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上汽減薪透射了什麼信號?

【汽車人】上汽減薪透射了什麼信號?


削減成本只能延緩危機的到來,尋找到新的價值增長點,才可能“剩者為王”。不管如何,殘酷的淘汰賽已經開始了。



國內汽車業現在日子難過,不是什麼秘密。繼2018、2019連續兩年負增長之後,今年又碰到疫情這麼大的意外,負增長几成定局。2月份產銷量下滑八成,是特殊時期的特定市場形態。不過,2003年SARS之後,汽車業報復性反彈並進入新一輪大增長的情形,恐怕無法複製了。當前市場,已經是存量市場,不但競爭變得殘酷,而且內卷化愈演愈烈。


如此背景下,上汽集團下屬多個子公司都實行了“減發績效工資”。這是頗具標誌性的信號。


【汽車人】上汽減薪透射了什麼信號?


上汽作為國內車企的扛把子,2019年旗下各品牌銷量(623.8萬輛)達到國內市場1/4,是不折不扣的頭部企業。如果這樣的企業都要縮減勞動力成本,可見業內生態到了嚴重的程度。而且,在上汽背後,國內上百家車企,其中有不少都在“調薪”,只不過未宣之於眾而已。


不過,這種看法未免失之粗略。上汽是“頭部”不假,減薪也不假,但從決策動機及對產業內氛圍的影響來看,不能簡單以負面概括。


業績危機感


汽車企業同時具備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密集三個特點。對於上海市利稅和產值產出大戶,其任何動作,都具備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對於這種超大型國企上市公司而言,現金流比利潤報表更重要。而2018年上汽集團利潤是360億元,2019年財報暫未出,但上汽大眾就貢獻了280億元。因此,有理由認為,上汽的現金流仍然是業內最健康的之一。


那為什麼還要做減薪這種“傷士氣”的決定?有人認為,一部分原因來自於2月份的產銷量數字。


【汽車人】上汽減薪透射了什麼信號?


據上汽官網的產銷快報顯示,銷量方面,上汽大眾2月份同比減少59.14%、上汽通用減少52.07%、上汽乘用車減少32.01%、上汽通用五菱減少65.24%,而商用車板塊減少幅度較小甚至增長,和整個國內市場比起來不算糟糕。而且,隨著各地復工復產,生活逐漸恢復正常,推遲的部分消費將兌現。產銷數字肯定會好轉。


2月份一個月的產銷數字,並非決定性因素。上汽的減薪方案,恐怕醞釀有一段時間了,疫情只不過加快了決定出臺的速度。


去年10月,上汽公佈了2019年Q3財報。前3季度,上汽總收入5853.45億元,同比減少13.25%;淨利潤207.93億元,同比下降24.86%。這也是上汽集團自2002年以來,前三季度歸屬淨利潤第一次出現下滑。


其中,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這三家車企在2019年的銷量分別同比下滑3.07%、18.78%、19.42%,而上汽大眾年銷量近5年首次被一汽-大眾超越。


上汽業績的絕對數字仍然擁有領先優勢,但上汽的危機感,迫使其必須採取行動。


發射信號彈


不過,人力成本在車企成本中不佔大頭。汽車號稱工業之花,一輛汽車的研發,由數千個工程師歷經立項、造型、騾車、數模圖紙、開模、環境試驗、臺架測試、EMC、NVH、VOC、冬夏季耐久、路試一系列複雜而昂貴的試驗,將超過2萬個零件組成一輛完整的車。然後跨省運輸到苦心搭建的經銷網絡,賺到的錢沒有一部高端手機多(當然可以從售後服務彌補)。


【汽車人】上汽減薪透射了什麼信號?


汽車業利潤率非常低,這不是今天才有的現象。但是,也意味著它經不起太多波折。雖然龐大的體量和穩定向上的市場,本身就意味著抗風險能力,但是現在,後一個因素正在消逝。這是時代大勢,無人可以逆勢而行。


上汽旗下各部門減少“績效”工資,方法不一,減了多少也說法不一。上汽已經一再證實其管理成熟規範,應該有能力保證,有能力、有拼勁的一線技術骨幹被最大限度地保護起來,甚至待遇不減反增。


對員工構成而言,減薪比裁員負面作用更明顯。因為如果全員普減(有說法認為從高管到員工績效都減40%-50%),那麼最有職場競爭力的員工會選擇出走,這樣不利於企業。不過,對於大型國企來說,規模化裁員不利於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上汽在做艱難的平衡。


【汽車人】上汽減薪透射了什麼信號?


另一種邏輯認為,上汽“象徵性”減少薪酬,是為了向全體員工、供應商和銷售網絡發出明確信號:準備好過苦日子。這一點成為共識,接下來一系列強化KPI、下大力氣壓縮成本的舉措,推行起來阻力就會小很多。


產業變革的壓力傳導


其實,從去年開始,一系列零部件供應商的日子就已經很不好過。諸如國威科技等大中型供應商欠薪停產等消息,不絕於耳。幾家邊緣化的整車企業,也陷入債務違約、欠薪停產,甚至走到破產清算邊緣。


現在,終於輪到頭部企業來面對不明朗的未來。壓力完全是沿著汽車產業價值鏈逆向傳導的。


【汽車人】上汽減薪透射了什麼信號?


全球汽車業則在2018年開始就開始大刀闊斧地裁員,與此相比,上汽的“減薪”就顯得溫情脈脈了。


2019年,Tier1巨頭大陸關閉了4家柴油發動機工廠,裁員3450人,近期又宣佈裁掉子公司Vitesco Technologies(原大陸動力總成事業部)1/3崗位。


博世2019年裁員6800人,今年2月,戴姆勒計劃裁掉1.5萬個崗位,其中包含北京奔馳的部分外籍員工。


通用、大眾和福特更是早早下手,2019年全球車企裁員計劃超過10萬人。這股風潮,預計在今年登陸中國。


汽車就業鏈條已經產生波及效應。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產業變革帶來的就業崗位減少。博世董事會主席鄧納爾舉例稱,製造一款柴油噴射動力總成,需要10名工人,而製造一臺電機,需要1人。電動車需要的零件數量更少(可能減少至燃油車的1/5)。這意味著汽車產業鏈在變短。


【汽車人】上汽減薪透射了什麼信號?


而汽車產業的科技加成效應,尚未徹底凸顯。5G網絡、自動駕駛、車聯網這些因素,固然能增加單車價值,但很可能帶來市場需求減少的附加效應。新價值創造出的新崗位,可能無法抵消舊崗位的消失。

目前,整個汽車行業,面臨經濟下行背景和科技衝擊的雙重挑戰。轉型期間的陣痛,落到任何個人頭上,都是難以承受之重。對於員工個人而言,需要消除“工具人”屬性,增強個人職場競爭力;對於企業而言,應儘快度過轉型階段。削減成本只能延緩危機的到來,尋找到新的價值增長點,才可能“剩者為王”。不管如何,殘酷的淘汰賽已經開始了。(文/《汽車人》黃耀鵬,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