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最恥辱的兩場戰爭,竟然都是靠女人逃出來的

劉邦最恥辱的兩場戰爭,竟然都是靠女人逃出來的

劉邦出身貧農,書讀得很少,不愛勞動,就是一混混、無賴,竟然奇蹟般的、用短短7年的時間建立了大漢王朝,這是任何人都想不到、也做不到的。劉邦從斬白蛇起義到楚漢戰爭再到登基,打過的勝仗屈指可數,敗仗倒是吃了不少,就連當了皇帝后也吃過敗仗,並且輸得很慘、很難看。在劉邦的戰爭生涯中,有兩次敗仗是很出名的,也是很丟臉的,竟然都是靠女人才解脫困局、逃出來的。

公元前204年,楚漢戰爭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不能脫身。無奈之下,劉邦只得向項羽求和,項羽本來不想趕盡殺絕,要答應劉邦卻被亞父范增所阻攔。劉邦已經是甕中鱉,被捉指日可待,這個時候怎麼能講合呢?劉邦正在絕望之中,手下的謀士陳平獻了一計,用反間計挑撥了項羽和范增的關係,使得項羽懷疑范增私通劉邦,要出賣自己。范增見得不到項羽的信任,就請求回家養老,而臨走時,項羽竟然沒有一絲挽留。75歲的范增感覺受了奇恥大辱,一路之上心緒低落,沒等到家就連氣帶病死在途中。

劉邦最恥辱的兩場戰爭,竟然都是靠女人逃出來的

范增死後,回過神來的項羽知道中了劉邦的反間計,感覺自己受到了羞辱,立時惱羞成怒,晝夜不停攻打滎陽。身處滎陽的劉邦被圍困多時,糧食馬上就要斷絕,而外面還沒有救兵,滎陽已經危在旦夕,劉邦就想要棄城逃跑。滎陽城被項羽大軍圍得水洩不通,想跑也沒那麼容易。這時還是陳平給劉邦出計,用詐降吸引項羽大軍。劉邦就立即給項羽寫了一封投降信,約定第二天在東城門見面。

劉邦最恥辱的兩場戰爭,竟然都是靠女人逃出來的

第二天天還沒亮,就見滎陽城東門裡出來了很多婦女,大約有兩千多人的樣子,婦女的後面是一輛頂著黃綢的小車,由劉邦大將紀信穿著劉邦的衣服坐在裡面,冒充是劉邦,並讓人對楚軍喊話:我軍已經糧絕,漢王要投降來了。楚軍一開始看到幾千婦女從城裡出來,就感覺很好奇,再一聽說漢王要投降,立時全場歡呼、雀躍。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圍困滎陽四門的大軍都知道了,都跑來東門看漢王投降。等到天亮時,楚軍一看車裡坐的根本不是劉邦,而是人冒充的,就知道上了劉邦的當了。而這時,劉邦早就帶著手下的文臣武將偷偷從西門逃出去了。惱羞成怒的項羽抓住了紀信,活活地燒死了,而那兩千多婦女,自然受到了楚軍的凌辱,沒有一人活得下來。劉邦為了自己逃命,不顧別人的死活,這是任何正人君子都做不出來的,而他的謀士陳平,也是個詭計多端的小人。一個混混和一個小人湊在一起,不管用什麼方法,還是保命要緊。也虧了陳平的詐降計,不然劉邦肯定命喪滎陽了,以後的歷史也要改寫了。

劉邦最恥辱的兩場戰爭,竟然都是靠女人逃出來的

地處西北的匈奴歷來是中原的大患,他們經常騷擾中原,燒殺搶掠,鬧的邊境民不聊生。漢高祖劉邦登基以後,為鞏固劉氏天下,就剷除了幾個異姓王,遠在西北的韓王信感到了害怕,就投降了匈奴。匈奴有了熟悉內地的嚮導,就再次侵入中原,邊境告急文書一封一封送到劉邦手裡。當了皇帝的劉邦統一了中原,正是風頭正勁、心高氣傲的時候,一聽說匈奴侵犯,就要藉著餘威,御駕親征。

公元前200年冬天,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御駕親征匈奴,一開始打了幾次勝仗後,警惕性也隨之放鬆。誰知,當大軍走到平成(今大同市東北)這個地方時,卻被匈奴單于冒頓帶領40萬大軍包圍。匈奴佔領有利地勢,把守住各個路口,使得漢軍和後方斷絕了聯繫。時值深冬嚴寒,加上連日雨雪不斷,不慣寒冷天氣的漢軍凍得手腳發涼,凍去手指頭的就有十之二三,甚至凍死的也有,這樣的軍隊還怎麼打仗?雪上加霜的是,在被圍了3天后,漢軍的糧食也快吃完了,眼看整個部隊都要保不住了。這時,還是陳平給劉邦獻計,使得劉邦大軍逃出重圍,開啟了一段與匈奴相安無事的平安期。

劉邦最恥辱的兩場戰爭,竟然都是靠女人逃出來的

陳平在軍營中,看到冒頓單于經常和愛姬閼氏一起騎馬出出進進,對閼氏很是疼愛。他又打聽到這閼氏是冒頓新娶的王后,對閼氏百般疼愛,無所不依,於是陳平就想在這閼氏身上打主意。陳平讓劉邦預備了很多的金銀珠寶,讓人偷偷下山混進了匈奴大營,找到了閼氏所住的帳篷。可能有人說,幾十萬大軍,成千上萬的帳篷,閼氏的帳篷就那麼好找?閼氏作為單于的寵妃,肯定住得與眾不同,一定是最華麗、最高檔的,因此很好找。劉邦派去的使者找了個機會見著了閼氏,獻上了大批的珠寶,還拿出了一副美人圖讓閼氏轉交單于。

劉邦最恥辱的兩場戰爭,竟然都是靠女人逃出來的

閼氏收下了珠寶,並問美人圖怎麼回事,使者說漢朝皇帝想講和,要把國內第一美女獻給單于。閼氏也怕自己的地位被別人取代,就答應使者在單于面前說好話,只是要求使者把畫帶回去。晚上,閼氏和冒頓單于纏綿之後說:"我得到消息,聽說漢朝的幾十萬援軍快到了,只怕明天就會趕到。"冒頓單于急切地問:"真的有這樣的事?"閼氏接著說:"漢朝和單于您,兩主不應該互相傷害得太厲害,現在漢朝的皇帝被困在山上,漢人怎麼能就此罷休呢?自然會拼命相救的。你就算打敗了漢人,奪了他們的土地,也會水土不服,不可能長住。萬一滅不了漢朝皇帝,等他們的援軍一到,內外夾攻,那我們就危險了。"閼氏還說:"漢朝皇帝被圍了七天,軍隊都沒有慌亂,想必是有神靈相助的,雖然有危險,但最終也會平安無事的。咱們又何必違背天命,將他趕盡殺絕呢?不如放他一條生路,以免以後有什麼災難降臨到咱們頭上。"男人最經不起枕邊風,又聽見閼氏說的很有道理,就答應放漢軍一馬。第二天,匈奴大軍閃出一條通道,放漢軍出來。劉邦在手下將領的重重保護下,趁著大霧,帶領大軍狼狽地跑出了匈奴的包圍圈。

劉邦最恥辱的兩場戰爭,竟然都是靠女人逃出來的

吃了苦頭的劉邦回到朝廷,惱怒地斬了十幾名向他進言說匈奴可擊的官員。但是匈奴照樣還是在邊境侵擾劫掠,問題沒有解決。為休養生息,讓邊境得到安寧,劉邦聽信了大臣婁敬的建議,採取了和親政策,並每年都向匈奴送去大批的物資,這才使得匈奴不再騷擾。也就是從那時起,漢朝的很多年都採取了屈辱的和親政策,一直到漢武帝橫掃匈奴,情況才得以改觀。

中國歷史上曾對外簽訂過無數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特別是到了大清帝國更加嚴重。毫無疑問,最早的始作俑者就是劉邦,他為後世帝王帶了個壞頭,對匈奴採取的和親政策也成了他作為開國皇帝的敗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