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術語簡介:“Roguelike”和“Roguelite”的異同

前段時間,博士和大家分享了文章《有待完善的潛力新作,Roguelite新遊戲試玩》,其中介紹了steam上的一款叫做《無間冥寺(Curse of the Dead Gods)》的遊戲。這是一款“Roguelite”玩法的產品,有小夥伴就有疑問:“不是Roguelike嗎?”兩個單詞就差一個字母,有什麼區別呢?

遊戲術語簡介:“Roguelike”和“Roguelite”的異同

喜歡玩獨立遊戲的玩家經常會看到“Roguelike”或“Roguelite”這樣的玩法字眼,那麼今天博士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兩者的異同。介紹之前請大家記住:《Rogue》是一款遊戲,“Roguelike”顧名思義就是“像《Rogue》的遊戲”。而“Roguelite”則是“Roguelike”的衍生作品。

遊戲術語簡介:“Roguelike”和“Roguelite”的異同

首先了解一下《Rogue》。《Rogue》的全名是《Rogue:Exploring the Dungeons of Doom》,是由Michael Toy 和 Glenn Wichman開發的地下城冒險遊戲,當時兩人都是加州大學克魯茲分校的學生。在上世界七八十年代,《龍與地下城》及奇幻文化非常流行,《Rogue》也深受其影響。玩家在《Rogue》中扮演一位冒險者,前往一個深不見底的地下城(或稱迷宮),目的是達到最底層,找回寶物。

遊戲術語簡介:“Roguelike”和“Roguelite”的異同

《Rogue》有兩個非常特別的地方:一個是“永久死亡”機制。玩家一旦在遊戲中死亡,所有的裝備、道具、經驗等都灰飛煙滅,玩家只能重來。換句話來說,玩家在遊戲中必須一命通關;另一個則是“隨機生成地圖”。玩家死了又死,但是每次遊戲都有新的迷宮形成,會有新的體驗。因此遊戲的耐玩性和重玩性大大提高。

遊戲術語簡介:“Roguelike”和“Roguelite”的異同

好玩的遊戲自然會有後來者效仿,於是有許多“像《Rogue》的遊戲”誕生,這就是“Roguelike”遊戲。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黑暗破壞神》系列,遊戲中有很多《Rogue》裡的隨機生成、資源管理的元素。尤其是一命到底的專家模式堪稱一款即時戰鬥的《Rogue》。而在2008年的國際Roguelike發展會議上大家對這類遊戲進行了明確的定義,並被命名為“柏林詮釋”。“Roguelike”遊戲包含了:不可挽回性、生成隨機性、進程單向性、遊戲非線性等等。

遊戲術語簡介:“Roguelike”和“Roguelite”的異同

沒錯!一些資深的玩家給“Roguelike”遊戲進行了明確的定義,一款遊戲必須含有上述多個元素才能叫“Roguelike”遊戲。大家可以想象:這樣的遊戲顯然非常的硬核,門檻也非常高。那麼有部分開發者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把一些自己認為好玩的元素提取出來,摒棄那些硬核的元素,於是一些“Roguelike”的衍生作品出現了,這就是“Roguelite”遊戲。

遊戲術語簡介:“Roguelike”和“Roguelite”的異同

“Roguelite”遊戲經常把“Roguelike”中非常硬核的“永久死亡”機制(不可挽回性)刪掉,好玩的“隨機生成地圖”則保留。也有開發者會把一些其他的玩法加進來,近年來比較火的《死亡細胞(Dead Cells)》就是一款出色的“Roguelite”遊戲。

遊戲術語簡介:“Roguelike”和“Roguelite”的異同

以上就是“Roguelike”和“Roguelite”的簡要異同點,大家瞭解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