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給中國取名“中華”?其中有何深意?炎黃子孫應該知道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者極其悠久的歷史傳承,而在中華文明的哺育下生長的我們也將自己稱之為“華夏子孫”,而在這四個中,“華夏”的分量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這是我們國家數千年文明的總稱,而“中華”二字所代表的更是華夏和中國,而我們也常稱自己的祖國中國為中華。

秦始皇為何給中國取名“中華”?其中有何深意?炎黃子孫應該知道

在我們的生活中,能看到“中華”二字的並不少,比如我們常稱呼自己為“中華兒女”我們我們腳下的土地為中華大地,甚至連我們數千年來形成的文化都被稱之為中華文化。可以說所有帶中華二字的存在都已經和我國數千年的燦爛文明融合在了一起。那這麼有分量的“中華”二字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秦始皇為何給中國取名“中華”?其中有何深意?炎黃子孫應該知道

關於“中華”二字最早出現是在天文學方面,《天文經星·中宮》記載:“東藩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所謂四輔也。”

從這個記載來看,“中華”所代替的是一個具體的地理位置,歷史學家姚榮齡先生也認為,中華的“中”曾指在太行山脈的中條山,而“華”則是指秦嶺山脈的華山。實際上在歷史上“中華”二字所代替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地理位置的總稱。

秦始皇為何給中國取名“中華”?其中有何深意?炎黃子孫應該知道

在春秋戰國時期,列國之間的紛爭越來越嚴重,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通過合縱連橫的策略統一了七國,平息了亂世紛爭的局面,嬴政為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於是便將河南洛陽等中原地區稱之為中華,有著“中國復興”之意。

秦始皇為何給中國取名“中華”?其中有何深意?炎黃子孫應該知道

到了兩漢三國時期,“中華”所代表的則是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我們常稱黃河為母親河,正是因為黃河哺育了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與此同時黃河流域也曾是最繁榮的地方。《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有記載:“若使遊步於中華。”所指的就是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

秦始皇為何給中國取名“中華”?其中有何深意?炎黃子孫應該知道

當然,秦始皇之所以將中國取名“中華”還有一層更深刻的歷史原因。在周朝以前是商朝和夏朝,周朝滅了商朝之後,便來世以“夏”自居,經過了數百年的演變,夏轉而變成了華夏,其中“華”字所代替的正是尊貴的意思,以此與外族的蠻荒居民形成對立。

所以秦始皇便為中國取名為了中華。不過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中華”所代替的早已經不再是中原地區的人民,因為各民族之間開始融合。中華所代替的是所有流淌著炎黃血脈的中國了,是中國56個民族的總稱。


秦始皇為何給中國取名“中華”?其中有何深意?炎黃子孫應該知道

中國民族的歷史演變可以說都深深的蘊藏在“中華”二字中,從分散走向團結,從偏見走向平等,並將為未來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注入思想和歷史的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