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屡试不第之人,成大夏中流砥柱!(两宋繁华往事266)


中原屡试不第之人,成大夏中流砥柱!(两宋繁华往事266)

张元,宋朝华州人(今陕西华县)。

在历史上,他还有位好兄弟,也是同乡,吴昊。

两位都是读书人,走的科举之路。无奈,两人虽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兄弟二人,颇为愤懑,常常夜游山林,或纵论天下,或吹铁笛以自娱。山中盗贼,素闻两人大名,也深为折服,不敢上前打扰。

见科举之路不通,而边疆战乱不断,二人决定投笔从戎。到了宋夏边境后,为博人眼球,他们雇人拖块大石板四处游荡,石板上刻着两人怀才不遇的诗句。他们则披发遮面跟在后面,或大笑、或大哭。如此惊世骇俗,很快被当地驻军发现。边关守将接见了他们,但并不以为然,不痛不痒地问了几句,便打发了事。话里话外,对二人的不屑溢于言表。

时值隆冬。张元,站在边关之上,遥望漫天飞雪。眼见千里江山如画,满朝公卿勋贵,他们兄弟满腹韬略,竟无用武之地,不禁眼含热泪、触景伤怀,遂赋诗一首。

《咏雪》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

中原屡试不第之人,成大夏中流砥柱!(两宋繁华往事266)


张元博学古今,自然读过唐末黄巢的《菊花诗》。两相对比,一样的以诗明志、一样的杀气腾腾。

和黄巢不同,他们没有造反。

他们决定走另一条路,投靠西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此时,李元昊已继位。在宋夏边境,他们听说元昊有胆有识,能文善武,在国内大兴变革,求贤如渴,番汉官员一视同仁。这让他们眼前发亮、心向往之。

两人凑足盘缠,历经艰辛来到了西夏的国都。只是,偌大的兴庆府,他们举目无亲,别说见到李元昊,就连引荐之人都不可求。万般无奈,他们只能故伎重演,继续搞行为艺术。

他们先是改名字,将元昊二字拆开,加上自己的姓,变成了张元、吴昊。所以,这两人的名字是改过的,至于他们的本名,则早已湮没在了历史之中。

兴庆府,有座酒楼,号六甲楼。楼高三层,富丽堂皇,是高官亲贵们常饮之处,每日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张、吴二人,选中了这里。他们一身中原书生的装扮,在酒楼大堂,指点江山、畅谈天下事,点评君王,讲述千古帝王业。两人说的兴起、喝的大醉,还在墙上留诗一首,落款张元、吴昊。

两人行为过于骇然,又直书元昊大名,早有人已报官。当时元昊虽未称帝,但国中已无人敢犯他的名讳。元昊听闻此事,先是愤怒,继而好奇,便要亲自审问二人。

元昊问道,看你二人书生装扮,想来也是读书人,且不知入乡问俗,居然敢犯我的名讳?是找死吗?

二人答道,有人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还在乎名吗?

一句话,顶在了元昊的肺上。

是啊。李元昊、赵元昊,到底姓什么呢?

至此,元昊知道二人非俗人,赶忙亲自为他们松绑,引为上座。张元、吴昊的行为艺术,终于收到了奇效。自此,两人追随元昊左右,成为他的重要智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