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阻!十堰农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钟找信号上网课

风雨无阻!十堰农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钟找信号上网课

几个姐妹围坐在火堆旁取暖,正在上网课的二姐胡玉莲为了不影响到姐妹,独自坐在远处。

3月16日上午,郧阳区南化塘镇西河村五组一座无名高山的半山坡上,胡玉婷和4个妹妹分散在树丛中聚精会神地看着手机或书本。这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胡家五姐妹每天上网课的场景。疫情封锁了走出大山的路,信号屏蔽了她们与山外的联系,但没有什么能阻断她们求知的欲望。

在胡家五姐妹中,老大胡玉兰即将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老二胡玉莲正在读大三、老三胡玉婷即将参加高考、老四胡玉娜在读初一、老五胡玉洁读小学四年级。被疫情困在深山之中的家里,她们并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每天步行大约30分钟到山坡上寻找信号坚持上网课。其中即将参加高考的老三,平均每天要在山中学习至少10个小时。

风雨无阻!十堰农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钟找信号上网课

山势陡峭姐妹们手脚并用上山。


海拔685米的山坡,是他们最新的露天“教室”

手脚并用爬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记者在一座无名荒山的半上坡上找到了胡家五姐妹。GPS测量软件读数显示,当地海拔685米。一棵正在发芽的老柿子树后面,一片平坦但却满是杂草灌木的平地上,胡玉兰正在帮助最小的妹妹胡玉洁纠正一个英语单词的发音。

胡玉兰身后不远处有一座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面的一张小木桌上,胡玉婷将一沓草稿纸铺在桌子上。她左手拿着一部手机,右手持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着一道数学函数题的要点。木桌放在一块不规则的大石头前面,石头上放着一块破旧的海绵垫子,胡玉婷蹲坐在上面。“老三读高三,马上要高考,现在是我们姊妹五个中最紧张的。”胡玉兰压低声音告诉记者。

帐篷附近的一棵树下,坐着读大三的老二胡玉莲,再远一点的草丛中,老四胡玉娜也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中的手机屏幕。“帐篷里面暖和一些,让给老三用。下雨下雪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则都到帐篷里面去。”胡玉兰说,而眼前的这个简易的帐篷,是一个多月前父母上山帮着搭建的,为的就是让姊妹五人在山上上网课的时候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说起帐篷,47岁的胡开华讪讪地一笑。家里条件有限,他从附近砍了几棵杂树,用树干打了个简易的框架,然后从家里弄来一块可以挡雨的苫布盖在上面,这便形成了一个做简易的帐篷。“5个姑娘学习成绩都不错,但我能给她们的太少了。”胡开华的言语间带着自豪,但更多的是愧疚和自责。

胡开华家在一条山沟里,原本有3间土房子。2017年山洪暴发,其中一间房子被洪水冲走,现在仅剩下两间。房子三面被高山包围,手机信号在这里被屏蔽得丝毫不剩。正月初五开始,老三胡玉婷接到学校通知,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学生要在家里上网课。于是一家人开始在家周围寻找手机信号,经过一天时间的翻山越岭,他们在距家大约30分钟步行路程的这处山坡上选中了这个手机信号最强的地方。

再后来,五姐妹中的另外四人也都接到上网课通知,于是这块儿山野中的露天平地,成了姊妹五人公用的新“教室”。

在海拔685米的山坡上,星辰明月和山风雨雪,成了她们最好的学习伙伴。

风雨无阻!十堰农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钟找信号上网课

为了让孩子们可以遮风避雨,父亲在山上一背风处搭建了一个塑料棚。大姐胡玉兰带着胡玉洁躲在一角认真上课。


风雨无阻去上课,清晨打着电筒出门

五姐妹中,老三胡玉婷的学习任务最重。“网课刚开始的时候,系统不太稳定,再加上我这里的信号不好,时常进不去。”胡玉婷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上课,她每天早上6点钟要从家里出门。一开始天亮得比较晚,她出门的时候外面还黑黢黢一片,于是只好打着手电筒上山。

从家里出来,要步行至少30分钟。原本供牛羊行走的狭窄山路,毫无规则的分布在嶙峋的山石之间,蜿蜒向山上延伸。“上山的时候必须手脚并用,很多地方稍不小心就会摔倒,还得防止被周围的荆棘藤蔓划伤。”胡玉兰说,姊妹五人中最小的胡玉洁今年10岁,读小学四年级。年幼好动的她,一开始喜欢笨笨跳跳走路,摔了好几次之后现在学乖了不少。

即便是前不久下雪的时候,姐妹5人还是每天坚持上山学习。踩着被积雪覆盖的山路,5个人相互搀扶着步行于家和山上的“教室”之间。她们猫着腰,时不时用手扶着旁边的树木或者山石,周围安静的只有鸟叫和各自的喘息声。担心妹妹们摔跤,胡玉兰偶尔会提醒大家“慢点”,但往往为了不错过老师讲课的视频直播,她们总是用各自最快的速度上山。

爬过凌乱的石堆,穿过时不时出现的荆棘丛,姊妹五人的脸上、手臂上都有着或深或浅的划伤。

“那个信号好的地方不远处有十几座坟,老三一个人害怕,我就陪着她一起上去。”胡玉兰说,虽然自己即将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目前已经进入实习期,但为了保障妹妹不耽误课程,她从正月初五开始几乎天天都跟着几个妹妹一起上山。一方面保证自己的学业任务,同时也帮着照顾几个妹妹的网课能顺利进行。

胡玉婷向记者出示了一张她手写的课程表,上面的时间安排显示:早上6点30分开始早自习,上午四节正课结束时间为11时55分,而下午2时35分开始上课,4时55分结束。除此之外,每天晚上还有晚自习,一直要上到9点才结束。“早上起床后她先到山上上课,然后我们在家里做好饭给她带到山上去吃。中午下课后我们一起回家吃午饭,然后再回山上写作业,并继续下午的课程。”老二胡玉莲说,大姐陪着老三一早出发,送饭和护送另外两个妹妹的任务往往由她来完成。

下午5时许,胡玉莲带着老四和老五先下山回家,胡玉兰则陪着胡玉婷继续在山上学习。“她一个人在山上害怕,另外山上气温降得快,我得帮着生堆火才行。”胡玉兰告诉记者,相对于几个妹妹,她的时间最为充裕,于是到周围捡来干树枝给妹妹生火取暖的任务一直由她负责。为了防止刮风引发火灾,她还特意从家中拿来一只旧的搪瓷盆,每天离开之前,她们将火熄灭,用瓷盆扣在火堆上,然后用石头压住。

再后来,学校老师知道胡玉婷的情况特殊,特意交代她可以先在家中上早自习,然后再赶到山上跟同学们一起上网课。即便如此,姐妹五人每天还是要在家与“教室”之间往返两趟。早上上山,中午回家吃饭,吃晚饭再上山,下午或者晚上再回家。学习任务最终的老三胡玉婷,平均每天至少要在山上学习10个小时。

家中有一对亲戚送的对讲机,最近终于派上了用场。“家里留一个,我们带一个上山。中午家里饭做好了,用对讲机喊我们回去吃饭,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胡玉婷说,她和大姐胡玉兰的晚饭,往往都是在晚上9点半左右进行,因为晚上9点钟结束一天的课程,回家的路需要30分钟。

“晚上把饭做好了我们几个先吃,然后留一点给老大和老三,她们从山上回来后热一下再吃。”46岁的肖荣霞告诉记者,没有文化的她每天能做的就是保障几个孩子的吃饭问题。

风雨无阻!十堰农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钟找信号上网课

高三毕业班的胡玉婷,正在认真上网课。


“学习是为了自己,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11时30分,记者兵分两路,一路跟着提前回家帮母亲准备午饭的老二胡玉莲,一路留在山上继续采访剩下四姐妹的学习情况。走进光线昏暗的厨房,胡玉莲拿起菜刀切了几个自己家种的胡萝卜。

“我的成绩相对差一点,但我姐和几个妹妹成绩都很好。”胡玉莲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介绍着姐姐妹妹们的情况。姐姐华中科技大学即将毕业,目前正在同济医科大学实习;自己读大三,学的是教育专业,目前正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老三就读于郧阳区一中,最好的成绩在全校1000多名高三应届毕业生中排位40名左右;老四读初一,成绩同样在全校名列前茅;最小的老五,一样是老师眼里的好苗子。

半个多小时后,简单的午饭准备妥当,胡玉莲拿起家中的对讲机向山上的大姐喊话。山上,胡玉兰招呼着刚刚结束上午课程的几个妹妹回家。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胡玉婷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跟着姐姐妹妹下山回家的途中,她跟记者说出了自己的目标。“我的梦想是考个211的学校,现在压力特别大。”19岁的胡玉婷说这话的时候闲得有些底气不足,她说最近上网课这段时间,因为各种条件限制,她感觉自己跟同学之间的差距再慢慢增加。

胡玉婷原本并没有手机,一方面是学校不允许用,另一方面是家里条件有限。为了上网课,父亲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外面的集镇上,从亲戚家里收集来了两部别人淘汰下来的旧手机,加上上大学的大姐和二姐的手机,姐妹5人每天用4部手机上网课。“我基本上不怎么用,手机让给她们4个使用。”老大胡玉兰说,为了相互之间不影响,她们每个人都将各自手中的手机音量调到最小。

一家人的午饭,只用了大概20分钟时间。没有午休,胡玉婷率先从家里出来,向山上的露天“教室”走去。“下午上课之前,我得在山上写作业,不然没时间。”胡玉婷说。学习是为了自己,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山间异常的安静,只能听到胡玉婷爬山时急促的喘息,偶尔还有啄木鸟啄击树干发出的清脆声响。满山遍野的连翘,正开着金黄的小花,郁郁葱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