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崩溃,孩子轻生":网课一个月,多少父母正把孩子变成仇人?

都说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人世间最难搞的两种关系。

疫情刚刚缓解,民政局工作人员就发出"离婚预约爆满"的惊叹。而那些因为网课摇身变成班主任的众家长,也不断发出"再不开学,不是我亡,就是娃疯"的哀嚎。

绝对不要把这一切当成玩笑。

3月3日,石家庄一小区,因为孩子睡懒觉,不想上网课,上课也总是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家长忍不住,一大早训斥了娃几句。

谁想到,这个孩子竟然一怒之下跳了楼。家长惊恐地报了警,跑到楼下抱着受伤的孩子痛哭。

3月6日,上海妈妈刘女士,在家辅导孩子上网课写作业。她让娃认真严肃,娃非自由散漫,她期待娃勤奋努力,娃偏要马虎偷懒。

绝望之际,刘女士跳河轻生。消防人员迅速赶到河边营救,刘女士哭着说:"不要救我,我太累了,他(指她自己生的娃)就希望我去死啊……"

山川异域,风月同课。

岂曰无门,与子同学。

母子成仇,奈何网课。

惟盼开学,让我能活。

表面看来,都怪疫情之下,网课作妖。让苦命的中年父母和叛逆的神兽魔娃,在一次次冲突中,陷入无法调和的冲突与厮杀。

但说句得罪人的话:作为特殊时期的教育方式,网课没有罪。每个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对问题父母,而每个问题父母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堆教养误区。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


●你明明爱他(泛指男孩和女孩),他为什么却越来越恨你?


●你期待他越来越好,他为什么非把最坏的样子给你看?


●你把一切都给了他,但最终为什么成了他的仇人?

从妈妈的角度看世界,不难。难的是妈妈能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

大部分中国父母都在这一点上犯有严重错误。习惯性对孩子进行苛责:

"你怎么这么笨?"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父母的处处为难和永远不满,严重影响到孩子情绪,让孩子焦虑、压力、抑郁的程度增加,行为也会出现问题。

17岁上海男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又与母亲发生争执,一气之下纵身跳下卢浦大桥。美国常青藤女博士,从小到大一直被妈妈严苛要求。再一次被妈妈指责后,她万念俱灰跳楼自杀。

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凶是过分苛责的父母,语言暴力是孩子一生都很难弥补的伤痛,父母的性格和脾气,关乎着孩子一生的幸福。

知乎有位匿名网友曾经分享说,自己的父亲脾气很不好,经常莫名其妙冲他吼,他一直活得小心翼翼,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被骂。

这一切导致他变得特别敏感,十分在意别人的情绪,一旦他人的态度有变化,他就开始不断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另外他还特别易怒,他发现自己已经慢慢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如同自己父亲那样。

密歇根大学伊森·克罗斯博士实验发现:

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意思就是当父母辱骂孩子时,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与身体上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不要等到孩子长大发现不良言行时才觉得后悔。那些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正面引导。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天赋与个性,只是每个孩子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不同而已。家长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更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培养一个优秀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好父母都是后天学成的。

这套特别热销的《正面管教》亲子丛书,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厌学、孤僻、敏感、专横、自卑等问题,给出大量的经验探讨与干货分享。

并且对多种场合最容易出现的亲子交流困扰,给出具体指导建议,践行言传身教理念,让孩子终身受益。最好的教育范本,帮助最急需的父母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所有重视亲子关系以及孩子教育的家长,放一套在家里,结合自家情况去做尝试,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启发和收获。做一个能很好处理亲子关系,了不起的家长。

孩子成长的3个关键期:0-5岁启蒙期,3-6岁能力发展期,13-16岁青春期,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陪伴他们渡过人生的关键期。

只有自己成长,孩子才能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