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新冠病毒成為全球性大流行病,截止15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蔓延至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車市已經受到衝擊,“疫”考當下,車企們面臨何種局面?“自救之路”,究竟“路”在何方?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疫情進一步擴散,全球汽車銷量下滑嚴重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之際,汽車製造商的股價跌幅超過了其他行業,汽車銷量的暴跌,已成定局。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5萬輛和3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1月至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8萬輛和223.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儘管美國2月份汽車銷量總體呈現上漲趨勢,但隨著新冠病毒的蔓延,美國車市也走起了下坡路。美國上市汽車製造商的股價本月下跌了約30%至40%,其中包括週一兩位數的跌幅。據報道,在3月份的第一週,美國汽車銷量已經同比下降了10%。據路透社報道,市場數據分析機構LMC Automotive也將美國2020年的汽車銷量預期下調至1650萬臺,全球輕型車銷量將下調4%至8640萬輛——這是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據法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月法國汽車市場新車銷量為16.77萬輛,同比下滑2.7%。法國插混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銷量佔比較1月均有所下降。德國戴姆勒集團表示,奔馳和Smart品牌銷量均呈現下滑趨勢。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意大利作為目前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疫情的逐漸加重,2月汽車市場銷量同比下滑8.8%,在意大利疫情較為嚴重的洛迪和克雷莫納地區,2月新車銷量同降幅更是高達35%和23%。

根據加拿大RBC Capital Markets市場機構的數據報告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消費者需求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16%,而美國汽車銷量預計將下降20%。


行業寒冬已至,銷量跌跌不休,車企們也早已將“如何自救”的議題,排在了企業戰略規劃的首要位置。

降薪,拆分工作,車企花式“顯神通”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疫情對於汽車市場供給端和消費端的影響都是極其巨大的,企業運營成本增加,資金週轉壓力加大。”中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而車企為了“自救”,可以說是花樣百出。


首先,最直接的自然就是“降薪”,此前,上汽集團首個宣佈降薪;根據上汽大通的通知顯示:今年2月,公司銷量出現歷史上首次負增長,預計整個一季度將呈現負增長狀態,且企業面臨虧損。由於公司的薪酬福利與經營業績緊密掛鉤,再結合上汽集團的工作佈置安排,上汽大通從3月起對公司員工2020年的薪酬及福利進行調整。而上海匯眾也在通知中稱,將對員工3月的薪資待遇進行了調整,下調幅度達22%,威馬汽車則取消了全員年終獎,13薪延後至6月發放。


還有不願意停產而又要遏制疫情的,豐田北美總部就將員工分拆成多個工作小組,以便在擴大接觸距離以限制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同時,保持業務的正常運轉。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美國三大汽車集團宣佈由三家車企和UAW的最高領導人共同組成抗疫特別行動小組。領導人包括福特汽車執行董事長比爾·福特(Bill Ford)、福特CEO韓愷特、通用董事長、CEO瑪麗·博拉(Mary Barra)、FCA CEO麥明愷和UAW主席羅裡·甘布爾(Rory Gamble)。抗疫特別行動小組的工作組成員們將以電話會議形式保持緊密溝通,以便及時應對各種問題的發生。


雖然,車企降薪或者拆分的舉措,是因為受疫情的影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汽車企業抓住轉型機遇。


“治標”更要“治本”,中國或將成全球汽車營收主市場


但實際上,實際上,企業不管是裁員、“降薪”還是“拆分”,這些舉措只能是“暫時的”,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我們,企業通過降薪、裁員的方式進行自救,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在他看來,最有效的自救方式仍然是拉動消費、提升銷量。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日韓等地的蔓延,跨國車企在這些地區的生產、海外車企紛紛宣佈暫時停產,銷售將面臨很大考驗。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受到控制,車企、供應商迎來複工復產,此前遭遇致命打擊的中國車市,在2020年有望成為全球汽車營收的主要市場。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首先,在政策層面,國家發改委、中宣部、財政部、商務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鼓勵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地方層面,佛山、湘潭、珠海出臺鼓勵汽車消費政策。佛山市給予每輛車2000元(人民幣,下同)補助;佛山號牌車主憑舊車售賣發票或汽車報廢註銷證明購買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助。廣州市推出的提振汽車消費相關政策,從3月至12月底,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對置換或報廢二手車消費者每輛車給予3000元補助。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其次,企業層面,自3月以來,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內車市呈現一些復甦跡象,特別是企業復產復工的進程,正在逐漸加快。中汽協數據顯示,截至3月11日,協會密切跟蹤的23家企業集團(年銷量佔比超過96%)大部分已復工,員工返崗率77%。其中,包括長安、奇瑞、江淮、華晨、重汽、宇通、金龍、陝汽等在內的18家企業均已全部復工。更為值得振奮的是,近日,身處疫情漩渦中心的湖北部分車企亦紛紛傳出復工喜訊。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負責人特意強調,工信部已與湖北當地溝通,將汽車產業零部件作為優先復工的產業來支持。


最後,發展潛力層面,根據中汽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若干家超過1000億規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整體來看,我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車企的“自救之路”

從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產值來看:2018年總產值達到38455億元,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為551.2億美元,佔全部汽車產品出口比例的75%以上。2019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將達到4.3萬億元,出口金額有望突破600億美元。隨著對疫情的不斷控制,中國汽車市場正逐漸恢復,外加國家及各省市的相關激勵政策,中國有望在下半年乃至整個2020年,成為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

總結:一場疫情,照出了企業發展的“病灶”,也為企業後續發展態勢敲響了警鐘,同時,也讓消費者對汽車產品有了新的需求,而汽車企業只有緊緊把握住消費者需求的迭代升級,不斷創新,才能化“變局”為“破局”,中國汽車市場也必將重現生機。車企們的“自救”之路,說是千難萬難,但是,路,就在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