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嶽說的就都是對的嗎?

如果這個問題放在邏輯學考試中,那它的答案非常標準:不是。而且前面換任何人,答案都一樣,不管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不管是羅斯福還是凱撒,不管是托爾斯泰還是柏拉圖。

來,讓我們再做一個邏輯題:我上面說的這一段話就一定是對的嗎?

答案是,不是。

因為會有個特殊情況,如果這個人一生只說了一句話,然後就再也不說話了,而且他說的這句話是:“任何人說的話都不一定對。”那他說的話就都是對的。

希望你還沒暈,這是個簡單的邏輯問題,有時候又叫做“思維實驗”。

我們小學學過一個課文,說伽利略通過在比薩斜塔上做一個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兩個鐵球,重的降落速度更快一些)。其實我很懷疑這個實驗的真實性,畢竟自由落體的速度太快,以那時的測量技術,估計很難測出誰快誰慢,而且還有空氣阻力。

實際上伽利略通過一個簡單的思維實驗就證明了亞里士多德是錯的。

我試著用最簡單的話來講一下這個思維實驗。

假設在地表的真空環境中,有一個大鐵球和一個小鐵球,大鐵球的下落速度快,小鐵球下落速度要慢一些。那麼現在我把大鐵球和小鐵球綁在一起,理論上來說,小鐵球下落速度慢,大鐵球下落速度快,小鐵球會拖累大鐵球,那麼綁在一起的兩個鐵球應該下落速度比大鐵球慢。

可是,大鐵球和小鐵球加起來卻比大鐵球還重,所以它應該比大鐵球下落的速度更快才對。

這是一個矛盾的推論,所以,我們用思維實驗的方式就可以證明,大鐵球不可能比小鐵球的下落速度更快。

扯的似乎太遠了,現在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連嶽老師的名字。

前一陣子有人在知識星球問了我一個問題,說他聽連嶽講玩德州可以鍛鍊人的投資思維,可他下載了天天德州,玩了很久,也沒有覺得自己的投資思維有加強。

巧得很,連嶽老師人生中第一次玩德州,就是跟我玩的。那晚他輸了大概幾千塊,他很興奮,覺得德州很好玩,後來回到廈門,就常常玩德州。

我們聽人講道理,一定要聽清楚,或許他說的並沒有錯,但到你這裡,可能就理解錯了。德州是一個基於概率的賭博遊戲,附帶還有投資的決策,也就是說你要根據你的贏面來下注,不管這個人的風險偏好是高還是低,最終它依然依靠概率。

所以這也可以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活動(是個零和遊戲),一般來說,投資做得好的,打德州也會打得不錯。它不僅僅有預期收益的計算,還會考驗人能不能堅持原則,好的投資者,輸再多,不能窮盡資產去博翻本;贏面再大,也要考慮小概率事件,避免自己一敗塗地無法翻身。

這跟股市裡做投資一樣,不能讓情緒影響你的投資決策。

但為什麼他覺得沒有鍛鍊能力呢?我想可能有兩點,第一點是他還沒有成為一個德州高手,要知道天天玩德州和成為高手是兩回事,你天天玩檯球也打不過潘曉婷一隻手。

這就像有人說,讀這本書能讓你變成高手,可是你讀了覺得沒用。其實在學校裡學霸和學渣讀的書是一樣的,讀書和讀書的效果天差地別。

第二點原因,他只是用遊戲在玩。如果遊戲裡給你一堆虛擬幣,你輸贏跟你真實的錢財沒關係,那你就會毫無顧忌,一不爽了就玩ALL IN,這不是正確的玩法。如果真的想練習,建議直接帶錢玩,而且多少應該到你輸了會心疼的地步。

比如你月薪2萬,那一晚的輸贏應該在2000以上才會讓你覺得心疼(我同樣不建議你隨便試,很可能你因此迷戀上德州,還總是輸錢)。

連嶽老師說的沒錯,只是,在他那裡做錯了。要記住,幾乎所有的道理,都是有背景和限制條件的。

這讓我想起最近有人問我的另一個問題,這位同學應該看過我的個人經歷,在那篇文章中我說當時我下載了2萬份創意,然後收集了大量的經典文案背誦抄寫,他也想這麼幹,可是不知道從哪裡收集經典文案。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就是看了某人的經歷和他做過的事,然後行動力還很強,馬上就行動了。這倒挺好的,可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才好。

我剛進入廣告公司的時候,是2003年,那時候一個廣告公司的文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寫平面廣告。這些平面廣告的文案都很簡單,無非就是那種“別說你爬過的山只有早高峰”那一類,一句話一個標題,再配上兩三句內文就完事了。

所以在那個時候,我反覆背誦、鍛鍊這樣的能力,是有效的。可是時代變了,現在文案的工作反倒不是以平面海報為主了,而是要大量創作自媒體文章、段子、軟文、商品詳情、H5、小故事等等,然後這位同學就迷失了,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更不知道自己未來如何把營銷知識融會貫通。

這種時候,我覺得你就不要把自己當做一個文案了,否則你會死得很慘。

你要把自己當做一名營銷人員,而不僅僅是一個文案。

如果你還很迷茫該如何提升自己,建議你首先掌握一門比較硬的營銷技能,這個技能是完全可以用技術指標比拼高低的。

比如SEO,比如淘寶店的導流技巧,比如你可以研究所有自媒體大號的轉化率,你熟悉這個後甚至可以成為一個自媒體投放專家,比如商品詳情頁提升轉化率的技巧,甚至你應該學習一下簡單的爬蟲技術(相信我,真的不難,我就是在學),這樣可以讓你更好的分析消費者或者競爭對手的一些數據。

等你在某一項技能上高出80%的從業者後,再說什麼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融會貫通的問題吧。

思考是件很難的事,大部分人都懶得思考,這讓我再次想起我說過的一句話。

而下面這個問題,完美地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做事風格。

事情是這樣的,有位圈友問我(沒有冒犯和指責的意思,舉這個例子只是因為它很典型,值得我們思考),因為他的工作需要跟各地的心理諮詢師合作,怎麼才能找到各地心理諮詢師進行合作呢?

我當時的回答並不具體,但我覺得作為指導他工作的思路足夠了。

而評論區有圈友提供信息說有壹心理這樣的平臺,可以去看看。我覺得這已經很明確了,但很遺憾,他回覆說:“好像沒有直接的聯繫方式,我們是尋找合作。”

然後就結束了。

這就是許多人不會工作的原因所在,我認為知道有壹心理這樣換一個平臺,是個很重要的信息,有人卻輕易放過了。

為了示例,我做了這麼幾個動作:

1,下載壹心理

2,看app上有沒有壹心理官方聯繫方式,然後沒有。

3,那就看有沒有意見反饋的通道,給客服寫信,或許他真能幫我聯繫呢?你知道搜狗輸入法之父馬佔凱當年就是給搜狗的客服郵箱寫信而獲得機會的。

4,付費約一個這個平臺上最紅的心理諮詢師,看見面能不能通過他聯繫到壹心理官方的人。

5,關注壹心理官方微信和微博,私信說明合作意向。

6,關注微博認證為壹心理的員工,私信他們來聯繫。

7,發朋友圈問一下,有沒有朋友認識壹心理的創始人。

8,到網上搜一下壹心理的投資機構以及合作伙伴有哪些,有沒有我認識的人在裡面,直接聯繫。

9,查詢他們公司地址,直接到公司陌生拜訪。

這不是我隨口一說,當年我們創業就是這麼幹的,第九課堂一年搞定了1000個各行業達人,用的無非也就是這種方法,而且主要靠我們幾個合夥人完成這個工作。

其實你能做的還有很多,我就不囉嗦了。我見到的年輕人都不笨,就是因為讀了幾年大學,變得越來越懶得思考了。

希望大部分人畢業後,還能好好工作。

寫這篇文章時,我在嘉興海寧,金庸的故鄉,窗外飄著小雪,想起射鵰英雄傳的開篇,亦是大雪紛飛,豪氣頓生。

今天就到這裡。

【雞湯時刻】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現象和模糊性。在他們眼裡,世界已經變得如此熟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見怪不怪了。

但是我卻無法容忍這種模糊性和一知半解。

——李叫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