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日将尽》,解读石黑一雄笔下的伤痛文学

《长日将尽》是日裔英国作家

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小说作品。这是他创作的第三部小说,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名气,把他推到了虚构作品大师的宝座。

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的石黑一雄,五岁时跟随作为海洋学家的父亲来到英国,一直计划着回到日本生活的一家人,终归未等到这一天的到来。这种根深蒂固的无归属感,影响着石黑一雄的语言。柴春芽说:石黑一雄的小说就像日本女人的浓妆,远看起来光彩照人,底下却藏着未老先衰的疲惫。

石黑一雄的小说,是他“自卑情结”和“无根情结”的自然流露,看似平谈无奇的故事,波澜不惊的文字,行云流水中充满着受难的悲情和对自我精神的救赎。

石黑一雄创造了多部优秀作品,除了这部《长日将尽》,还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无法安慰》、《别让我走》《被掩埋的巨人》等名著,201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从《长日将尽》,解读石黑一雄笔下的伤痛文学

《长日将尽》这部小说讲述了:1956年英国老管家史蒂芬先生在假期的几天时间中,对职业历程的回顾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三十余年的时间,史蒂文斯以一种近乎严酷的自我要求,追求管家工作的完美,就连父亲临终前都错过了见最后一面。这种自我桎梏的生活历程,是一种悲凉,更是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下个体命运的感伤。

瑞典文学院在给石黑一雄小说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

那么这部作品的心理创伤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接下来,我将从小说的社会背景、人物剖析、黄昏意象三方面来解读石黑雄一这部作品的伤痛主题。

从《长日将尽》,解读石黑一雄笔下的伤痛文学

小说的社会背景

史蒂文斯服务的达林顿庄园具有鲜明的特征,这里是英国贵族聚集的地方,也是英国政治的策源之地。达林顿府的易主美国商人法拉戴象征着大英帝国的衰败。二战过后,世界局势发生变化,英国地位下降,美苏成为世界格局的两个重要力量。进入了没落阶段的英国,生产总值连年下降,慢慢往二流国家靠拢,为了保证国际影响力,只能依附着美国生活。曾经英国贵族的审视文化、历史文明被美国人称为食古不化的观点。

新主人法拉戴美国式的幽默开朗与不拘小节,虽然史蒂文斯也在想这是主仆关系融洽的体现,但始终不习惯于这种方式,与他一直以来秉持的严谨理性的工作作风大相径庭。

“的确,站在适当的角度上来看,我应该指出的是,恰恰是这种在我的新雇主身上体现出来的善意的逗趣儿,才真正体现在这几个月来我们主仆关系的融洽—尽管我必须承认,对此应该如何回应我仍旧没有把握。”

易主后的达林顿府要求史蒂文斯设计出四人管理府邸的方案,让史蒂文斯无法想象,更深层次的体现了英国文化的消亡。

“回想过去,我手下曾有过十七名员工可供调度,而且就在不久前,达林顿府雇佣的员工人数甚至达到二十八位,相形之下,希望依靠设计出一个完善的人员配置规划,仅用四个人就能将这么大的府第管理的井井有条,这种想法往轻里说,至少也是令人望而却步的。”


从《长日将尽》,解读石黑一雄笔下的伤痛文学

小说的人物剖析

史蒂文斯先生

(1)任何时候,史蒂文斯先生都尽力展现出他的勤劳、谦逊、能干、忠诚,如何提供优质的管家服务,是他一生追随的目标。

“其至关紧要的一点即在于一位管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守其职业生命的能力”

(2)史蒂文斯为自己所筑的心墙太高、坚冰太厚,真实的感情流露永远被压抑在心底,无法表现出来,整个人呈现出冷漠、麻痹的状态。其紧紧关闭的内心,错过了父亲的弥留之际。

“我说,史蒂文斯,你确定你没事吗?……不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吧?……你看起来好像哭了。”他“掏出手帕迅速地擦了擦脸”并以“是劳累了一天,太紧张了”搪塞了之。

一直对肯顿小姐躲躲闪闪,不敢正视对肯顿小姐的感情,当肯顿小姐唯一的亲人--姨母离世时,正好时达林顿勋爵联络当时英国首相与德国驻英国大使在府邸会面,他并没有安慰肯顿小姐,还是只顾工作,最终肯顿小姐离开府邸远嫁他人。

“这样的婚配发生在高级职位的雇员当中,则将会对工作造成极具破坏性的影响。”

(3)史蒂文斯为了事业荒废了自己的人生,到头来发现是一场虚无。当他成为了自己要求的完美管家后,才发现助他实现目标的那位伟大的勋爵,其实是纳粹的帮凶,民族的罪人,使史蒂文斯的人生价值轰然崩塌,最后他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谈论他是这位勋爵的管家。

“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

肯特小姐

同样不敢勇敢表达自己的愿望。从第一次见到史蒂文斯,肯特小姐的喜爱就流露到了日常生活中,定期会给史蒂文斯房间送鲜花,看史蒂文斯读《失乐园》时那种含情脉脉的眼神,一次次暗示后,得不到史蒂文斯的回应,却又不敢直接表明心意,最后嫁给了一个自己内心不爱的人。

从《长日将尽》,解读石黑一雄笔下的伤痛文学

小说的黄昏意象

《长日将尽》,又译做 《残日》、《黄昏时分》、《盛世遗踪》、《长日留痕》,从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人近黄昏,暗示了大英帝国像一位老人走向暮年。

(1)1956年6月, 英国完成从苏伊士运河区的全部撤军, 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事件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是大英帝国进入“黄昏时分”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英国殖民地的减少,经济水平直线下滑,无力支撑大国地位。史蒂文斯在旅途中对英国乡间景色的喜爱,也是对曾经英国荣耀的追溯。

“英国的风景, 和英国人一样, 具有内敛和不事张扬的本质, 是世界上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它的美必须用伟大或崇高来形容。”

(2)史蒂文斯和肯特小姐的爱情依然以悲剧收场。史蒂文斯收到肯特小姐的来信,告知他自己的婚姻生活不美满,为史蒂文斯燃起了希望,当两人见面后,肯特小姐告诉史蒂文斯,她已经渐渐的习惯了她的丈夫,两人已经错过,有情人终未成眷属。

(3)小说多次强调,傍晚是一天当中最好的部分。史蒂文斯走近了旅途的终点, 黄昏的海滩。他坐在海边的长椅上, 当着一个陌生人的面泪流满面。其他人为迎接夜晚那喧闹的欢呼声更凸显了他的孤单和忧伤。但石黑一雄依然给人们点燃了亮光,去追寻生命本真的意义。

“你得学会享受你的人生。傍晚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你已经做完了一天的工作。该是你搁起脚来好好享受的时候了。”

从《长日将尽》,解读石黑一雄笔下的伤痛文学

结束语

《长日将尽》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帝国日薄西山的悲凉底色,讲述了在英国地位下降的背景下,小人物也随之荣光散尽的故事。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为了所谓的目标、抱负,终其一生隐忍奋斗,到头来却发现只是一场虚无。

个体无法战胜整个时代的年轮,只有跟着时代的步伐,我们的奋斗才有意义。

石黑一雄在诺奖颁奖仪式上呼吁:“我们必须拓展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界,囊括更多的声音,第一世界文化精英的舒适区以外的声音……在一个危险的、日益分裂的时代,我们必须倾听。好的创作与好的阅读可以打破壁垒。”

希望我们都能在年老回忆往事时,不会为了所谓的理想抱负而使人生留下遗憾。

贝佐斯当年离开华尔街,投身互联网创业的一个原因,也是受到这本书的鼓舞,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等到年老让自己后悔。

你得学会享受你的人生,傍晚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你已经做完了一天的工作,该是你搁起脚来好好享受一下的时候了,傍晚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