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败战计之走为上

三十六计:败战计之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注释:

师:古代兵制,两千五百人为师,五师为军。这里为军队的统称。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语出《易经.师卦》。

  为了保全军事实力,退却避强虽退居次位,但免遭灾祸,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用兵之法。

出处:

“走为上”的计名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檀公即南北朝时南朝名将檀道济。《冷斋夜话》作“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在元明时期戏剧、小说里常能见到这一说法,如《窦娥冤》第二析:“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又如《水浒传》第二回:(王进之母对王进说)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 + +

“走为上计”的意义在于己弱敌强时,要主动撤退,以保存实力,其策略思想来源甚早,《吴子·精敌》中说:“凡此不如对手,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在其他兵书中也多有论述,如《淮南子·兵略训》里讲:“实则斗,虚则走。”这里“实”指力量强大,“虚”指力量不足,也是强调实力不及就要“走”。《兵法圆机·利》中说:“避而有所全,则避也”。“避”指主动撤退,“全”指保全,意思是如果撤退能保全力量,就应该撤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