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點名套路貸、金融服務費、個人信息洩露金融消費“套路”案例

央視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晚會延期播出,但並不意味著監管縱容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主體和事件。消費者權益保護功在平時,依舊刻不容緩,社會各界關注度不減。


3月15日,金融觀察團發現,中國人民銀行官方微信連續發佈了兩篇《3·15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圖片專題,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金融消費者介紹保護合法權益的“秘籍”,並介紹各種金融消費的“套路”案例。


央行點名套路貸、金融服務費、個人信息洩露金融消費“套路”案例


在第二篇《3·15金融消費權益保護②|常見金融消費“套路”案例集錦》中,央行以圖片形式點名了八大類金融套路,金融觀察團以文字簡要總結:
第一,套你沒商量的“套路貸”:假借民間借貸之名,非法侵害群眾合法財產,社會危害性極大。央行提示,消費者借貸應選擇有貸款資質的正規金融機構,避免上當受騙。若被侵權,拿起法律武器解決。


第二,存款≠理財:一些銀行將存款與高息理財產品同時營銷宣傳,致使不少消費者混淆兩者概念,不小心購買了風險更大的產品。央行提醒消費者,增強風險意識,對於高收益產品不能因一時貪念冒險投資,要考慮風險承受能力。


第三,被傷害的抗疫愛心

:疫情防控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們抗疫的心理,通過虛假收買口罩等防疫物資、編造虛假疫情信息以及虛假”獻愛心“捐款等方式進行詐騙。


第四,被盜刷的信用卡:境外刷卡遇到信用卡盜刷,央行提醒消費者,提高風險意識,保存好卡片和個人信息,並及時與髮卡行聯繫。


第五,被利用的互聯網+:互聯網迅速發展,非法分子借用互聯網外衣推出無資質的高息線上理財APP行騙。央行提醒消費者,理性投資,不要被高收益誘惑,任何投資有風險,網上投資理財選擇正規持牌金融機構網站。同時,對於”低投入高收益“的投資理財,無比時刻保持謹慎。
第六,未經消費者允許辦理業務:X銀行工作人員在未進行告知或徵得客戶同意的情況下為其辦理業務,侵犯了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第七,不合理的”金融服務費”:車主分期購車,被要求開通某金融服務,並繳納數額不等的“金融服務費”。央行提醒,消費者發現不合理和非法收費,可以果斷拒絕並向監管部門舉報。


第八,被洩露的個人信息:在銀行辦理房貸後,常接到小貸公司或貸款電話?央行提示,是某些隱含工作人員未嚴格執行保護客戶個人信息的規定,違規販賣客戶賬戶信息、徵信記錄,涉嫌違法犯罪,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以下是央行《3·15金融消費權益保護②|常見金融消費“套路”案例集錦》全文:


央行點名套路貸、金融服務費、個人信息洩露金融消費“套路”案例


央行點名套路貸、金融服務費、個人信息洩露金融消費“套路”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