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事件:上週五特朗普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美國三大指數呈強勁反彈,沒想到週末中東地區指數再次擾動,美聯儲緊急降息至0-0.25%,並且實施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

解讀:我們看到,美股3月12日及之前,相對前期高點持續大幅下跌,三大股指跌幅累計超過26%,VIX恐慌指數超過75,出現技術性熊市。3月13日美股開盤後維持大幅震盪,但盤中特朗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以釋放抗疫資金、並將採取一些強力抗疫措施,隨後美股尾盤強勁反彈,上漲逾9%。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從這段時間的海外情況可以看出,市場對疫情造成的負面經濟影響有一定預期,這也是為何海外市場持續大幅下挫。隨著美國政府防疫態度鬆動,市場對於逆週期調節的政策預期也出現明顯升溫,這才讓3月13日美股出現了強勁反彈。

我們知道,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包含控制通脹和穩定經濟增長。當美聯儲意識到美國經濟可能會明顯受挫時,更傾向於提前降息以刺激經濟,所以美聯儲此次降息至零利率也在情理之中,此前市場也預期美聯儲在3月18日會議上降息100BP的概率高達68%。

但市場沒想到的是,美聯儲顯得有些迫不及待。居然再次提前實行了零利率政策,並推出了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還將銀行的緊急貸款貼現率下調了125個基點,至0.25%,並將貸款期限延長至90天。要知道3月3日美聯儲緊急降息為1998年以來第七次緊急降息,而上一次實行零利率也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機。由於美國本身依賴外部融資較多,其實行負利率的可能性較低,後期是否再增寬鬆計劃為觀察的重點。

面對美聯儲突然加大的貨幣政策,A股面臨著一定機遇。投資者需要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的影響可能會持續長達8周或更長時間,當前病例尚未到峰值;歐洲新增確診病例也處於不斷攀升的狀態,而英國和瑞典更是推行所謂的“群體性免疫”,使得歐洲疫情更加撲朔迷離。

故此,海外疫情的最嚴重的時期還未來臨,更嚴厲的“限制”出行的政策還未出臺,疫情的負面影響可能還會增強。而國內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數雙雙持續下降,與海外疫情惡化的形勢形成鮮明對比。同時,近期A股市場與海外市場走勢也形成了鮮明對比,截止3月13日,上證綜指相比春節後最低的2685.27點反彈了近7.53%。

這些對比說明,中國正成為疫情風暴中理想的資金避險地。美聯儲大幅向市場釋放資金,而這些資金必須找到合適的標的才能不貶值。當美聯儲已經實行了零利率政策,歐洲和日本實行了負利率政策,資金該往何處去?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Shibor1W仍然高達2.252%,人民幣資產將成為不可多得的優質標的,避險功能繼續增強。但是,面對全球化時代,不能忽視外圍貨幣政策傳導對我們的影響,影響性除了利率、匯率之外,還有疫情“二次反覆”的風險。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事件:央行宣佈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

解讀:3月11日國常會提出“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並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使得市場已經對央行即將降準有所預期。

自2018年起,央行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的年度考核制度,近期央行完成了2019年度考核,一些銀行由此獲得0.5或1.5的準備金優惠。本次央行定向降準總共釋放5500億元,除了有望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外,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對於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穩定就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主要因為央行去年已經對部分農商行和城商行實施過定向降準。股份制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水平介於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之間,其目前普遍面臨負債壓力大、成本高的特點,對其降準能夠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近期向各分支機構及主要金融機構印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特別是,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將有效促進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下降,降低銀行負債成本。《通知》使得市場提高了對於央行降低存款利率基準的預期,但是,由於當前CPI數據處於高位, 2月仍然高達5.2%,若考慮一年期基準利率僅為1.5%,相減後實際存款利率為負利率情況,個人認為,近期下調的可能性較低。倘若一旦下調,可能會增加影子銀行治理難度,還可能影響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

事件:1-2月經濟數據出爐,企業復工復產加快,路上行人車輛明顯增多。

解讀:路上行人增加確實是地區內經濟恢復的標誌,特別是在珠三角等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地區,更為明顯。但個體觀察路上行人數量,會存在樣本較小的偏差估算問題。

對此,我們可以觀察百度慧眼提供的城市出行強度數據,北上廣深+東莞為代表的外來務工主要目的地出行強度在2月均有明顯提升,與大家看到的路上行人變多吻合。交通部發布每日數據裡,鐵路、民航、高速出行人數同比數據均明顯提升。特別是,高速出行車次在3月13日同比增長15.69%,顯示企業復工正在加速展開。

但這些數據並不會很大程度上影響1-2月經濟數據,因為1-2月是疫情最為嚴重的兩個月,出行數據更多的將體現3月以來複工的回暖,所以可以將出行數據作為3月及以後經濟壓力改善的先行指標。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事件:上週北向資金流出417. 95億,但是A股獲近一週ETF淨流入128億。

解讀:分析資金流向,主要還是以資金的供需為主。需求方面,以當前海外疫情持續擴散、國內疫情得到明顯控制的情況下,國內利差優勢,更體現國內資產的吸引力,所以資金具有較高偏好配置國內市場。至於供給方面,北向資金供給方主要為外資,其淨流出與海外市場近期持續下跌有關。設想海外投資者手上標的大幅持續下跌,面臨補倉需求怎麼辦?自然會選擇回籠資金,增加保證金部分,避免被強制平倉,形成海外資金不得不撤離的因素。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黃金市場,在黃金供給變化不大時,市場大幅下跌時,理應提高黃金的避險需求,但資金回籠,迫使資金從金市流出,使得黃金與股票市場出現齊跌的景象。

雖然存在不得不撤的情況,但是我們從港元兌美元的匯率、香港銀行間拆放利率的情況看,北上資金淨流出僅是回到香港賬戶或銀行端,未呈現大規模匯出香港現象。

而A股獲ETF流入的資金供給方在國內,國內資金仍然對A股的避險功能和市場前景較為樂觀。從公募資金的募集金額來看,3月截止3月13日,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分別募集了23.61億元和212.26億元,在2月更是高達558.29億元和1117.55億元,顯示入市較為積極。美中不足在融資餘額,自節後第一個交易日2月3日起,便一路升高,由於融資餘額代表散戶籌碼,容易成為A股的不確定性因素,投資者需要留意此數據變化。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本文僅記載楊博光的觀點與心得,不代表所任職機構的立場,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本文所發佈的觀點和陳述不構成對任何人或任何組織的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楊博光:美聯儲發動“降息”閃電戰,大A是否“彈藥”充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