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此消彼長”中國如何應對?

北京時間15日,兩組數據形成極大反差:一是中國國家衛健委15日通報,14日中國新增確診病例20例,其中武漢4例,境外輸入16例。中國本土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日保持個位數增長;,二是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4日10時(北京時間14日17時),中國以外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9751例,達到61518例。僅僅15個小時後(北京時間15日8時),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又將中國境外的確診病例數更新為超過7.5萬例。

中新社報道,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之際,境外疫情呈進一步蔓延之勢。面對全球疫情的“此消彼長”,中國如何應對?

開闢多個“戰場”:疫情防控、發展經濟、脫貧攻堅同等重要

在疫情防控“戰場”,中國已經縮小“包圍圈”,目前重點是清存量和防反彈。清存量主要體現在加大患者救治力度,提升治癒率。

國家衛健委14日通報稱,近一週來,中國治癒出院比例持續上升,其中武漢為72.9%,湖北除武漢外為92.7%,湖北以外省份為97.3%。截至15日12時,全國已有11個省份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確診病例清零。

在防反彈方面,中國繼續按照分級分區精準防控的原則,鎖定傳染源、切斷傳染鏈。除武漢外,全國其它地區已連續多日無新增本土病例。但隨著其他國家疫情持續蔓延,境外輸入成為中國當下疫情防控的最大壓力所在。截至14日24時,中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達111例。

目前,中國各地已採取相應措施,對入境人員實行健康登記、採取閉環管理,以防疫情擴散。

在發展經濟“戰場”,中國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服務群眾生活的企業和國之重器企業從未停工停業。從二月中下旬開始,各地已按疫情風險分級分區有序復工。權威數據顯示,目前除湖北外,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企業人員平均復崗率約為80%。湖北省也已以縣域為單位,劃分低、中、高風險區,企業分類分時有條件復工復產。

全球疫情“此消彼长”中国如何应对?

3月13日,浦東機場工作人員正在引導入境旅客離開。(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央和多部門相關負責人均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局面不會改變。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疫情之下的脫貧攻堅“戰場”也迎來硬仗。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1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明確表示,絕不能因為疫情影響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實現。中國已採取多項舉措,確保2020年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展開雙線作戰:積累中國經驗 助力全球戰疫

截至北京時間3月14日,除中國外,全球已有近140個國家報告確診病例,其中,意大利累計確診破兩萬例,伊朗過萬例,韓國、西班牙、德國、法國、美國、瑞士、英國、挪威等國逾千例,瑞典、荷蘭接近千例。

多國疫情告急,曾是主要疫情國、且仍面臨不小防控壓力的中國沒有選擇獨善其身,而是在做好本國疫情防控的同時,開展“雙線作戰”,力所能及地馳援疫情較重的國家和地區。

事實上,從疫情伊始,中國就在第一時間分離鑑定出病毒毒株,並向世衛組織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診斷技術的快速推進和藥物疫苗開發奠定基礎。隨著治癒出院人數的快速增長,有關部門加強對出院病例的分析,總結相對成熟的診療方案和技術路線,為後續救治工作和相關國家疫情控制提供經驗和技術支撐。

近一個多月來,中國更新至第七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和更新至第六版的防控方案,凝聚了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智慧,這些疫情防控的“中國方案”正在被翻譯成更多語言,助力全球戰疫。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全面介紹了中國疫情防控的成果和經驗。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分別向意大利、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國派出專家組,向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疫情防控相關醫療和救援物質。

如今,中國疫情防控已經進入“下半場”,全球疫情卻剛剛步入“上半場”,中國經驗和援助無疑將為全球戰疫提供重要借鑑和支持。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日前在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中方願在繼續全力抗擊本國疫情的同時,克服自身困難,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