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日》朱熹 一首小詩蘊藏著豐富的“儒學”富礦

春 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 日》朱熹        一首小詩蘊藏著豐富的“儒學”富礦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創作的一首詩。春日,題目很大,是寫春天的,寫春天泗水濱的光景的。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好日子,天氣很好。“泗水濱”點明地點,泗水河邊,具體在那,很模糊。“尋芳”,點明主題,尋芳草,尋春色。

《春 日》朱熹        一首小詩蘊藏著豐富的“儒學”富礦

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無邊光景”,指風景的範圍是無邊的,是自己的視力所及的所有範圍。“一時新”,寫出春回大地已改冬日的蕭條,自然景物煥然一新。這是承首句寫“尋芳”的結果,尋到的“無邊一時新”的芳景。

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等閒識得”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指東風的面容,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這句話又承前一句,因為春回大地,無邊無盡都是新的,所以很容易“識得”,也照應了“尋芳”二字。

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春光,這萬紫千紅的景象給尋芳的人們帶來了春天的享受,認識了春天的美。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景”。結尾“總是春”做結,照應題目“春日”上。

《春 日》朱熹        一首小詩蘊藏著豐富的“儒學”富礦

這首詩寫春色,只是概括春景,春景是什麼,等閒識得,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細品這春景,沒有什麼特色,哪裡都是這樣。但反覆品味,“萬紫千紅總是春”又有著無盡的意蘊。

自然哪裡的春色都是這個樣子,為什麼作者寫泗水濱的春色呢?也許值得玩味的就是作者特意選擇的地點。泗水,洙泗,即洙水和泗水。古時二水自今山東省泗水縣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

《春 日》朱熹        一首小詩蘊藏著豐富的“儒學”富礦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字元晦,祖籍婺源,生於尤溪,長於建州。任泉州同安縣主簿。淳熙時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茶鹽公事。宋光宗時,歷知漳州、秘閣修撰等職。朱熹生活在南宋時期,山東等地一直在金人統治之下。根據作者生活履歷和生存年代,可知朱熹本人更無從渡淮而至魯境,不可能北上到達泗水之地。那麼,這首詩所寫的泗水遊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這樣選泗水尋芳就有了深意。

《春 日》朱熹        一首小詩蘊藏著豐富的“儒學”富礦

“泗水”是一個典故,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絃歌講誦,傳道授業。後來“洙泗”“泗水”就成了儒家學說和孔門的象徵。宋代張孝祥的《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宋詩人陸游的《雜感十首以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為韻》“洙泗日已遠,儒術日已喪”等詩詞均有“洙泗”詞語,含義相同。

仔細讀詩,設疑質疑,深入理解。“尋芳”即是尋訪聖人之道,追尋儒家思想。“無邊光景”便是受儒家思想滋養,是新鮮的。在封建社會,儒家思想的春風所及之處,“無邊光景”都是萬紫千紅的景象。

《春 日》朱熹        一首小詩蘊藏著豐富的“儒學”富礦

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山東,曲阜,洙泗,等都成了追尋孔門後人的膜拜之地。這樣我們再去讀杜甫的《望嶽》“齊魯青未了”,就很容易理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指站在儒家的高地,其他什麼就不是問題了,與“勝日尋芳泗水濱”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首小詩蘊藏著豐富的“儒學”富礦,值得深深地品味,切不可走馬觀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