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史话】话说那些滋养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卫运河

【邢台史话】话说那些滋养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卫运河

一、航道
卫运河,系由古代的漳河、卫河、屯氏河、永济渠演变而来。历史上屡经改道,至元代径流基本稳定与今同。它是清河县东部的一条界河。南自二哥营入境,流经邵庄、南焦庄、前孙庄、后孙庄、南李庄、油坊、劝礼、朱唐口、前郭屯、后郭屯、渡口驿出境,全长18.89千米。多年平均过水量35.1亿立方米。主河槽过水能力1250立方米∕秒,最大径流量4000立方米∕秒。除冰封汛期之季,水位常年适宜运输。1965年后,由于雨量减少,截流灌溉,水位逐年降低,航运时断时续。1980年,河道基本干涸,被迫停航。
二、航运
卫运河是河航运输要道之一,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是著名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自隋代,由于永济渠(大运河的洛阳以北部分)的通流,贝州治所清河县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方著名都会。明代至民国初期,清河县油坊镇码头,白天桅帆不断,夜间渔火闪烁,运输十分繁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运河航运事业得以恢复和发展。1957年,清河县私人木船已发展到30余只,从业者200余人,归天津港航运局管理。1958年,清河县在油坊建立航运站,有干部职工25人,房屋9间,木船6只。1968年,因河水断流,货源不足,连年亏损而停航。1970年,河水暴涨,航运恢复。1974年,又因河水断流而停航。1978年,第二次恢复航运。1980年,因河水干涸再次停航。1989年4月,油坊航运站撤销。


三、渡口
卫运河清河县段有渡口4处,分别为油坊渡口、渡口驿渡口、朱唐口渡口、前孙庄渡口。其中以油坊、渡口驿两处较为著名。
自金、元大运河改道为今之走向,油坊镇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水陆码头,物资集散交流中心。因此,油坊渡口自明清以来历代封建政府均设立急递铺站。当时设南北两个渡口,与河东岸以摆渡的方式联通旱路交通。每逢农历一、六日油坊大集,过往客人摩肩接踵。20世纪后,由于机动车辆的出现,南北渡口合二为一,渡口购置大容量渡船,既能摆渡过往客人,又能摆渡机动车辆。1957年,该渡口属清河县航运站管理,有船工6人。1973年,油坊大桥修建后,停止摆渡。
渡口驿渡口与山东省夏津县渡口驿摆渡相通。据《临清州志》记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在其渡口设立水驿,时有走递水夫230人,官拨工银2424两。设立水驿之前,已是著名渡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私人摆渡,船只、船工多变不定。1958年,属渡口驿大队管理,有船工5人,木船1只。1984年,由联户承包。1987年,山东省渡口驿在此建桥后,停止摆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