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曹魏八虎騎’(上)

在陳壽所著《三國志》中,曹操部下的八位宗親中的名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同屬一卷,後人尊稱這八位為八虎騎,又名‘曹魏八虎騎’。

簡評‘曹魏八虎騎’(上)

一、忠侯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簡評‘曹魏八虎騎’(上)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

有詩讚曰:‘開疆展土夏侯惇,槍戟叢中敵萬軍。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氣喚雙親。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將逆賊吞。孤月獨明勘比倫,至今功跡照乾坤。’

二、愍侯夏侯淵,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簡評‘曹魏八虎騎’(上)

夏侯淵性格剛烈,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常常出敵不意,但對於使用計謀比較忽視。曹操常告誡他:“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後率軍征伐關中與涼州,斬梁興、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勢力,虎步關右。張魯降曹操後,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在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官至徵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三、忠侯曹仁,字子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簡評‘曹魏八虎騎’(上)

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從曹操多年,為魏朝立下汗馬功勞。

從曹操征戰四方,破袁術、攻陶謙、擒呂布、敗劉備,參加官渡之戰,立下汗馬功勞。赤壁之戰後,鎮守江陵,抵禦周瑜的進攻,最終棄城而走。敗馬超於渭南,破蘇伯、田銀於河間,滅侯音於宛城。在襄樊之戰中,誓死鎮守樊城,擋住關羽的圍攻。曹丕嗣位後,曹仁拜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晉封陳侯。黃初二年,拜大將軍、大司馬,執掌軍事大權。黃初四年,曹仁率兵進攻濡須口,不聽蔣濟所勸,慘敗於吳將朱桓,鬱鬱而終。

四、威侯曹純,字子和,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

簡評‘曹魏八虎騎’(上)

曹純擅戰,甚得人心,為人重綱紀,不失理智,好學問,敬愛學士,聞名天下。

中平四年(187年),起家黃門郎。董卓之亂後,跟隨曹操募兵,開始征戰一生的戎馬生涯。建安年間,授議郎,遷司空參軍,督帥虎豹騎參與平定北方戰爭,封為高陵亭侯。建安十三年(208年),隨從曹操南征荊州,追殺豫州牧劉備,佔領江陵。參加赤壁之戰,率軍返回譙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去世,諡號為威,配享曹操廟庭。

(未完待續)

簡評‘曹魏八虎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