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導語

秦始皇的一生都在征服,在消滅了中原六國之後,他的目光轉向嶺南,但千百座險峰所組成的迷宮是中原人難以逾越的恐怖地帶。以往征戰六國的精銳之師,本以為這麼一塊尚未開化的小地方,應該可以很快消滅。但50萬大軍進入南越地區後,因山路崎嶇、糧草供應不足,且越人英勇善戰,最後秦軍死傷20萬,主帥被殺,戰爭陷入了長達三年之久對峙階段。這一次失利並沒有打退秦始皇征服嶺南的信心,為了扭轉兵力不足、糧草供給的困難局面,秦始皇命監御史史祿開鑿溝通湘水和灕水的靈渠,保證糧餉能夠快速運到嶺南,為秦始皇征服嶺南完成統一大業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

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靈渠的由來

秦始皇為開拓嶺南,統一中國,於公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50萬南征嶺南。征服南嶺,困擾秦軍最大的難題是糧草運輸的問題,因為50萬大軍,一天就要消耗五十萬斤米,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萬斤,當時進入嶺南的交通大多為崎嶇的山路,糧草供給存在很大的困難。飢餓的士兵是無法打勝仗的,要征服嶺南必需要解決糧草運輸的難題,然而在這無盡的南嶺群山之中,哪裡能夠找到這條運糧的大路呢?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據當時需要解決南征部隊的糧餉運輸問題,作出了讓監御史史祿鑿渠運糧的決定,便是今天已持續使用了2000多年的靈渠。

靈渠,位於位於廣西桂林的興安縣,又稱古稱秦鑿渠、零渠、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兩千多年以來,它是一條南北的運輸要道,往南可以到達珠江邊上的廣州,往北可以到達中原地區的武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在南嶺西側的群山深處,南嶺是眾多河流的發源地,向北流的大多進入長江水系,向南流的大多進入珠江水系,要將兩個流向相反的水系連接在一起,以前從未有過。在層巒疊嶂的山嶺間開鑿運河,即便藉助現代先進的測量儀器和工程設備,要開鑿一條這樣的運河也絕非易事,那麼秦朝的工程師是如何辦到的呢?

對比了多種連接兩種水系的方案中,秦朝人選擇了湘江和灕江,即使今天看來這也是最短的連接方法。選擇湘江一處開闊水面,建起攔水大壩,開一條渠引水進入灕江支流,然後向南流去,這是靈渠的南渠;在另一邊引水向北曲折一段之後再回到湘江主河道,這是靈渠的北渠,這樣就溝通了湘江和灕江。

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靈渠結構

我們知道直線型的渠道,施工量少、渠道長度短,但因為兩條河道之間存在落差,落差越大,順流而下的船速度難以控制,對於逆流而上的船,上陡坡更是難上加難。秦朝工程師將南北渠道設計成彎彎曲曲的渠道,雖然工程量加大,但落差減小,水的流速減緩,行船變得很容易控制。通過秦朝人四年多的努力,靈渠得以完工,秦軍便勢如破竹,很快擊潰了今廣西等地的西甌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個嶺南地區從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

靈渠的堤壩是一個結構獨特的大壩,有著加獨特的外形,它不是通常的一字型大壩,而是人字形大壩(大小天平大壩),人字形大壩把撲面而來的江水的正壓力變為側壓力,人字形長短邊長之比為3:7,江水也按這個比例被分開,水滿時恰好使南北渠兩邊水面一致,都是1.5米深。這是一座滾水壩,只抬高一定水位,多餘的水越壩而過經過湘江故道之後與北渠水匯合向北流去。

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大壩修建困難重重

靈渠工程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戰鬥,雖然這個靈渠加起來也就30多公里,但並不代表它的工程量小,有人曾粗略估算過靈渠的工程量,如果挖一條及腰深的壕溝從北京到上海一千多公里,大致相當於靈渠的工程量,這在只能靠人背馬駝的年代無疑是個艱鉅的任務。

大小天平大壩的修建對工程師的技術水平要求非常之高,因為修築大壩的位置,水面下是十幾米厚鬆軟的卵石層,按照常規的辦法修建大壩,在河水不斷的衝擊下,會掏空大壩下面的卵石層,大壩也會在轉瞬間崩潰,因此怎麼修建這個沿用千年而不崩的大壩一直是個迷。

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直到1979年重修大小天平壩的時候,這個謎底終於揭開。先在沙石裡面打下木樁,再鋪上松木樁,然後把巨石(堤)起在松木樁上,這很像古人蓋房子的方法,松木樁就是頂樑柱,它的另一個作用就是能抓住下面鬆軟的鵝卵石層,或許這就是大壩能夠歷經千年的原因。足以證明這個技術在大小天平壩的修築上是完全成功的,就是這個技術保證了大小天平壩能夠在沙石上修築,同時能夠承受洪水的衝擊一千年不會毀壞。

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用於修築壩堤的石板每塊重達千斤,即便如此,在滔滔洪水之下也會被輕易掀起,只有石板間彼此牢固的連接,才能抗衡大水的衝擊,這些巨石是如何連接的呢?古人採取的辦法是在兩個巨石之間鑿上燕尾槽,然後在燕尾槽裡面擱上一個叫鐵碼子的東西,用鐵碼子把兩個石頭鎖緊,每一個石頭都用這樣的辦法鎖緊以後,整個大壩就渾然一體,很大的洪水來,也沒有辦法把這個巨石沖毀。

當江水漫過大壩後並沒有停止衝擊,怎麼能保證洪水不把這個壩後面的部分沖垮呢?在壩上豎插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的魚鱗石,因水的衝擊下作用力是往下,魚鱗石越插越深,同時洪水帶來的泥沙衝進魚鱗石的縫隙中間,使得魚鱗石更牢固,越踏而過的洪水被這些石片阻擋之後速度減緩,減輕對大壩後面河床的衝擊。

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飛來仙石的傳說

靈渠的建造前後大致用了4年的時間,相傳在要竣工的時候有兩位工程師相繼被殺,傳說他們是結拜三兄弟中的大哥和二哥,他們因為同一原因被殺。據資料記載,南渠秦堤這裡曾兩次神秘的崩潰,而造成崩潰的罪魁禍首是江中的一條惡龍,最小的兄弟李工匠求助於神仙用巨石壓服了惡龍,保證靈渠的暢通。

惡龍的故事只是傳說,但歷史上秦堤屢屢決堤確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南渠水位在這裡與湘江故道相差有7米,因此歷史上將這裡稱為險工段。因為要保證一定的水位使小天平下來的水能夠直接流到灕江裡,秦堤水位與湘江故道的水位差有5到7米,由於落差很大,水的側壓力很大,當洪水來的時候就很容易把秦堤給沖垮。

神仙投下的巨石又是如何幫助李工匠呢?根本原因是李工匠依據飛來石修堤,飛來石是靈渠邊上唯一一塊與基底岩石相連的石頭,用它做一個石樁來修堤,可以抵抗很大的側壓力,即使是渠水很滿的時候也能夠抵抗住,所以依據它修的秦堤就不會被洪水沖垮。取得成功李李工匠不願意獨自接受榮譽,因為無法抑制心中的思念,李工匠在渠邊自刎,追隨兩位兄長而去,後人將三兄弟合葬在靈渠邊上,守望著南來北往的船隻。

靈渠:千年古運河,秦始皇靠它迅速統一嶺南,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結語:

歷代能工巧匠所付出的智慧與艱辛造就了這項水利工程奇蹟,秦朝人留傳下來的偉大工程當中,長城和靈渠一樣,都是為了戰爭目的而建造,如今的長城早已失去了實際的防禦功能,而靈渠作為一條運河持續使用兩千多年,今天靈渠的水仍然灌溉兩岸幾萬畝土地,它的社會功利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未來仍將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