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联盟的脆弱与什么有关系?是刘备一毛不拔,还是孙权斤斤计较?

大马哈鱼12


与利益有关。

孙刘联盟从一开始就是非常脆弱的联盟,双方争夺的焦点在荆州,而荆州的割据是赤壁之战后形成的。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前线总指挥是周瑜,主要兵力是孙吴军队,而赤壁之战后对于荆州的瓜分,实际上刘备是占了大便宜的。

孙刘之间对于荆州的觊觎都很久,孙权更早。在建安五年(200年)时,鲁肃与孙权的榻上策中就明确提到:据有荆州,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再者,刘备占有大部荆州的同时,又拿下益州,整个长江中上游几乎都掌握在刘备手中,这对长江中下游的孙权来讲,是极大的威胁。

所以,孙刘联盟的脆弱是与利益有关,无关其他。


三国史话曾得不错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孙刘联盟的脆弱直至破裂与利益有直接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工于权谋的孙权,首先撕破脸皮,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获得重大胜利之时,偷袭荆州,公然背盟,至使战况急转直下,关羽腹背受敌,兵败遭擒被杀。孙权为什么背弃盟约?不是

刘备的一毛不拔,也不是孙权的斤斤计较,主要原因有三点。

1彼时的荆州就是个缩小版的三国版图,至从赤壁大战后,刘、曹、孙三家瓜分了荆州七郡,刘备起初向孙权借了半个南郡,孙权出于当时的政治目的,也同意了,后来催要了多次,甚至差点兵戎相向,刘备将长沙、零陵二郡给孙权,以抵战略位置更重要的半个南郡即公安。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素有嫌隙,甚至扯皮说另外三郡也要归还他。其实当时的关羽在荆州没少和孙权打嘴仗。双方表面是盟友,实际矛盾日久。

2关羽攻打襄樊,围曹仁于孤城,水淹曹操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名震华夏,曹操吓的都动了迁都的念头,可见关羽荆州军的锐不可挡。江东的孙权也害怕关羽坐大,那样就改变了二弱一强的战略格局,彼时江东在荆州的势力就彻底被关羽压制,刘备刚刚攻下汉中,西蜀势力正盛,甚至整个三国的战略格局都会改变。

3荆州的战略位置对东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整个荆州而言,孙权是垂涎已久的。

基于以上,反复无常的孙权,背弃与刘备的盟约,与曹魏结盟,曹魏许以荆州,孙权派吕蒙偷袭了关羽后方,令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孙权遂领荆州全境。一切都是因为利益相关,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魂系安阳河


首先,刘备并非一毛不拔,孙权也不是斤斤计较。能够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方豪强,他们都有杰出之处,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去衡量。刘备显得不大方,是局势让他大方不起来;孙权显得爱计较,那也有不得不计较的理由。

其次,孙刘联盟的脆弱和刘备及孙权的性情如何并没有太大关系。就算他们都大方豁达,双方该崩还得崩,该打还得打。除非有一方向另一方俯首称臣,否则孙刘联盟都维持不下去。

之所以会有这个联盟,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曹操。只有阻挡住曹操南下的兵锋,孙权和刘备才能有喘息之际,否则两人都要玩完。当时情势危急,双方不得不同心协力,这才有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有兵80万,实际上是20多万,但这也远远多于5万的孙刘联军。联军中又以东吴军居多,善于水战。曹操的北方士卒不谙水性,晕船严重,在船上站都站不稳了更别说打仗,于是曹操将船只首尾相连,稳如平地,正好方便了联军的火攻。

此战是曹操起兵以来最大的失败,他担心北方大本营有失,无奈之下退回北方休养生息。

曹操这一走,孙权和刘备暂时就没有了强敌,各自默默发展,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但这个时候,孙权已经对刘备很不爽了。因为瓜分战果的时候,出力最大的东吴只分到了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则趁机占有了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而曹操保住了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

这叫孙权怎么开心得起来?后来南郡还被刘备借走了,而且一借不还!他越想越生气,以武力讨要,联盟就此出现裂痕。

等孙权趁襄樊之战夺了荆州、杀了关羽,联盟基本已经破裂了。虽然多年后迫于曹魏的压力,再次联合。但彼此都知道对方打着什么主意,再也不能精诚合作。

那么,如果刘备不借南郡,或者孙权不执着于荆州,双方就能合作无间吗?不可能。

刘备的人生目标很明确: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匡扶汉室”有可能只是口号,“一统天下”可没水份。这就注定了他和孙权不能两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孙权有个外号叫“孙十万”,打哪里都是十万大军,但东吴防御还行,主动出击的很少有胜战。可是,不能因为他打不了胜战就怀疑他的志向呀,人家孙权还是很有雄心壮志的,当然也容不下刘备。

总之,刘备和孙权都想当老大,所以他们之间必然爆发战争,最终只能是主从关系而不是联盟关系。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孙刘联盟的脆弱说白就是两家都有野心,都想自己统一天下,登上皇位。两家之所以会联合起来,是因为当时有一家更为强大的打过来了,如果不联合起来就会被各个击破,也就没办法完成自己的终极理想了,所以两家联盟本就是为了利益,当有了更大的利益之时也就自然而然的破裂了。而在当时这个利益就是荆州。

无论是诸葛亮给刘备规划的隆中对,还是鲁肃给孙权规划的榻上对,荆州都是重中之重,当时的荆州四通八达,处于战略要地。刘备得之就不会被困在蜀中,导致后来诸葛亮只有出祁山这一条路北伐中原,孙权得之就可以完全占据长江天险,进可争天下,退可保江东。所以荆州对于两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说刘备一毛不拔,孙权斤斤计较,肯定不会这样的。作为一个能够开创基业的帝王,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肯定是做不到开国称皇的。之所以一毛不拔斤斤计较,也只会体现在关乎国家大计的事情上,像荆州这种战略要地的争夺。

此外,孙刘联盟本就是为了对抗曹操才建立的,赤壁之战把曹操打退了,两者联盟的基础就不存在了,虽说曹操还没彻底玩完,但是几年之内曹操都无法发动像赤壁之战这样大型的战役了。孙刘两边都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但是曹操虽说无力打过来,但是防守之力还是有的,所以两者争夺的重点就都放荆州了。这样联盟破裂也正常了。

只不过这事吕蒙整过了,把关二爷给搞死了,按说地盘你都得了,人你就给送回去就完事了,毕竟两边还不能彻底翻脸呢,估计吕蒙当时也懵了,没想到刘备会倾国之力来伐,孙吴损失惨重,最后还是陆逊又把刘备给坑了,导致两边都没得什么好。


枫叶0829


孙刘联盟联合抗曹,脆弱的原因,跟刘备一毛不拔,还是孙权斤斤计较关系都不大。

乱世之中,没有永久的利益也没有永久的敌人,特别是三国鼎立这种状态,都不能任由杠杆随意倾斜。

都说商场如战场,也是一样的。我们从很多电视剧里就可以看出,今天还笑脸相迎,握手言欢,明日就翻脸无情,互相攻击。

再说孙刘联盟,之所以联盟也是因为曹操的实力在两人之上。如果一家被灭,另外一家也逃不脱被灭的危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孙刘联盟本来就是各怀私心,刘备想匡扶汉室,孙权也想做皇帝,说是联盟,其实一直眼睛盯着曹操,一直眼睛盯着友军,谁过于强大,都不行。

双方的结合也是因为曹操大兵压境,危难当头,联盟一面说是联合抗曹,隐藏的意思是,“我们一起打曹操,不要背后捅娄子哦,可以不帮忙,但千万不要背后捣乱。”这是最重要的,免得腹背受敌嘛。

危机解除之后,当然联盟就名存实亡,先争夺眼前的利益咯。

等到下次危机来临,双方则会“不计前嫌,握手言和”,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我们还是最初的那对“筷子兄弟”。

大家看看现实中,这种事是不是也是屡见不鲜,虽然有时让人作呕,可是没办法,这就是游戏规则。


赛半仙


赤壁之战后,虽然刘备和孙权一度联盟抗曹,但随着刘备入蜀占据益州,孙刘联盟却很快便陷入崩溃之中,而孙刘联盟之所以如此脆弱,根源便是荆州的归属。可以说,孙刘联盟因荆州而起,但也因荆州而终。

荆州战略地位太过重要,魏蜀吴三方谁也不愿放手

三国“三大战役”中,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两战其实都是因争夺荆州而引发,由此可见荆州的战略重要性。如下图所示,黑色箭头是曹魏南下路线,红色箭头为蜀汉东出路线,蓝色箭头则是荆州对东吴腹地的威胁。

1、曹魏南下的必经之路。由于大别山的阻挡,再加上蜀地道路难行,历来北方军队南下只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如下图):一是走长江中游的荆襄地区,从南阳盆地到江汉平原。二是沿大别山北麓向东,经淮西攻打合肥。三是从苏北平原经“扬州-镇江”一线渡江。然而,由于北方军队不善水战,因此长江中下游渡江作战的路线均不作为首选,或者说只能作为佯攻或辅助手段,而荆襄地区则往往被作为主攻方向,如同后世蒙古南下攻灭南宋一样,荆襄地区对于曹操来说乃是必争之地,这也是曹操即使在赤壁遭遇战败,仍要死死守住南阳郡的原因所在。

2、东吴西部的重要屏障。东吴地处长江以南,而在三国以前,南方的发展无疑远远落后于北方,因此东吴的重要城市几乎全在长江沿线(如下图)。长江虽然被称为天险,但也只能阻拦水战较弱的北方军队,荆州一旦丢失,那么就如蒙古占据荆襄之后顺流而下进攻临安一样,长江非但不能阻拦敌人,反而会成为敌人直接进攻东吴腹地的坦途。因此,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同样极为重要,孙权根本不会容许荆州落入他人之手。

3、蜀汉东出的重要门户。由于益州地处四川盆地,而蜀道又太过难行,因此蜀汉想要谋取天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汉中北上,或攻占关中地区,或向西凉发展。二是经荆州南郡东出。因此,蜀汉想要获得战略主动权,就必须占领荆州,而一旦荆州丢失,尤其是南郡丢失,那么蜀汉就将牢牢被锁死在四川盆地,而只剩汉中北上直接与曹魏正面对抗一条路。同时,蜀汉本就是三国之中较弱的一个,一旦荆州丢失,还会造成人口、经济等方面的严重损失。

正是由于荆州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得自赤壁之战以来,魏蜀吴三方围绕荆州归属的问题,不断展开血腥争夺。当曹操威胁存在之时,孙刘尚且可以作为盟友联手抗曹,可一旦曹魏压力不再,蜀汉和东吴的联盟,便会因为荆州的归属而变得极为脆弱。

孙权和刘备的联盟,本就属于利益结合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继而引发了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最终败北,但却依然占据着南阳郡,保持着对南方的压力。而东吴出力最多却只占据了南郡大部和江夏郡北部,刘备则趁机以刘琦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


△赤壁之战后荆州局势

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便向孙权提出了“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的计划,这其实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周瑜不久后死去,再加上东吴与益州之间夹着刘备和曹操,因此孙权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对于刘备来说,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占据荆南四郡的他下一步便要向益州发展,但通向益州的通道南郡,却大部分掌握在东吴手中。因此,刘备便先后两次向孙权提出了暂借南郡的江陵地区给自己。

对于刘备的借地,孙权一开始并不同意,但之后在鲁肃的建议下,出于东吴的发展考虑,孙权最终同意借地。而孙权之所以如此做,主要源于当时曹操仍然对南方有着巨大压力,如赤壁之战次年,“(建安十四年)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将南郡借给刘备之后,便可以将刘备推到对抗曹操的最前沿,而东吴则腾出手来,于建安十五年(210年)趁机将交州夺到了手中。

将南郡借给刘备后,东吴的势力虽然暂时退出了荆州,但他并未彻底放弃对荆州的争夺。刘备虽然占据荆州后拥有了立锥之地,但仍然实力较弱,想要对抗曹操就必须依附东吴这个盟友,而且孙权还留了一个后手,那便是将妹妹嫁给了刘备,一来可以借助联姻巩固联盟,二来则可以通过联姻将刘备牢牢困在东吴一方,为将来谋取荆州打下基础。

如此一来,在曹操仍然对南方保持压力的情况下,在刘备势力较弱必须依靠东吴的前提下,双方自然结盟并维持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只是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刘备竟然迅速以荆州为跳板占据了益州,而横跨荆、益的刘备显然对东吴已经构成了威胁,因此孙权在刘备进军益州之际便接回了妹子,双方的矛盾已经是一触即发。

曹操战略重心转向西北,孙刘联盟围绕荆州展开争夺

对于孙刘联盟抗曹,曹操自然也是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于是再度使出“欲擒故纵”之计,从建安十六年(211年)开始,便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北,开始向关中和西凉用兵。而随着北部威胁的消失,孙权在巩固长江防线的同时,开始就荆州与蜀汉展开争夺。

建安二十年(215年),眼看刘备夺取了益州,由于当初的借地原因,孙权便派诸葛瑾向刘备讨还南郡。南郡作为连接益州和荆州的交通要道,刘备自然不会轻易归还,而这无疑给了孙权动武的借口。孙权于是令吕蒙率兵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则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屯兵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眼看孙权和刘备果然围绕荆州展开了争夺,曹操则趁机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并迫使张鲁投降,占据汉中之地。得知后院起火的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只得与孙权议和,双方平分荆州,史称“湘水划界”。

建安二十三年(217年),刘备率兵与曹操争夺汉中,历经一番鏖战之后,曹操被迫退出汉中。而就在曹操退兵之后不久,关羽趁曹军主力被牵制在西线之际,率兵向荆襄一带发动进攻,曹操大为震动,连忙赶回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而孙权则瞅准时机,趁刘备刚刚结束关中争夺,无力东顾的机会,从背后偷袭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荆州落入东吴手中。

正如前文所说,荆州落入东吴手中之后,刘备不仅被彻底锁死在了四川盆地,而且地盘、人口、经济均损失惨重,对于志在天下的他来说,这显然是无法忍受的。为此,当从汉中之战中恢复过来后,刘备立即发兵进攻东吴,意图重新夺回荆州。


△“夷陵之战”双方进兵路线

章武二年(222年)春,从关中之战和丢失荆州中恢复过来的刘备,为了重夺荆州,率水陆大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隔岸观火的曹丕见刘备败的如此之快,连忙下令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正是由于来自曹丕的威胁,东吴虽然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但却不得不向蜀汉议和,双方重新恢复联盟关系。

△“夷陵之战”刘备败退路线

如上所述,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孙刘联盟本就是为了合力抗曹,属于利益共同体。然而,随着曹操压力的消失,再加上刘备的快速崛起,孙权自然不会再放心将荆州交给对方,双方便不可避免的围绕荆州归属展开了争夺,导致联盟迅速破碎,而丢失荆州重新衰弱的蜀汉,则又不得不再度与东吴联盟抗曹。


香茗史馆


都不是,而是一毛不拔的刘备碰上了斤斤计较的孙权。

刘备在三国的形象一直是仁慈敦厚的,但是因为常常受制于自己的仁义性格,导致自己一无所成,连个落脚的地也没有。

艰难的创业,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名正言顺的根据地,就不能轻易的拱手让人。

偏偏刘备既是仁义宽厚之人, 又对自己的所有物一毛不拔,完全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注定了自己的一生不会太顺利。

结果呢,遇到个好人也好。偏偏遇上了一个斤斤计较的妻弟。

孙权因为承袭父兄的基业,小小年纪就扮演着一地之王,一家之主的角色,所以对于自己的所有物那是如数家珍,分外珍贵。


古今中外多少事


在古代的联盟,要么是以利益为主,要么就是联姻。在我看来双方联盟破裂,是利益之争,但刘备一方有很大关系。

  • 当时联盟是以刘备取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开始的。当时孙尚香20岁左右,刘备50多岁。孙尚香可是孙权喜欢的妹妹,可见江东还是有诚意的。孙尚香可以做为两国纽带,调解两国矛盾的。但是在战争结束后,刘备对孙尚香不闻不问,弃之不顾。做为哥的孙权肯定心里不高兴的。
  • 刘备和孙权的联盟是在曹操大军压境下结的联盟。当曹操退去,外部压力没有了的情况下,双方的矛盾自然就显示出来了
  • 当时刘备被曹操赶到了江夏,没有地盘,是借的江东地盘屯兵。在战争结束后却不归还,还占据了整个荆州。荆州是江东北上的桥头堡,是江东窥视北方的战略要地。
  • 后来,江东还是想和蜀汉联盟,因为曹魏给的压力太大了。于是孙权派出使者向当时的荆州老大关羽提亲,没想到被关羽羞辱了。关羽说出了流传后世的名言"虎女怎配犬子。"这话传到孙权耳里,那真的要气得吐血,新仇旧恨一起来,就有了后面吕子明白衣过长江偷袭关羽的后背。

锅盔饼子


大家好,我是小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吴国和蜀国作为三足鼎立中的两个大足,属于实力雄厚的势力,而各方的统治者也都是人中龙凤,都是有野心的霸主,都想统一。

刘备和孙权毕竟是所属两方,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互相还是绊脚石。 只有利益需要的时候才是联盟,只要没有共同利益的时候就是敌人。自然就不是各人的性格问题了。也就无关什么刘备的一毛不拔、孙权的爱计较之类的原因了。

孙刘联盟的促成


而孙刘联盟的组成也是因为曹魏集团的强大,当时的曹魏可谓三国时期,实力最为雄厚的集团。这这个环境的促使下,蜀国和吴国迫不得已双方集中力量一起来对付曹操的锋芒。只有联合的力量才能抵御住曹魏集团,不然就会被逐个击破。这样情况下,两家也就因为曹魏的强大走在了一起。


孙刘联盟的分崩离析

两家走在了一起后,集中的力量抵御住了曹魏,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相比大家很是熟悉了,经过两家联合于赤壁之战胜于曹魏,曹魏败后,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养,此时孙刘两家得到了一段的喘息与发展。

此时两家没有了共同利益后(没有了曹魏的威胁),联盟逐渐开始裂隙。荆州也是刘备和孙权借来的,此时刘备已经入蜀,因之前的约定,刘备入蜀要归还,刘备集团自然是不愿意归还,就找理由一直拖着,这样两家又因为利益而使联盟出现危机。



经过荆襄战役的爆发。完全使得了孙刘联盟的破裂。孙刘联盟因曹魏(共同的敌人)而走在了一起,又因荆襄战役的发生而破裂。最终各方为了自己利益所致。

第二次联盟的组成

蜀国经过猇亭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蜀国大军,蜀国集团积攒多年的军备又回到了解放前,蜀国开始示弱,此时曹魏集团经过了多年的修整,实力几乎恢复到了从前,曹魏集团势大。这样的情况蜀国为国家大计派出邓芝访吴,冰释前嫌,第二次结成了联盟,一起来制衡曹魏。第二次的结盟又因为利益而走在了一起。



总结

经过两次的联盟,又分崩离析的情况看以看出,孙刘因各自的利益走在了一起,又因各自利益破裂了联盟,现今我们也是如此,两家公司可以因利益在一起合作,也可因利益互相竞争。孙刘就好比两家公司而已。最终还是会因为利益的得失,而决定合作的与否。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话留个关注吧,小陌期待与您一起探讨、分享更多的历史事物。


历史紫陌阁


孙刘联盟的原因本来就是要对抗曹操,而当曹操兵败之后这个联盟就会自然解体。联盟的脆弱与刘备、孙权两人本身并没有关系,这个联盟本身就是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双方本来就是为了利益而联盟,因此联盟一定是极其脆弱的。对于孙权来说,当曹操强大时就连刘抗曹,当刘备崛起时就连曹抗刘,这是他最为正确的选择,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刘备也一样,任何联盟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由此联盟的脆弱性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