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二战结束后,整个日本百废待兴,不仅国土满目疮痍,人的精神也困顿不堪,由于战败的原因,很多之前人们奉为圭念的信条不再被信任,价值观的紊乱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该如何看待生命,也不知道如何生活。在此情况下,作为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三岛由纪夫于1959年发表了《镜子之家》。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自称,与以往瞄准个人的视角不同,《镜子之家》想描写的是“时代”。换句话说,《镜子之家》里的主角,不是具体人物,而是所有人的化身和缩影。他认为这部小说并非所谓的“战后文学”,而是宣布“‘战后时代’已经结束”的文学。在《镜子之家》中,三岛由纪夫试图通过5个人的感情纠葛,写出人们通过相处,从他人身上观察到自我镜像,从而寻回自我认知的过程。

人该如何自我认知?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逐渐从二战的阴霾中走出,民生变得繁荣,站在经济学家的角度看,日本获得了新生,但在三岛由纪夫这样的文学家看来,战后的日本没有获得新生,相反,很多事物被终结了,精神正在萎缩。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日本经济变得景气,可人们只对金钱、荣誉和成功趋之若鹜,忽视了精神的消亡。三岛由纪夫指出,精神变成“只是影子的影子”,人们的心灵因“为生活而生活”而变得空洞,不愿意寻求改变,也无法找到活着的意义,简而言之,人们之所以不知道生活是什么,根源在于不知道人是什么,自己是什么

坂口安吾与三岛由纪夫的想法不谋而合,前者在《堕落论》中抨击了日本人的迷茫,他认为日本战后的繁荣是虚假的,人们追求的“成功”其实充满了压抑,人性也被束缚了。于是,坂口安吾鼓励人们“堕落”“颓废”,但这不意味着他认为堕落是好事,坂口安吾认为“颓废”是人成长的必经阶段,惟有“颓废”过,才知道自己内心缺乏的是什么。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所以坂口安吾喊出了:“我只知道自己掌握不住自己灵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他认为盲目地追求进步,却不管内心、生活的空虚,那才是真正堕落的生活。

三岛由纪夫在某种程度上跟坂口安吾的观点一致,他们拥有相同的忧虑,于是他写成了《镜子之家》,这部小说表面上充斥着对世俗的批判,但实际上是想讨论人该如何自我认知,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真正过上有价值的生活。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坂口安吾

在三岛由纪夫看来,自我认知不是一个纯自我的过程,而是需要借助对别人的观察来达成目标,他人就如同我们照镜子时的镜像,所有的镜像都是柏拉图所说的“殊相”,只有将一个个镜像拼接起来,组成“共相”,我们才能从人的普遍性中了解自己。

我与镜像

《镜子之家》描写的是五个人物间的感情和故事,他们分别是:拳击手峻吉、舞台剧演员舟木收、画家夏雄、上班族清一郎,以及女主人镜子。

五个人的故事在文中没有多少交集,三岛由纪夫选择用一节一节的方式,去描述他们各自发生的事情与各自对时代和生活的思考。整部小说最重要的场所就是镜子的家,这个坐落于东京郊外的“镜子之家”有点像孤岛,漂浮在社会之外。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在这里找不到人生意义的五个人漫无目的的聊天,偶尔出门漫无目的的闲逛。一开始,对于人生的空虚、孤单,他们并没打算通过彼此的关系找到答案,获得解脱。

事实上女主人镜子之所以喜欢其他四个年轻人,正是因为他们和自己一样讨厌单调、重复的无聊生活。他们不是循规蹈矩之人,不仅排斥普通人追求的价值,同时还排斥过于亲密的关系,他们认为人不需要互相理解,只要怀着好奇,保持着适宜的距离来观察彼此,最终依靠自己的想法就能学会跟空虚相处,换句话说,一开始5个人都认为自我认知靠自己就能完成,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毫无疑问,镜子之家是颓废的,但这里却让五个人感到彼此的交往是自由的。对他们而言,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是不是理解自己,也不在乎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否真诚,他们只需要彼此保持着距离,互相观察,就能在距离中察觉到彼此的界限,待在界限内就可以获得人生的满足。这种想法割裂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得想要摆脱空虚的人陷入更加空虚的地步。

第一个意识到问题的人是演员舟木收,他认为重新发现自己存在感的方法,并不是故步自封地留在自己的世界,而是需要一面能够作为“镜子”的他人,他人就如同自己的镜像,只有收集一个个镜像,人才能完善自己的形象。

不过,这也正是“镜子”最危险的地方,它既能让人观察到自己的理想形态,但也可以照出自身的空洞和虚假。也就是说,从观察他人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自己建构人生意义的积极一面,同时,也能让我们看到虚假和空洞,拳击手峻吉和画家夏雄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三岛由纪夫

拳击手峻吉和画家夏雄本以为只要沉浸在自己的爱好拳击和绘画中,便可以构筑一个自己的世界来逃避生活的单调。但当他们终于得偿所愿,一个得到拳击冠军,一个靠作品声名鹊起时,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从来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拳击手峻吉:

十分自信的拳击手峻吉,一直以来给拳击赋予的意义就是“不要说空话,只要行动”,可到头来,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心爱的拳击不过是市场上被消费的竞技比赛,里面毫无精神可言。在别人眼中,他没有变成自己向往的“通过拳击获得意义的斗士”,反而就像个小丑一样,被很多人利用作为争名逐利的工具。

画家夏雄:

夏雄在画完一幅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后,失去了方向。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他似乎再也找不到比他当初画这件作品时看见的景色更美的画面。同时更重要的,他完全被封闭了起来,再也无法在更美的画面中感知自己心中的景色。因为太关注自己的得意之作,他失去了作为画家的能力。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峻吉和夏雄其实就是三岛由纪夫想要提醒的众多日本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认为只要完成自己的“向往”,就能够获得人生的意义,但实际上他们仅仅得到了幻想,一旦看到镜子中由他人制造的镜像,他们就陷入了迷茫,由于无法面对真实,他们失去了自我认知的能力。

而文中镜子的角色正是自我认知的代表,她聆听别人的言谈,关注他人行为中的枝微末节,想象他人的经历,并陶醉于对他人的心理分析中,这种收集“镜像”的方式,最终让她原本贫乏的过往得到“填充”,仿佛那是自己的记忆,她说:“关注别人的生活,就如同原始人相信吞下敌人的血肉,就能获得对方的勇气。”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峻吉和夏雄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想象中,所以只能看到幻想中的生活,一旦观察到他人映照出来的镜像,他们就迷失了。不过,只要他们能够重新振作,将他人映照出来的镜像吸收,填充进自己的思维中,就像镜子观察别人的生活一样,他们仍旧能够达到自我认知。

《镜子之家》的文学意义

三岛由纪夫想在《镜子之家》中表达的意思很清晰:

人的自我认知不能仅仅靠自己的想象,孤芳自赏式的照镜子,在自己身上寻找自己是空洞的,得到的“我”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只有意识到所有周遭的人都是某部分的自己时,人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多元性,并接纳自己看似单调,但实实在在的人生。

“我与镜像”: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书写的自我认识之路

三岛由纪夫

《镜子之家》是一本带有存在主义意识的作品,这部小说本身就是一面镜子,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短暂成为各式各样的人物,阅读书中人物的故事会让人眼泪或是大小,读者切身感受到书中人物的遭遇与痛苦。尽管双方存在着真实和虚拟的距离,但还是能相互感应。

也正是试图通过《镜子之家》这部小说,三岛由纪夫想提醒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人:不要埋头沉浸在自我的幻想中,那样永远无法认识自己,只有观察周围的环境,从别人身上收集一个个镜像,并将镜像拼成“共相”,我们才能看清楚整个时代,继而认识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