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徵地拆遷,為公正合理補償,被拆遷人要懂得這“五個堅持”

守法進行的拆遷項目,自然能給被拆遷人帶來良好的體驗與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實踐中,違法拆遷行為常常介入,導致被拆遷人“越拆越窮”。2020年面對徵地拆遷,為公正合理補償,建議被拆遷人要懂得這“五個堅持”。

面對徵地拆遷,為公正合理補償,被拆遷人要懂得這“五個堅持”

一、堅持學法懂法

實際生活中,普通老百姓很少會主動去接觸各類法律法規,而現實的徵拆卻涉及多個法律條例及法律程序,百姓不懂法於是便給了部分拆遷方鑽空子的機會,以致於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法制社會,遇糾紛講法律這是必然以及最為正確的選擇。公平有時不會自己降臨,需要大家自強去爭取。所以,建議面臨徵地拆遷的老百姓一定要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當拆遷消息放出來時,就要開始多熟悉拆遷方面的法律法規、拆遷流程等知識。

二、堅持信息至上

堅持信息至上,當徵拆來臨時,被拆遷人一定要善於收集徵收相關信息,要明確自家房屋所在的地區是否真的屬於徵收範圍內,並瞭解徵收項目、徵收公告、徵收時間等基本徵收情況。雖然法律規定了被拆遷人在有關方面的知情權,但由於徵拆方的刻意隱瞞,被徵拆人往往無法得知。因而被拆遷人要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除了主動學習相關法規,還要學會利用信息公開,通過信息公開來了解徵地拆遷是否符合法定條件,瞭解補償方案是否合法到位,

多收集對自己有利的拆遷信息。談判過程中信息其實也即籌碼,申請信息公開有助於充分的縮小雙方的信息差距,也有利於被徵收方充分的監督徵收方進行徵拆工作,使得被徵收方能夠佔據一定的主動地位,從而爭取到更合理的徵拆補償。

面對徵地拆遷,為公正合理補償,被拆遷人要懂得這“五個堅持”

三、堅持補償的三個原則

拆遷補償問題上這三個原則是法律所規定的,一是合理補償原則,拆遷行為必須保證被拆遷人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甚至是有所提高;二是先補償後搬遷原則,《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實施房屋徵收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的順序;三是補償方式自由選擇原則,被拆遷人選擇怎樣的補償方式,或貨幣補償,或產權置換,這是不受拆遷方約束的,被拆遷人可以自由的選擇。

四、堅持理性對待

拆遷戶要理性對待拆遷,包括理性看待補償與理性維權。徵地拆遷其最終的目的是要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因而對於補償,被拆遷人要有合理的期待,堅定拒絕過低補償,同時也要避免“獅子大開口”。在維權問題上,切忌暴力衝動,武力永遠不會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有些人選擇暴力抗拒,不僅人財受損,還給徵收方留下了把柄。

面對徵地拆遷,為公正合理補償,被拆遷人要懂得這“五個堅持”

五、堅持尊重專業

普通老百姓由於缺乏必要的經驗與知識,僅僅只是依靠自己往往維權效率低。在必要的情況下,比如補償標準遠低於法律規定,大家完全可以求助專業律師,專業律師熟知所有相關法律法規,對拆遷方的種種手段也瞭如指掌,並擁有大量拆遷維權案例,他們可以很輕易的找到拆遷方在行為上的漏洞,能夠更有效地幫助被徵收人把握全局及審核細節,充分保障被徵收人的各項合法權益,還能指導被徵收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有節奏有策略地通過一系列法律手段,化被動為主動,充分提高維權效率。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拆遷補償不合理或者有相關疑難問題,可以私信聯繫我,提供免費諮詢!進入文章尾部“瞭解更多”免費諮詢,我們將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