但這五個字的順序卻有略加說明之必要。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智、仁、勇三個字的排列,孫子所定的順序與孔子一致,只是再加上信與嚴二字而已。為什麼文武二聖都同樣重智,將其列為第一優先,這是一個很有意義而值得分析的問題。孔子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即為最佳的答案。所謂‘不惑’者就是對於所面對的問題有徹底的瞭解,對於所遭遇的情況有完全的掌控,這樣遂自然感到一切都有把握,而沒有任何疑慮。如果毫無疑慮則也就自無憂慮之必要。所以,照邏輯來說,智者不僅能仁而且也必有勇,智實為仁、勇的先決條件。尤其是在戰爭的領域中,戰略本來就是鬥智,如果缺乏智計,很可能流於婦人之仁,匹夫之勇,而鮮有不敗亡者。韓信對於項羽的評論即為最恰當的例證。”

《孫子兵法》中對將領的5項要求,也是現在企業管理者的必備能力

五德必備

為將五德,智為首。

王皙[4]說,“智者,先見而不惑,能謀慮,同權變也”。你看,是不是和杜牧對智的理解和要求觀點一樣。要有先見之明,要能體察細節,還要能靈活應變。

對於將領而言,這是基本配置,畢竟手底下那麼多兄弟,都是命啊。

放到現在也一樣,老闆招聘任用職業經理人,同樣也要看這哥們夠不夠“智”,若是一個眼神就能秒懂老闆心思的,老闆最高興。

民心向背,全靠一個“信”字。

想當年,商鞅將變法的法令都準備好了,但沒有公佈。

為啥嘞?

就是怕百姓不信啊,於是他就在國都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

然後發佈公告

有誰能把這根木條搬到集市北門,就給他十兩黃金。

百姓們感到奇怪,沒有人敢來搬動。

商鞅又出示佈告說:“有能搬動的給他五十兩金(古時的“金”實際為黃銅)。”

有個人壯著膽子把木頭搬到了集市北門,商鞅立刻命令給他五十兩黃金(黃銅)。

賞罰分明,言行一致,並且長期能夠保持穩定性,自然別人也就“信”這個人了。

這裡面還有一個重要的核心,那就是“確定性”,只有給了別人確定性,對方才會覺得這個人“靠譜”,才可能有以後的故事。

杜牧兩句話就把“仁”這事情說明白了。“愛人憫物”,不但你要愛人,還要憫物。無論對身邊的人和物,都要愛惜。但同時,要警惕婦人之仁。

想當年蕭何月下追回韓信,劉邦重用韓信,封為大將軍。隨後劉邦請韓信至自己帳下請教。

韓信問劉邦說:“如今大王向東爭奪天下,最大的對手不就是項王

劉邦說:“是的。”

韓信接著又問:“大王自己估量—下,在勇敢、強悍、仁愛、剛毅等方面與項王相比,怎麼樣呢?”

劉邦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回答說:"我不如項"

韓信說:“我也認為大王在這些方面不如項王。我曾投在項王帳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吧。項王發怒咆哮時,上千人都會被他嚇倒,然而他不能任用賢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雖說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見有人生病,他會因同情而落淚,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病人,然而等到屬下有了功勞應當 受賞封爵的時候,他卻把刻好了的印拿在手裡,直到玩弄得磨去了稜角,還捨不得封賞,這是所謂婦人的仁慈。”

接著韓信又分析了一番劉邦與項羽雙方用兵的各自短長,講得有條有理-劉邦聽後非常高興,對韓信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以後對韓信幾乎言聽計從,任由他調配將領,做軍事部署。

勇的核心,是能夠當機立斷,勇往直前,就是我們說的“乾脆”,“嘎嘣脆”,猶猶豫豫的,辦不了大事。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勇也是一種敢於承擔責任的表現,有些人很糾結,無法做出決斷,這是沒有勇的表現,更是不願意,不敢承擔責任的表現。這樣的人,做將領可能會害了手下的人。

匹夫之勇,上面正好提到了,這就是韓信對項王的評價。要有勇,但不能是匹夫之勇,不能是“無腦之勇”。

為將者智勇雙全,不可偏廢其一。

杜牧說,嚴是“以威刑肅三軍”。這又牽扯到了罰。是不是覺得和信有關聯呢?信不就說的是賞罰分明嗎?

是的,信是賞罰分明,而嚴則是執行到位。

孫武當年把兵法送給吳王闔閭,吳王選出180人的宮女小分隊讓孫子試練兵之道。

孫子將這些人分成兩隊,吳王兩個寵妃為隊長。

當孫子下令後,這些娃娃們不但不聽指揮,還亂作一團。

孫子警告一次之後,第二次還是如此,於是下令將兩個寵妃當即問斬。

吳王看了也急了,趕忙下令讓留人。孫子不吃這一套,說“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於是看了這二妃。之後,讓幹啥幹啥,可聽話了。之後,吳王也服了。

說砍就砍,這就是嚴。嚴,是為了立威,是為了讓所有人知道底線,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比方說我們群裡的劉總,疫情期間就下了最嚴的員工管理令,私自外出者,直接開除,直屬領導負連帶責任。


《孫子兵法》中對將領的5項要求,也是現在企業管理者的必備能力


從個人,到組織

這五德,看似簡單,但找到一個同時具備這五項能力的人,容易嗎?

若真有這樣的人,大概率是現在說的“水桶型”的人才,沒有短板,沒有死角。

但是,現實中,這樣的人,太難找了。

那咋辦呢?

自古到今,其實都沒有把希望寄託在某一個人身上。某一個人有多牛,真的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個團隊,一個組織,一個集體很牛。

你看我們都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為啥這麼說呢?就是大家都知道一個英明將領,能夠讓普通士兵變成優秀士兵,而一個草包將領,只會讓集體越來越垃圾。

所以,組成一個團隊,這個團隊裡的人能力拼在一起,“智信仁勇嚴”能夠做好,這就是優秀的組織,就是競爭力強的組織。

這個組織裡面,有一個靈魂人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帶頭大哥”,然後再輔以具備各方面的人才,建立充分的信任,就是“虎狼之師”。


《孫子兵法》中對將領的5項要求,也是現在企業管理者的必備能力


​當老闆的,把人用好

當國君(老闆)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把人用好。

當老闆,帶團隊,就意味著要使用“人才”槓桿,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來提高組織的價值。

如果一切都是老闆親力親為,這就不是當老闆,而是僱了一群老闆。

你手下的人,每天都在幹啥,乾的好不好,哪些有問題,哪些有亮點,這都是當老闆的需要每天去總結的。

人用好了,潛力無限,人用不好,就只能你自己幹到死了。

明天,我們接著聊“法”,也是這“五事”的最後一事。

References

[1]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詩人。

[2] 錢基博: 錢基博(1887—1957年11月30日),男,字子泉,別號潛廬,江蘇無錫人,古文學家、教育家。錢鍾書之父。

[3] 鈕先鍾: 鈕先鍾,鈕傳善之子,鈕先銘之弟。江西九江人,漢族,1913年7月生,南京金陵大學理學士,曾任臺灣新生報總編輯,國防計劃局編譯室主任,軍事譯粹社發行人。[4] 王皙: 王皙,宋仁宗時期人,曾注《孫子兵法》。


我是張大寬,餐飲諮詢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