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的由来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智谋全书,是中国历代智慧谋略的全部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享誉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

按计策顺序排列,共分六套谋略,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共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的由来

1、【原文】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注释】六六三十六:《嘉祜集·太玄论下》:“太玄之策,三十有六。”指军事谋略六大类,每一大类包括六小类,六六三十六个计谋。三十六之数,从《易经》数理。

数:易数。天地变易生之理。

术:方法,手段,权谋。

阴阳燮理:事物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规律。

燮:调和,和谐。

机:机变,天机,机会。

设:主观生造。

中:成功、实现。

【译文】六个六构成三十六这个变化之数,数的变化中包含术法,术法中包括数的变化。阴和阳交替运作,运作中生化出天然机变。机变是天然的,不可人为设计。人为设计的,是无法运作成功的。

2、【按语】解语重数不重理。盖理,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术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是诡异立见,诧世惑俗,而机谋泄矣。或曰: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注释】

理:易理,事理,客观情况。

不经:不合实际,不合常规。

胜战计:具备充分打胜仗条件下的计谋。

敌战计:具有抗拒力量条件下的计谋。

攻战计:可以谋攻取胜条件下的计谋。

混战计:处于混乱局势条件下的计谋。

并战计:兼并战争条件下的计谋。

败战计:以劣势对优势条件下的计谋。

【译文】解语注重变易之数,不注重变易之理。因为变化的道之理,可以在各计的解语中揭示清楚;而数的变化,则不是解语的字面意义可以表达明白的。如果有人只知道术法就是术法,不包括数的变化,他的术法便不会达到目的。术法计谋,原理出自自然规律、社会常情。如果施行术法计谋者做事不合常规,人们会很快发现其行事的诡秘怪异,感到惊诧和不解,便会特别留意,术法计谋就收不到功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