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年前的紹興是什麼模樣?三次海侵瞭解一下

【越史】

10萬年前的紹興是什麼模樣?三次海侵瞭解一下 | 紹興小史(1)


從今天開始,老越打算來說一說紹興這片地方的歷史,也就是來挖一挖越文化的根。

要說,咱就從人類誕生之初說起吧。

據說,人類大概起源於距今300萬年前,300萬年,那是什麼概念?無法想象。

當然,這只是說起源。百萬年以前的所謂人類,基本還是個在猿猴與人之間的品種,還傻著呢。

這些傻猴發展到看上去比較像人的時候,已經到了舊石器時代中晚期。

舊石器時代這個名詞,上過中學的人應該都已經知道了。意思就是說,這時候,我們的祖先已經能夠加工石頭棍棒之類的東西了,當然還是很粗糙的,但至少他們已經懂得用這些東西來抓小動物了。

這個時期,大概就是距今11萬年~1萬年左右的時候。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段時間紹興這個地方的情況。

10萬年前的紹興是什麼模樣?三次海侵瞭解一下 | 紹興小史

三峽地區發現的石製品

據考古專家們說,那時候的寧紹平原,基本上處在時而被水淹沒,時而露出水面變成陸地的狀態。

怎麼理解呢?

想象你赤著腳站在海邊,海水一會兒衝上來,你的腳就給淹沒了,一會兒又退下去,你的腳就露出來了。當時,大概的寧紹平原大致就是這個樣子。把你的腳想像成寧紹平原,把“一會兒”拉長成幾萬或者幾千年,就成。

專業地說,海水衝上來,那叫“海侵”,海水退下去,那叫“海退”。

在距今11萬年~1萬年前這段時間,在寧紹平原這一帶,海侵海退來回了3次。專家分別將其命名為:星輪蟲、假輪蟲、卷轉蟲海侵。

這個什麼蟲,其實就是專家在地層裡發現的生物化石,每次海水衝上來的時候,就有一種蟲子跟著上來,最後附著在地表上,成了化石。於是,這種小蟲子就成了今天人們區別地層年代的工具。

第一次,星輪蟲海侵。大概從11萬年前開始,7萬年前到達高峰,那時候比現在的海平面要高5~7米,這意味著寧紹平原的大部分都被淹沒了。高峰過後,海水又花了2.5萬年時間,才慢慢退回去。到4萬年前左右,海平面到低點,大概比現在低70多米。這是不是意味著,舟山群島這一片,也變成陸地了?

第二次,假輪蟲海侵。緊接在上次之後,這次好像來得更猛,去得也快。4萬年前開始漲,2.5萬年前就開始退了,這一退就退得沒邊了,2萬年前的海平面已經比現在低136米了,到1.5萬年前,出現了已知最低的海岸線,比現在低155米。那意味著,當時寧紹平原外面,還有廣闊的陸地供我們的祖先玩耍。

10萬年前的紹興是什麼模樣?三次海侵瞭解一下 | 紹興小史

假輪蟲海退時期今浙江省境示意圖

第三次,卷轉蟲海侵。從1.5萬前開始,海水又開始往上衝,到8000年前左右,寧紹平原南部(新昌、嵊州一帶?)、杭嘉湖平原西部(安吉、長興一帶?)都進了海水。

10萬年前的紹興是什麼模樣?三次海侵瞭解一下 | 紹興小史

卷轉蟲海進時期今浙江省境示意圖

以上三次海侵海退的時間界限,基本都是個估數,專家們說法不一,作為普通老百姓也沒必要搞太清楚,大概知道有這回事就行了。

另外,大家發現沒,這海水運動,似乎也跟人類發展一樣,做著加速運動,越到後面變化越快。比如第一次海侵花了六七萬年,第二次二三萬年,第三次就變成一兩萬年了。所以,越往前,計量單位就越大。說十幾萬前的事,一個誤差動不動就是一萬年、一千年,要放在現代,那還得了,一下子就幾十個朝代過去了。

那麼,在這海侵海退之間,寧紹平原生活著哪些動物呢?大部分跟現代差不多,也有一些不一樣的。

專家們把那時候生活在中國南方動物們統稱為“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寧紹平原也屬於這個群,所以,大熊貓、劍齒象肯定是少不了的。除此之外,在今天的浙江一帶發現的動物化石還有獼猴、鹿、中國犀等,現代比較常見的牛、羊、豬、龜、鱉等也都有了。

10萬年前的紹興是什麼模樣?三次海侵瞭解一下 | 紹興小史

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

水和動物都說完了,你是不是很想知道,這時期紹興這地方有人生活嗎?他們在幹嘛?

別急,咱們下週三再聊。


週一:【越商】

週三:【越史】

週五:【越食】

每晚7點,分享紹興的美食美器、名人越企、逸史趣聞。本號專注越文化研究與普及,喜歡請點擊關注“越來了”,一起追尋“越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