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

聚焦 | 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

自有文字记录以来,我国有上千年的病虫害斗争历史,善于、勇于抗击病虫害的农民,用一次又一次的的胜利铸就了光耀的农耕文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中国,农民、农业从业者便枕戈待旦,每一战都如履薄冰。今天,草地贪夜蛾选择了中国,那么,中国农民必将给它致命一击。

聚焦 | 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

它,从何而来

草地贪夜蛾是来源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地理种群,原本只在西半球活动;2016年1月草地贪夜蛾在非洲尼日利亚首次被发现;2017年4月28日,非洲12个国家官方报道了草地贪夜蛾的入侵;2018年1月,草地贪夜蛾几乎入侵到撒哈拉以南非洲44个国家;2018年5月草地贪夜蛾入侵印度,3个月蔓延印度;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出预警;2018年11月进入孟加拉和斯里兰卡;2018年12月中旬入侵缅甸。

聚焦 | 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

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为做好草地贪夜蛾入侵防范,全力阻截其蔓延危害,下发通知,及时组织各地技术人员加密监测预警,在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设立重点监测点,架设高空测报灯和黑光灯,开展灯诱成虫系统监测,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2019年1月18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告草地贪夜蛾已从缅甸入侵到中国。自此中国农民拉开了“虫口夺粮”的序幕。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草地贪夜蛾雄蛾通常有棕灰色的翅膀,翅膀尖端和中心有明显的白色斑点。雌蛾前翅呈棕灰色,后翅通常呈彩虹色,发白,边缘暗色。

2019年3月11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标志着草地贪夜蛾开始在我国西南等地开始逐步蔓延,发生范围日渐扩大。

2019年3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确定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应急防控、区域联防、统防统治等防控策略。并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

2019年3月中旬,广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侵入,且蔓延速度出乎预期。草地贪夜蛾入侵以后,广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开展监测预警、田间普查、全面推进宣传培训、防控指导,精心组织统防统治。

2019年4月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植物病虫情报第13期《我国及周边国家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通报 》。通报显示,草地贪夜蛾对冬玉米造成一定为害后,已在我国定殖并开始繁衍,云南、广西已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春玉米。

2019年4月24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通告显示,目前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广西等3省(区)67县(区、市)见虫,发生面积为7万亩左右,防控面积达10万亩。

2019年4月26日,湖南省宜章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

2019年5月8日,四川发现并确认草地贪夜蛾虫情。

聚焦 | 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

打响灭虫阻击战

短短数月草地贪夜蛾就成为了我国重大害虫,导致作物苗期受害,减产10%-25%,让人不寒而栗。

草地贪夜蛾最大的特点是极其能吃,“贪”是它的本性,几乎不挑食,80多种植物它都能吃,最喜欢吃的是玉米和水稻,因此,它也分为玉米型和水稻型,看似毫无区别,但是在交配行为和性信息素上有所不同。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是危害农作物罪魁祸首,而成虫的主要危害是产卵和飞行。幼虫习惯于藏在叶片的背后,还可以借助风力转移到另一棵植株上,甚至喜欢钻进玉米叶片与茎秆的缝隙中,让人防不胜防。

草地贪夜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能飞,有“行军虫”一称,喜欢夜间乘风而飞,一晚上就可以飞100公里,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吃掉庄稼一片,风有多大的威力,它有多大的能力。有报道称,草地贪夜蛾的成虫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飞到加拿大南部,仅用30个小时。

草地贪夜蛾除了能吃、能飞、还特别能生,完全就是“超生游击队”,雌蛾会进行多次交配,一只雌蛾可产卵接近1000粒,30天可以完成一个世代,短时间就能形成一个“军队”。

聚焦 | 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

2019年6月3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应急用药产品范围,提出25种应急使用的农药产品。

2019年6月6日,中央财政紧急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亿元,支持地方组织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

2019年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印发《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的通知。

2019年7月,四川、福建、天津等省市开展草地贪夜蛾检测防控调研工作。

2019年7月3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的紧急通知、发布关于印发《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的通知以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两个紧急通知和一个防控方案标志着中国草地贪夜蛾斗争的形势进入一个转折点。

2019年9月17日,农业农村部宣布草地贪夜蛾防控首战告捷。

2019年10月,草地贪夜蛾在四川广元得到有效控制。

2019年11月,福建省三明市草地贪夜蛾防控首战告捷。

2019年11月,亚洲11国达成草地贪夜蛾防控昆明共识。中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云南省昆明市联合召开亚洲区域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国际研讨会。会议决定,在亚太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下成立亚洲区域草地贪夜蛾工作组,中国作为第一个轮值主席国设立秘书处负责协调相关工作。

2020年2月5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

2020年2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的通知,通知表示,今年我国草地贪夜蛾发生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要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持续推进草地贪夜蛾防治,有效遏制大面积暴发成灾。

2020年2月21日,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引发公众的担心。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最新版的《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在2019年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对28个农药品种进行重点推荐。

2020年3月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病虫情报,初步统计在7省(区)176个县(市、区)查见草地贪夜蛾幼虫,累计发生面积76万亩,目前发生面积近55万亩。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

2020年3月12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早稻生产推进落实视频会议,会议要求,各地要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特别是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防控。

聚焦 | 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

综合防治是关键

农药防治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应急手段之一。在草地贪夜蛾原生地美洲,农药防治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长期打药,草地贪夜蛾会演化出抗药性,对一些药剂“免疫”,长此以往,能够有效杀灭它们的农药将越来越少。此外,草地贪夜蛾喜欢钻蛀,农药也很难接触到在玉米内部的虫子。

因此,农民们不得不使用效果更强的农药,多打一点,打浓一些。可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农药以及人工打药的价格让农民的生产成本变得更高。

还有一个令农民头疼的问题就是草地贪夜蛾的迁飞性。虽然打药后,就能看到虫子出现中毒的症状,但是扑杀不久,会有新的蛾子从其他地方飞来产卵,等它们孵化出来,幼虫又能在这片玉米地上大快朵颐,吃饱喝足再飞到其他农田继续繁衍。所以,农民只能被动地持续打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防治草地贪夜蛾一味地依赖于农药,也不符合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减化肥、减农药、增效益“两减一增”的绿色防控理念。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综合防控”才是最优的防治方法。

除了合理使用农药之外,可以通过灯光、食物、性诱剂等途径进行诱捕,还可以通过轮换种植、间隔种植等,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害虫的天敌种类等等。

以虫治虫,依靠蠋蝽、益蝽等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性天敌进行防治,它们以草地贪夜蛾为食。蝽,半翅目昆虫,很多种类胸部腹面常有臭腺,可散发恶臭,又有“臭大姐”、“屁巴虫”等俗名。

夜蛾黑卵蜂是草地贪夜蛾的一个寄生性天敌,被称作草地贪夜蛾的克星。在美洲地区,它是防控草地贪夜蛾效果最为突出一种寄生蜂,这种黑卵蜂寄生于各种夜蛾科害虫的卵,并它们把卵产在寄主的虫卵、虫蛹或虫体上,破坏寄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草地贪夜蛾将没有机会孵化幼虫,将之扼杀在摇篮里。

目前,这场“虫口夺粮”的战役还在继续,但我们有信心在这个春夏迎来抗击草地贪夜蛾的阶段性胜利。

1 END

1

尿素涨跌有风险?疫情下,尿素期货为企业经营提供保障!

农业农村部:优化审批服务,推动农企加快复工复产

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

金融助企,共战“抢抓农时”第一线!

以下内容是广告

聚焦 | 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聚焦 | 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

监制 | 魏萌

聚焦 | 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虫口夺粮”的应急指南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