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開千家門店,煌上煌的絕地反擊?

斑馬消費 陳曉京

煌上煌是要絕地反擊了嗎?

年開千家門店,煌上煌的絕地反擊?

在上週六披露的2019年報裡,煌上煌首次公開開店數據:2016年以來,其以年淨增400-700家門店的速度追擊友商,至去年末,其門店規模達到3706家。

特別是2017年,“煌上煌二代” 褚浚當選公司董事長,公司試圖通過規模擴張,重拾輝煌的意圖尤為明顯。

2012年,煌上煌作為“醬滷行業第一股”登陸深交所,遺憾的是,褚建庚、徐桂芬夫婦未能借助資本市場優勢,讓公司成為行業領頭羊。

如今褚浚重任在肩,與絕味食品、周黑鴨等短兵相接,光靠開店可能還遠遠不夠。

絕地反擊,年開店千家

2019年,是褚浚就任董事長的第3個年頭。

3月13日,公司披露該年度業績顯示,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實現21.17億元和2.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6%和27.45%。這是公司營收規模首次突破20億元。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煌上煌存在感一直很低,對於絕味食品(603517.SH)、周黑鴨(01458.HK)迅速崛起,它的策略是避其鋒芒,放棄華中市場,轉而選擇在江浙及華南市場深耕。

在上市後的5年時間裡,尤其是處於市場爆發期的2013年至2015年,褚建庚、徐桂芬夫婦在商業擴張上採取的“鴕鳥”策略,公司業績低迷不前。

2017年,褚、徐夫婦的大兒子褚浚當選董事長,企業戰略才開始鬆動。

2018年,公司披露計劃年增門店300家左右,就在這一年,煌上煌進入湖南、湖北市場,正式與絕味食品、周黑鴨短兵相接。

煌上煌是(002695.SZ)要開始絕地反擊了嗎?

或許從開店數據上可看出端倪。2017年至2019年,公司門店數量分別為2605家、3008家和3706家,同比分別增長8.86%、15.47%和23.20%。2018年和2019年分別淨增門店403家和698家。

目前,絕味食品、周黑鴨2019年年報尚未披露,不過對比三家公司半年報,煌上煌開店增勢更為兇猛。期內,絕味和周黑鴨分別開店1139家和59家,同比分別增長12.04%和4.55%;煌上煌開店436家,同比增長約23%。

2019年,煌上煌新開門店1092家,超過以往任何一個財年,其中,分別在江西和廣東新增146家和184家門店。

2020年,公司計劃新開門店1200家,門店總數將突破4000家。

新開門店主要來源於省外新拓展市場,主要來自山東、雲貴、川渝、廣西、浙江、上海和北京等省區市場。

起大早趕晚集

煌上煌是國內醬滷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早在2012年9月登陸深交所。如今國內三大滷製品巨頭企業裡,煌上煌一直被視作行業老三。

曾有媒體分析,煌上煌上市之後,由於省外擴張戰略定位失誤以及管理機制僵化,是其上市後5年業績低迷的直接原因。

2012年至2015年,公司的營業收入水平基本維持在8-11億元區間,甚至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出現歸母淨利潤負增長。

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公司的產品結構定位於餐桌食品和禮品,偏離了年輕化、休閒化的消費趨勢,門店擴張節奏一度慢下來。

斑馬消費統計,2011年至2015年,公司門店數量僅從1798家增至2366家,2016年僅增加27家門店;2017年之後,才開始奮起直追。

來看同樣為加盟模式的絕味食品,其高峰時期年新增1000家門店,其門店數量從2016年9月末的7538家,到2019年初突破萬家規模。

最近幾年,煌上煌門店擴張帶來的效應明顯。

2018年,煌上煌實現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19.0億元和1.73億元,分別是絕味食品的43.48%和26.99%,是周黑鴨的59.15%和32.04%。

2019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7億元和1.40億元,分別是同期絕味食品的46.83%和35.35%,是周黑鴨的71.96%和62.5%。

截至3月13日收盤,煌上煌、絕味食品、周黑鴨的總市值分別為97.03億元、287.21億元和90.32億港元。

從滷製品到米制品

從養殖、屠宰、初加工、深加工和連鎖銷售等,煌上煌是醬滷行業裡較為鮮見的全產業鏈佈局者,這也是它區別於絕味食品、周黑鴨等其他醬滷企業的重要特徵。

除銷售醬滷產品外,公司還擁有屠宰和米制品兩大業務板塊。

2019年,屠宰業務收入1.20億元,淨利潤1447.29萬元;米制品業務收入3.46億元,淨利潤2005.44萬元。

起初,公司從醬滷製品行業一腳跨進米制品行業,並不為人看好。

2015年,公司以7370萬元收購嘉興真真老老食品67%股權,通過幾年苦心經營,真真老老年銷售收入從1.56億元增至3億元以上,並定下3年業績翻番的目標。

啟信寶顯示,真真老老是嘉興一家主要從事粽子、糕點、方便食品等產品的食品加工企業,在江浙滬一帶擁有較好的渠道網絡。

外延式擴張或能快速增厚利潤,但內生式發展才是企業的根基。

對於公司來說,在內部挖掘線上渠道銷售,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2015年,公司涉足B2C領域,與多個電商平臺合作。2019年,公司通過網上旗艦店、外賣等第三方平臺實現線上交易額3.24億元,其中,公司實現純電商業務收入0.80億元,佔比公司收入的3.7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