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鑑賞(四)走進民樂之“古箏今彈”

歡迎同學們來到我們的空中音樂課堂,今天的課程內容為民樂之首的古箏,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走進古箏的藝術世界。


音樂鑑賞(四)走進民樂之“古箏今彈”

提到古箏,有的同學可能會搶著說“笑傲江湖”、“六指琴魔”等話題,關於我們的課堂,這種打開方式我們暫且先放一邊。

音樂鑑賞(四)走進民樂之“古箏今彈”

正確的打開方式如下:

古箏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之一,由於歷史悠久、分佈甚廣,有人稱之為“萬樂之祖,眾樂之尊”。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演奏古箏作為修身怡情、培養高潔氣質的主要方式。其音色清越、高潔、典雅、委婉動聽、富有神韻。輕拂宛如行雲流水,重掃勢若山崩濤嘯。左手的吟、揉、按、滑、點等手法,充分體現出箏韻的特點!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古箏就已存在,由於廣泛流傳於當時的秦地(現在陝西地區),又名秦箏。最早的古箏演奏分為南北兩派,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不斷衍生出越來越多的分支:陝西、河南、山東、潮州、客家等派別(敲黑板:這裡指的是風格特徵,可不是武術門派),就像地方方言一樣,每個派別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風格韻味及演奏方式。當然在歷史的河流當中還有仿照古箏形制製作的朝鮮箏(伽倻琴)與日本箏(唐箏),分別與我國曆史上漢朝、唐朝的古箏樣貌與音色相似。

音樂鑑賞(四)走進民樂之“古箏今彈”

圖左為朝鮮箏 圖右為日本箏

在我國,作為民樂之首的古箏可是一個周身木製長約1.63米的大傢伙。從結構上來講,可以分為箏首(內含弦釘可拴琴絃)、箏尾、前嶽山(箏首處I型)、後嶽山(箏尾處S型)、穿弦孔(分別位於前後嶽山處並隨其形制)、箏弦(21根)、箏碼(21個)、面板、側板、底部音孔以及箏腿(人字架或板架用作支撐)。

音樂鑑賞(四)走進民樂之“古箏今彈”

古箏結構圖

音樂鑑賞(四)走進民樂之“古箏今彈”

箏弦箏碼細節圖

前面箏體結構中已經提到,古箏有21根箏弦和21個箏碼(21弦為現在常用形制,追溯歷史有25弦、13弦、16弦、18弦等等)。琴絃排列從靠近身體這邊由高音至低音,箏弦由細到粗,對應箏碼也是由小到大排列。而在傳統形制的古箏中這21根琴絃的定弦規律是按照中國傳統五聲音列,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宮、商、角、徵、羽(1、2、3、5、6)五個音循環排列(由於古箏文化的不斷改良與發展,現在的定弦方式已經不再拘泥與傳統五聲,古箏在音色效果、表現方式等方面更是被無限的挖掘)。

音樂鑑賞(四)走進民樂之“古箏今彈”

箏弦排列示意圖

簡單的五個音就可以彈奏出悠揚美妙的旋律,這就是古箏的魅力所在。那麼加上演奏者各種指法技巧進行進一步的演奏,是不是更讓人神往呢?下面一段視頻,讓我們走進豐富的古箏世界,請同學們用心聆聽並且感受《漁舟唱晚》的娓娓道來、《將軍令》的旌旗揮舞以及《溟山》的悠遠神秘……

教師演奏片段集合

古箏作為第一件走向世界的中國民族樂器,今天已成為世界不同民族共同文化的文明藝術財富。隨著中小學校素質教育的提出,音樂藝術的廣泛普及,這門古老文明的藝術在當代煥發著勃勃生機。疫情期間我們聯邦初中部同學之中的“演奏家”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在學習之餘進行音樂素養提升,我們來看看他們精彩的瞬間。

學生演奏片段集合

音樂鑑賞(四)走進民樂之“古箏今彈”

音樂鑑賞(四)走進民樂之“古箏今彈”

最後,讓我們跟隨一曲《芒種》感受古箏與流行歌曲的結合,在這濃濃的古風之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