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掩盖之下,脆弱的亲子关系

疫情掩盖之下,脆弱的亲子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担心、紧张和焦虑,也带给了我们一个超长的假期。也让平时忙碌、压力很大的人们,有了一个休息放松、夫妻相处及亲子感情交流的机会。但并非所有人的感受都是好的。其中亲子冲突就是让不少父母疲惫不堪的问题;加上疫情持续,孩子在家上网课,父母被加上了助教的双重角色,更是让这种冲突加剧,不少父母甚至感到快要崩溃了,不知如何去应对。

疫情期间的亲子冲突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担心、紧张和焦虑,也带给了我们一个超长的假期。也让平时忙碌、压力很大的人们,有了一个休息放松、夫妻相处及亲子感情交流的机会。但并非所有人的感受都是好的。其中亲子冲突就是让不少父母疲惫不堪的问题;加上疫情持续,孩子在家上网课,父母被加上了助教的双重角色,更是让这种冲突加剧,不少父母甚至感到快要崩溃了,不知如何去应对,不少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起了一个又怨又爱的爱称——“神兽”。

疫情掩盖之下,脆弱的亲子关系

亲子冲突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这些亲子矛盾往往源于沟通不畅。因为缺少沟通,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有的家长意识到了这一点,知道“沟通”对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想法设法地了解孩子。可结果呢,沟了没“通”,反而更“痛”。这是为什么?

因为“三大模式”出了问题。

何为“三大模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大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情绪模式。家长有自己的模式,在家长的思维中,我是家长,你是孩子,孩子就必须听家长的。可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模式,他也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冲突就产生了。

这些固有模式就好像是一个个的“框”,“框”住了自己,也“框”住了和自己不同的其他人。大人尤其喜欢用自己的模式“框”去框孩子。可是,孩子的天性是灵动的、自由的,家长用自己的“框”去框孩子,孩子自然会觉得被束缚,不舒服,要反抗,产生行为上的冲突。

很多家长说:“其实,和孩子发完火,生完气,我也挺后悔的,但是那一刻就是控制不住。”三大模式中,情绪模式往往是最具有破坏力的。很多时候,情绪模式一发作,“打、骂、吵”随即发生,亲子矛盾更加激化。

所以,解决亲子矛盾的第一步就是发现自己的模式,改变自己,从而调整亲子关系。

疫情掩盖之下,脆弱的亲子关系

孩子心理的形成:

孩子心理的形成与亲子间的互动方式有关。孩子的心理形成期是在6岁之前,如果在这段时间能够搭好框架,将受益终身。所以,早年父母的镜映很重要,这就需要父母能够掌握一些与时俱进的育儿方法。

3岁之前: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注意:不是让孩子满足家长认为的“好需求”。不要一味的制止,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引导。父母的情绪反应也容易让孩子产生认同,所以父母在这个阶段不要把自己感受强加在孩子身上。

3岁-6岁:要适当的学会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的心中有秩序建立的意识,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付出与得到的规则。

6岁之后:虽然相对困难,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孩子的普遍特点是:控制能力差,需要长辈的提醒与监督。但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建议家长尽量不要把过多的情绪带入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客观、明晰、不加回避的

与孩子进行交流。

疫情掩盖之下,脆弱的亲子关系

疫情的现状,父母不得不面对每日督促他们网上学习,完成作业等。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只负责提醒——要不带批评、不带情绪地纠正和指出错误。心理再难受、焦虑、愤怒,也不要情绪化地表现在脸上。既要相信孩子能管理好自己,也不要忘了提醒。冲突当然是因做父母的从小方式不当导致的,认识多少改变多少,不要陷入自责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管。愿每一个家长都能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最优办法。祝大家都能在疫情期间保持心态平和,生活安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