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域曾有個鮮為人知的畫家,竟然與吳道子等畫壇巨匠齊名

【尉遲乙僧】:唐代著名畫家,于闐(今天的新疆和田)貴族。他的名字,雖然鮮為人知,但卻與吳道子、閻立本等畫壇巨匠齊名。


唐代西域曾有個鮮為人知的畫家,竟然與吳道子等畫壇巨匠齊名

佛教在公元前就已由印度首先傳入了我國新疆,其後在公元一世紀才由新疆傳入內地,公元10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新疆以後,佛教逐漸衰落,但是有一些地區,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還是信奉佛教的。

比如,元朝初年吉木薩爾,吐魯番以及吐魯番以東的地區,還都信奉佛教,明朝初年(15世紀初)。著名的旅行家陳誠在到達吐魯番時,還看到了當地的維吾爾族人民信奉佛教的情景,直到明朝末年(17世紀中葉),哈密地區的各族群眾才改信了伊斯蘭教。

由於新疆各兄弟民族在歷史上曾長期信奉佛教,因而在古代新疆各地都曾建築過為數眾多、規模宏大的佛寺和石窟寺。

直到今天,在新疆的拜城、庫車、疏勒、吐魯番、鄯善等地區,還留存著700多所石窟寺。在這些石窟寺裡,保存著大量的栩栩如生的壁畫,其中絕大多數為宗教畫,少數為世俗畫,這些技藝精湛的壁畫,是我國各族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是研究我國宗教史,藝術史,民族史,社會史的珍貴資料。


唐代西域曾有個鮮為人知的畫家,竟然與吳道子等畫壇巨匠齊名

這些壁畫,都是西域地區的藝術家們所創作的,也說明了他們曾具有高超的技藝。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藝術珍寶的作者們卻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名字。

唐代,在內地有一位與吳道子,閻立本齊名的大畫家,叫尉遲乙僧,他的父親叫尉遲跋質那,是于闐人。隋朝時曾因封為郡公而久居內地,也是一位大畫家,以“善畫外國及佛像當時擅名”,就是在當時很有名氣。

尉遲乙僧生活在這樣一個藝術家的家庭裡,深受他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刻苦學畫,青年時成為當時的名家。唐代的人們對他們父子的畫有極高的評價,稱尉遲跋質那為大尉遲,尉遲乙僧為小尉遲,說他們“畫外國及菩薩,小側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大則灑落有氣概”,畫的“外國鬼神,奇形異貌,中華罕繼”。

貞觀年間,于闐國王將尉遲乙僧以“善畫”推薦給唐太宗。唐太宗非常欣賞他的畫,就給他封了一個“宿衛官”,並讓他繼續世襲郡公的父職。這說明,尉遲乙僧還是深受唐太宗的喜歡和愛戴。


唐代西域曾有個鮮為人知的畫家,竟然與吳道子等畫壇巨匠齊名

尉遲乙僧作品的特點,是善於運用凹凸的畫技來表現主體。用這種方法所畫的畫能給人以立體的感受。他所畫的佛像,用色沉著,如突出壁上。元朝有個學者在所著的《畫鑑》一書中說:“乙僧所作佛像甚佳,用色沉著,堆起絹素而不隱指,平生凡四見其真跡。”所謂“堆起絹素而不隱指”,就是指表現立體感的畫法。

尉遲乙僧在內地生活多年。當時正值大興佛事,佛教故事是當時繪畫的重要題材。凡是名家繪畫,無不畫佛,而畫佛又無不畫壁畫。壁畫主要集中在大小寺院裡,於是,寺院成為佛教藝術的珍藏之所。特別是由於名寺,往往請許多著名畫家前往作畫,因而名寺也就成為當時名畫家的薈萃之地。

尉遲乙僧在他的藝術生涯裡,曾與內地的許多名畫家同堂作畫。比如,被譽為“百代畫聖”的吳道子,被譽為“丹青神化”的閻立本,以及善畫佛像的尹琳、張孝師、李果奴,楊庭光,山水畫大師王維,善於畫大宛馬的韓斡等。


唐代西域曾有個鮮為人知的畫家,竟然與吳道子等畫壇巨匠齊名

在唐代,尉遲乙僧與吳道子等著名畫家同堂作畫的地方,主要在長安(陝西西安市)的四大寺院,就是慈恩寺、光宅寺、興唐寺和安國寺。在這些寺院裡,他有幸和大師們在一起作畫,學到了漢人的畫風。

慈恩寺,建於68年。是唐太宗做太子時為文德皇后所建的寺院。當時的名畫家都被請去做過畫。尹琳在慈恩寺塔內東西間畫了菩薩騎獅子、騎象;吳道子在塔內南北間兩門、塔北殿前窗間等處做了畫;楊庭光在菩薩殿內做了經變(佛教故事);鄭虔,畢宏,王維等在大殿東廊以北第一院中做了畫;李果奴、張孝師、韋鑾等名家也都在寺裡做了畫。而寺內千缽文殊菩薩,就是由尉遲乙僧畫的。

當時慈恩寺內滿是名家的壁畫,使寺院成了佛教藝術的展覽館,提高了寺院的身價。建在寺內的大雁塔,解放後已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至今尤保存的相當完整,可供遊客登高遠眺。

光宅寺,也是當時重要的建築之一,建於677年。寺內壁畫主要是尹林、楊庭光等名家畫的。尉遲乙僧,曾在寺內畫了降魔變等佛教故事。

興唐寺建於705年,是太平公主為她的母親武則天所建的。寺內有吳道子、楊庭光,韓斡畫的畫。寺內中三門內東西偏二壁的畫,是尉遲乙僧所畫的作品。

安國寺,建於701年。院內東西兩壁釋天等是吳道子所畫;冬廊大師院塔內的畫,是尉遲乙僧和吳道子兩人所畫。尉遲乙僧是唐太宗貞觀年間(627年至649年)從於闐來到長安的,到安國寺作畫時已是高齡老人。由此可見,尉遲乙僧的藝術生涯是很長的,創作精力也是很旺盛的。


唐代西域曾有個鮮為人知的畫家,竟然與吳道子等畫壇巨匠齊名

尉遲乙僧所畫的壁畫,除了在上述四大名寺之外,在他的住宅奉恩寺內還有兩幅。在這個寺院內中三門外西院北,尉遲乙僧畫了于闐國王及其親族。此外,在《歷代名畫記》中還記載了尉遲乙僧的其他幾幅畫,有彌勒佛像一、佛鋪圖一、佛從像一、外國佛從圖一、大悲像一、明王像一、外國人物圖一。

尉遲乙僧的畫,之所以別具風格,獨成一體,是由於他在畫中融入了西域畫與漢族畫的技巧,一方面保持了西域畫的傳統,一方面又吸收了漢族畫的特點。他常年生活在內地,博覽和研究了長安等地優秀的、以漢民族為主體的繪畫藝術,並將其精華吸收融化在自己的藝術實踐中。

另外,尉遲乙僧經常和唐代著名畫家交往,在多年來的合作、交流,也是他的繪畫藝術不斷提高的重要原因。關鍵的是,他為人謙虛、忠厚,善於聽取大師們的建議,所以在畫畫中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吸取其他名家的長處,才最終有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尉遲乙僧在藝術上的成就,以及他對於祖國繪畫事業的貢獻,使他的名字與吳道子、閻立本等藝術巨匠一樣,載入了史冊,永遠在人民群眾中傳頌著。同時,並讓後人不斷地學習和繼承他的畫風,為傳承中國藝術文化做出了貢獻。


唐代西域曾有個鮮為人知的畫家,竟然與吳道子等畫壇巨匠齊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