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去拿诺贝尔奖?网友:“真的太可惜了”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你阅读过吗?

还是老样子,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篇小说。

《边城》

如果你坐下来仔细阅读这篇小说的话,你会发现这篇小说有不同的意义,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翠翠、天保、傩送(nuo)、爷爷的故事。翠翠是一个单纯、天真浪漫、感性的小姑娘,对待事物很敏感,经常受情绪的困扰。翠翠第一次和爷爷去看端午节“划龙舟”比赛的时候,偶遇了顺顺家的二儿子傩送(nuo),在看见傩送(nuo)的时候,翠翠简直被傩送(nuo)的帅气和气质所迷住了,似乎在某一个瞬间,翠翠的少女情思在这个时候被瞬间点燃了,像熊熊大火一样,燃烧着翠翠的小心脏,可翠翠在当时并不知道这是爱情的朦胧。

顺顺是傩送(nuo)和天保的父亲,不是小孩哦!


沈从文: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去拿诺贝尔奖?网友:“真的太可惜了”

沈从文的故居

紧接着在第二个端午节看比赛的时候,因为下雨的缘由,爷爷和翠翠到顺顺家的屋檐脚下去躲雨,这期间,恰好被顺顺家的大儿子天保看上了,并且是一见钟情,就这样,两兄弟同时喜欢上了翠翠,这让人很无奈,这两兄弟心里面就想,为了一个姑娘而大动干戈,真的值得吗?

于是两兄弟商量了一个对策,同时给翠翠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情歌,以此来证明对翠翠的爱,可是这个对策只执行了一个晚上,翠翠就已经选出自己喜欢的那个人了,没错,就是傩送(nuo)。不要感到惊讶,前面我们提到,在这两兄弟中,翠翠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哪一个了,傩送(nuo)是自己的心上人,而天保是喜欢自己的人。

“三年零六个月”是当地的一个苗族风俗,也是当地人最认可的竞争方式。

天保知道翠翠的选择后,一个人伤心欲绝的乘船飘向远方,但不幸的是,在这途中,遇见了险滩,天保不幸身亡,弟弟傩送(nuo)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里面是五味杂陈的,在不久之后,傩送(nuo)就独自一人离开了家乡去远方,从此以后再无踪影。随着爷爷的遗憾死去,翠翠就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一直守在爷爷划船的岸边独自坐着,一 坐就是一天,茶不思饭不想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天能等到自己的心上人傩送(nuo)。

在傩送(nuo)离开期间,傩送(nuo)曾经到翠翠家说媒来着,可是翠翠没同意,因为翠翠还只有15岁,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爱情,所以没有同意。


沈从文: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去拿诺贝尔奖?网友:“真的太可惜了”

沈从文

沈从文的文章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小说中刻画的人物没有恶,只有善。

《道德经》有这么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u)狗”,大概的意思就是是,天地对待万物和草做的狗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没有对任何人和物的好,没有对任何人和物的坏,都是抱着客观一样的态度去对待。

沈从文在写本书的时候,一直深受诺贝尔文学奖评判组的喜爱,认为沈从文的文章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对此,他们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

没有爱情的轰轰烈烈,没有大动干戈的吵闹,只有朴素平凡的语言。

在当时,沈从文本应该是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可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打破了这一切,令中国的文学获奖又错过了几十年,直到“莫言”的出现,才得以打破。诺贝尔组委会有一个规定,就是说死去的人是不能获得奖项的,所以说沈从文错过了这个重要的奖项,实在是可惜。

沈从文: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去拿诺贝尔奖?网友:“真的太可惜了”

沈从文


读书感悟:

读完这本书以后,受益匪浅,这让我重新认识了沈从文,认识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即将获奖者,在当时文学氛围浑浊的年代里,竟然还能保留着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真的实属不易,以至于在那个时候,很多文人都这么说沈从文是“非常幼稚的作家”,这让当时的沈从文或多或少都有点心寒,但也无妨。

幸运的是,著名文学批判家夏志清老师把沈从文拉了起来,并树立起来,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才得以读到这么优秀的小说,以此来感受沈从文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

《边城》这篇小说没有花里胡哨的点缀,没有动感迷人的话语,只有那朴素、原始的写作特点,写出了人们最真实、最本源的生存状态,或许这就是小说中最迷人的地方吧。

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