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过去的经历影响怎么办?不要祈求忘记,要建立完整心理拼图

去年夏天,9岁的大卫在没有被父母允许的情况下,把家里的折叠刀带了出去,和弟弟一起玩削木头的游戏。弟弟在削一块小树根的时候,用力太大,刀子直接穿过树根扎在了大腿上,流了很多血,弟弟被救护车送去医院急救。

包扎之后,弟弟已经没事了,可以正常走路,看起来也没有被这个事故吓到,但大卫是一个很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孩子,他认为是自己擅自带了小刀才伤害到了弟弟,超级痛苦没办法原谅自己。父母把两个孩子喊到一起,让他们讨论了事情的经过,过后两个孩子看起来都没事了。

今年的社区雕刻比赛,大卫一看到雕刻工具就睁大了双眼,说什么都不想参加,爸爸看出了大卫的恐惧,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往年大卫最兴奋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参加比赛。爸爸猜测,大卫害怕雕刻工具,是因为去年弟弟和小刀的事情,但是大卫好像并没有意识到,是那段经历对自己产生了影响。

像大卫这样,被恐惧、沮丧等强烈情绪所笼罩,行为变得难以理解时,可能是过去不愉快的体验对现在造成了影响。帮助孩子处理不愉快经历的方法,就是了解记忆在头脑中是怎样运作的。

孩子被过去的经历影响怎么办?不要祈求忘记,要建立完整心理拼图

记忆的两种形式

大脑对神经元之间联结产生的种种体验做出反应,帮助大脑记忆。基因决定了大脑的构造特征,但人生的经历促使神经元之间产生独特的联结,从而塑造了大脑的结构。

大脑对过去的经历产生反应,并建立新的联结,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是大脑中的连接,两种主要的脑内联结生成了两种记忆方式: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 內隐记忆

內隐记忆是非语言记忆,从出生就存在,贯穿人的一生。它有个不可思议的特征,就是当內隐记忆起作用时,人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回忆”,甚至都不会联想到这种体验和过去发生过的事有关。内隐记忆可以引起大脑特定回路的反应,像内心情绪、行为反应、身体感觉等。

更奇妙的是,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对记忆进行编码,所以无意识中就将很多事物编码进了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模式”,一旦心理模式被建立,大脑就会对重复的经历做出反应。

想一下自己给宝宝换尿布时,脑中根本不用想这些步骤:“把宝宝放好,解开衣服,然后拿掉尿尿布……”。因为已经换过很多次了,根本不用思考要怎么做,换尿布那一系列动作的神经元簇已经熄火了,自己也意识不到正在“回忆”如何换尿布。过去换了无数次尿布的经历影响了现在的行为,这个过程中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回忆”。

  •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一样使用內隐编码机制,除此之外还需要协调区域海马来参与处理信息。这种处理和协调区域的成熟度有关,随着大脑中“海马”的发育,使外显记忆成为可能。与内隐记忆不同,外显记忆启动时人体有意识,会意识到自己在“回忆”。

2岁时,大脑前额叶皮层的进一步生长,使自我认知感和时间感慢慢形成,孩子开始感受到亲历式外显记忆。即使外显记忆出现,但还是还是很难清晰完整的记住5岁前的事情。前额叶皮层的发育很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所以童年和别人的关系会影响人的一生。

如果你想回忆第一次和宝宝换尿布的经历,那就要停下想想,搜寻到的记忆的画面可能是:“紧张兮兮的握着小婴儿细弱腿脚,看着弄脏的尿布,不知所措……”。这就是外显记忆,在意识层面回忆起过去的经验,自己知道在“回忆”。

孩子被过去的经历影响怎么办?不要祈求忘记,要建立完整心理拼图

内隐记忆如何建立特定的心理模式?

内隐记忆的编码贯穿人的一生,而且在一生的前18个月只能编码内隐记忆。婴儿会把饿肚子的感觉,喝奶的幸福感,父母的声音,学习爬行、走路的感觉等等,都编码进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层面上回想过去的经验,内隐记忆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使我们形成对世界运转方式的期待,为我们建立某种特定的心理模式。当我们经历某种体验时,神经元就会被电信号激活,和其他神经元产生连接,神经元随着体验不断的连接和断开。每一种新的体验都会导致某一类神经元被激活并与其他神经元连结,就建立起了特定的心理模式。

如果爸爸每次回家,都会拥抱孩子向孩子表达爱,孩子就会建立一种心理模式:爸爸回家就代表着爱和联结。这就是内隐记忆建立了被激活的机制,让大脑准备好做出反应。哪怕爸爸还没有打开门,只是听到爸爸车子的声音,孩子就已经充满了期待。

如果老师经常批评孩子英语学不好,那么孩子就会建立不喜欢英语这种心理模式。內隐记忆的本质是保障我们的安全,让我们不需要回忆过去的相似经历就能对危险场景做出迅速反应。当难过的经历被编码为内隐记忆,一些场景就能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触发可怕的记忆。

孩子被过去的经历影响怎么办?不要祈求忘记,要建立完整心理拼图

帮助孩子整合记忆的意义和方法

内隐记忆通常是积极的,但也可能是消极的,

尤其是记忆来源于痛苦的体验,即使我们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但在特定的情境下,它们依然影响着我们。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孩子常常会对某些情境反应激烈。

内隐记忆的各要素之间缺少联系,所以没办法通过特定的背景去理解。让人恐惧的生活经历,会对孩子的记忆造成更大的影响,内隐记忆如果不经过外显处理,在某些情境下就会像地雷一样突然爆炸,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有时候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忘记痛苦的体验,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教会他们用健康的方式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帮孩子找出那些,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痛苦经历,将痛苦的经验转化为自我理解和力量的源泉。

孩子被过去的经历影响怎么办?不要祈求忘记,要建立完整心理拼图

一、内隐记忆外显化

当过去的经验和感受为内隐形式,它们像一张张的拼图碎片,散乱在大脑中。大脑中海马是一个拼图高手,不仅可以提取记忆,还负责把内隐记忆的形象、情绪、感受等碎片拼凑起来,组成一幅完整清晰的拼图。从而形成对过去经验得到外显式的理解,帮助我们反思內隐记忆对生活的影响。

女孩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害怕狗,后来有一天爸爸跟她讲了一件她不记得的事:曾经有只狗对她狂叫。原来自己的恐惧来自于以前的经验,而不是现在看到的狗。说出发生的事情后,就能把拼图碎片拼在了一起,不再感到恐惧变得更勇敢。现在她很喜欢邻居那只很乖的狗,经常和它一起玩。

如果你肯定正在发生的不是一件小事,最好回顾一下可能对现在造成影响的过去的事情。如果你感觉某件事情影响到了孩子,可以用一些方法帮助他整合记忆

,让他应对当下的情景更有控制感。

爸爸决定将大卫的那段内隐记忆转变为外显记忆,他尝试告诉大卫,去年弟弟因小刀受伤事件和他现在拒绝参加雕刻比赛之间的联系。

大卫否认了这种联系:“不是的,我只是功课很忙。”

爸爸:“我知道你很忙,但我认为不止如此,我们谈谈那天弟弟受伤的事情吧。”

大卫:“那都是过去的事,没必要谈了吧。”

为了让大卫更容易接受,爸爸教给了他一个处理记忆的工具。

爸爸:“我把那天的事情讲一下,你脑子里想象整个过程,就像看一部DVD。”

大卫:“爸爸,我真的不想。”

大脑记忆事件,并不是用连贯的方式,而是像很多细小的碎片漂浮在头脑中,为了把这些碎片拼成完整的拼图,把发生的事情讲出来是一个好方法。如果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回到过去,可以引导孩子打开记忆播放器,并教他使用一些工具。

孩子被过去的经历影响怎么办?不要祈求忘记,要建立完整心理拼图

二、重演记忆,把思维的遥控器交给孩子

引导孩子打开内在的记忆播放器,并把遥控器交给孩子,孩子可以自主控制快退或者快进。这在孩子重新访问一件不愉快的经历时,给他们带来控制感。

爸爸:“我知道你不想,你可以想象自己拿着一个遥控器,我讲到你不想回忆的部分你就说‘暂停’,我会停下下把这一部分快进过去,可以吗?”

爸爸开始讲述那天发生的事情,当讲到弟弟拿起小树根开始削的时候,大卫喊了暂停,开始使用遥控器快进。

爸爸:“那我快进到送往医院的部分。”


大卫:“快进到弟弟回家的部分。”


爸爸讲述了弟弟回到家并没有被吓到,父母也只认为这是个意外,并不责怪他。


爸爸:“让我们回到暂停的那部分,看看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经看到了结局是好的。”

爸爸陪大卫回顾了令他痛苦的那部分,这个过程大卫又喊了几次暂停和快进,但最终回顾了整件事。这个过程中,大卫也不知不觉中放下了对刀的恐惧。

一旦学会使用思维遥控器来控制,复述整件事就不再那么可怕,因为他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参与,即使并没有马上重演过去,也能让孩子正视他们害怕的经历。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控制遥控器的权利,完全按照孩子的节奏,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

孩子被过去的经历影响怎么办?不要祈求忘记,要建立完整心理拼图

三、加深记忆的方法

接下来一段时间,爸爸和大卫又重新讲述了这件事,虽然看见小刀大卫还是会有些紧张,但在爸爸的帮助下,大卫终于把内隐记忆整合进了外显记忆。

记忆和大脑的其他功能一样,越用越灵光,平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多讲述自己的经历,多对记忆进行训练,就能增强他们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能力。

和孩子一起进行各种活动时,帮孩子讲述他们的体验,就可以加深孩子的记忆,尤其是对孩子很重要或者有价值的体验:重要的友情、成长的节点、家人的相处……把孩子带入外显记忆,经验就会变得更清晰有影响力。

妈妈:“你今天去哪里玩了?”

孩子:“去了沫沫家里。”

妈妈:“你们在一起,最好玩的事情是什么?”

孩子:“我们一起画画……”

帮助孩子记忆,最自然的方法就是问问题引导他们,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像这样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细节上面。叙述事实有助于帮助孩子发展记忆,为以后处理更多的记忆做准备。

对大一点的孩子,提问就要更讲究技巧,避免问“今天过得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回答一句“还行”,就挖掘不到孩子生活丰富的细节。

这时候问问题就要讲究创造性,比如说放学路上问他“给我讲两件发生的事情和一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让我猜猜哪个是发生过的。”这就需要孩子每天都要回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不仅能帮助我们打开孩子的生活,还能帮孩子养成回顾思考的习惯。

孩子被过去的经历影响怎么办?不要祈求忘记,要建立完整心理拼图

这样鼓励孩子回忆,加深了孩子对经历的记忆,而且促进孩子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的行为。开心的事情,讲起来也是很开心,通过讲这件事记住了美好的体验。有时候,发生的事情让人很难过,可能并不想记住它,但如果不去回忆它,那些记忆的拼图碎片就不会拼在一起,有一天会令自己感到莫名的恐惧、悲伤和愤怒。

记忆是大脑中的连接,不是整齐排列随时可取可用的文件夹,帮助孩子找出那些,在他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痛苦经验,分散在头脑中的拼图碎片,并建立起完整的心理拼图,就能让孩子免受痛苦经历的影响。

大玉儿,一位有想法的妈妈,用文字传播育儿经验,关注 看更多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